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截至2022年末)
全市共实施国家、省、州科技项目20项,争取扶持资金356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户,年末全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63户,创新型企业10户(含高新区)。建成省级专家工作站7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和省、州技术中心2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全市有效注册商标854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5759件,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授权专利628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572件,外观设计专利25件;年末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568件。
年末辖区拥有高等院校3所,专任教师912人,在校学生28161人,分别增长3.9%和15.1%,毕业学生6595人,增长15.8%;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所(不含楚雄技工学校),专任教师508人,在校学生9676人,毕业学生3616人,分别下降3.4%、下降6%和下降5.1%;普通中学32所,专任教师2023人,在校学生42832人,毕业学生13572人,分别增长2.2%、2.7%和增长2.3%;小学123所,专任教师2308人,在校学生39089人,毕业学生5965人,分别下降2.9%、增长1.7%和增长3.5%;幼儿园118所(含民办),在园幼儿教师1222人,入园幼儿7797人,在园幼儿21883人。2022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91%、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为96.52%。全年地方财政教育支出86805万元,与上年持平。
年末辖区拥有营业执照医疗卫生机构426个,其中:医院 32所、乡镇卫生院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所。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509张,卫生技术人员788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2802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生4.5名。新增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463户,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6.88%。全年地方财政卫生健康支出42288万元,下降30%。
年末辖区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量64.48万册;文化馆2个,博物馆2个,拥有融媒体中心1个、电视台2个、广播电台2个,广播受众覆盖率100%、电视受众覆盖率99.2%。全年共组织“两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15个乡镇文化站)群众活动4065场次(含线上)、参与人数达102万人次;开展送戏下乡103场次,观众人数3.67万人次,共放映公益数字电影1556场,观众人数达11万人次。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截至2022年末)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6元,增长4.6%。按常住地划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1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1元,增长6.7%;城乡收入比为2.8:1。全市154个行政村(包括社区居委会)全部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通宽带接入。全年财政城乡社区支出120592万元,下降24.8%。
全年城镇居民有1383人享受低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790万元;农村居民有11684人享受低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4107万元。
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机构72家,正常开展运营活动的社会福利机构22家,其中:15家乡镇公办敬老院,6家民办养老院,拥有床位数1029张,从业人员216人。在全部社会福利机构中,有5家幸福食堂、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2家乡镇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
年末辖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8.97万人(不含已领取养老金退养人员),增长6.4%,征缴保险基金117281万元,增长9.3%。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24.03万人,其中发放养老金人数5.89万人,增长7.7%。年末辖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2.18万人(不含已领取养老金退养人员),征缴保险基金69284万元。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9.54万人,共筹集保费12719万元。
电话:0878-3123122 地址:楚雄市鹿城南路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