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230100500010000
2021年3月3日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市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0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市委的工作安排,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财政治理效能,不断提高现代财政治理能力。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始终,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政策制度体系,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平稳运行,落实好“提质增效”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0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688万元,比年初预算数256627万元超收5061万元,增长2﹪,比上年增收7601万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3797万元,比上年增长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非税收入完成97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4﹪。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7666万元,比年初预算数506346万元增支71320万元,增长14.1﹪,比上年增支36286万元,增长6.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688万元,转移性收入25632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2186万元,调入资金112129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1115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万元,其他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976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9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4862万元,收入总计69908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7666万元,转移性支出4266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9771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61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744万元,支出总计673419万元。收支两抵,年末滚存结余25664万元(结转下年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部分项目跨年度实施,当年不能形成支出,需结转下年按规定用途使用。
1.市级
市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735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82047万元超收4688万元,增长2.6﹪,比上年增收6490万元,增长3.6﹪。市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3399万元,比年初预算数430097万元增支63302万元,增长14.7﹪,比上年增支30990万元,增长6.7﹪。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735万元,转移性收入25632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239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5069万元,调入资金107873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0689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万元,其他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976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9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4862万元,收入总计62799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3399万元,转移性支出42665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7570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688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74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9771万元,支出总计606349万元。收支两抵,年末滚存结余21647万元(结转下年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部分项目跨年度实施,当年不能形成支出,需结转下年按规定用途使用。
2.开发区
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53万元,比年初预算数74580万元超收373万元,增长0.5﹪,比上年增收1111万元,增长1.5﹪。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267万元,比年初预算数76249万元增支8018万元,增长10.5﹪,比上年增支5296万元,增长6.7﹪。
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53万元,转移性收入1757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947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256万元,收入总计10372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267万元,转移性支出15069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3万元,支出总计99709万元。收支两抵,年末滚存结余401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0年,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5409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75000万元超收50409万元,增长28.8﹪,比上年增收32376万元,增长16.8﹪;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86490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30638万元增支55852万元,增长42.8﹪,比上年减支36140万元,下降16.2﹪。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5409万元,转移性收入1942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5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53150万元,收入总计39963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8649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2650万元,转移性支出2000万元,调出资金111152万元,支出总计392292万元。收支两抵,年末滚存结余7347万元。
1.市级
市级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0908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40000万元超收10908万元,增长7.8﹪,比上年增收4775万元,增长3.3﹪。市级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9942万元,比年初预算数99387万元增支10555万元,增长10.6﹪,比上年增支1207万元,增长1.1﹪。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0908万元,转移性收入1942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2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4315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3781万元,收入总计31888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994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92万元,调出资金106896万元,转移性支出2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2650万元,支出总计311580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7307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抗疫特别国债项目结余和上级补助的专项基金项目结余。
2.开发区
开发区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4501万元,比年初预算数35000万元超收39501万元,增长112.9﹪,比上年增收27601万元,增长58.9﹪。开发区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6548万元,比年初预算数31251万元增支45297万元,增长144.9﹪,比上年减支37347万元,下降32.8﹪。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4501万元,转移性收入92万元,上年结余3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0000万元,收入总计8462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6548万元,调出资金4256万元,转移性支出3781万元,支出总计84585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40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上级补助的专项基金项目结余。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0年,全市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4605万元,比年初预算数66041万元超收8564万元,增长13﹪,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保险费收入45203万元,财政补贴收入9769万元,其他收入18163万元,转移性收入1470万元。全市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8504万元,比年初预算数57636万元增支30868万元,增长54﹪,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56864万元,其他支出31475万元,转移性支出165万元。收支两抵,本年收支结余-13899万元,加上年结余7949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5597万元。结余资金包括按政策属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以及按规定够下年度一定月份支付的基金。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0年,全市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万元,增长10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平衡情况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万元,转移性收入18万元,收入总计19万元。调出资金1万元,支出总计1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18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上级补助的专项资金结余。
以上数据已上报州财政局,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市2020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如有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 报告。
二、2020年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0年,我们严格执行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认真落实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对重点工作的保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一)全面规范管理,加强风险防控
一是坚决遏制违规违法举债融资,守住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红线”,除在法定限额内发行政府债券或外债转贷外,严格要求各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债,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债务提供担保或承诺承担偿债责任。牵头组织各级各部门积极整改不规范融资行为。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资金,2020年,全市争取到再融资债券资金13.24亿元。三是加强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管理,建立健全财政支出责任台账,确保PPP项目支出责任不突破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四是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始终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切实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认真梳理和分析到期债务及偿债资金来源,做到提前研判预警、提前筹集资金和提前制订预案,为债务按期偿还打下坚实基础。制定《楚雄市退出政府债务风险提示地区中长期化解方案(2020-2028年)》和《楚雄市2020年债务风险退出红色预警地区化解方案》,通过采取盘活存量、资产处置、土地出让和引入社会资本等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有效降低债务风险等级,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切实维护政府信用。五是制定《楚雄市金融放贷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小贷公司日常监管,开展金融领域排查整治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防范金融风险。
(二)抓实收支管理,完成预期目标
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严峻形势,全市财政部门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按照“助跑、跳起、摸高”的工作要求,努力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全力做好2020年财税工作。下发《楚雄市2020年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守底线专项行动方案》,健全部门联动征管机制,突出政府高位协调,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强化收入分析,按月进行分析预测,对年初税源预算进行动态监控,对可能存在收入缺口或不确定、不稳妥的税源,及时做好应急预案和填平补齐措施。根据细化分解的财政收入计划和按月下达的收入目标,强化对目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督察通报。通过抓实“专项行动”,科学配置资源和力量,锁定目标、挂图作战,确保“四个狠抓”和“四个全力”落到实处。即:“狠抓收入目标实现和均衡入库;狠抓向上争取和支出总量及进度;狠抓新增融资和债务风险防控;狠抓财源培植和中期财政规划”。全力确保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基本民生保障;全力规范融资行为,切实防范财政风险;全力加快做大支出,确保财政支出对稳增长的支撑;全力增加财政收入税收占比,切实提高财力质量。
(三)强化向上争取,做大支出总量
坚持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增强财力、缓解收支矛盾的重要措施。强化各部门和各乡镇争取项目资金的主体责任,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全力做好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形成全市上下合力向上争取支持的氛围。2020年,全市争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资金达25.63亿元,增长11.3﹪;争取专项债券7.05亿元,重点支持市人民医院二期、单晶硅加工园区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等项目;争取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资金3.19亿元,支持白依河水库、储备粮库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四)统筹资金投入,保障改善民生
2020年,全市保障民生支出43.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2﹪,其中教育支出8.63亿元,增长1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1亿元,增长0.3﹪;卫生健康支出5.38亿元,增长12.6﹪;农林水支出4.32亿元,增长33.5﹪。累计投入资金4798万元,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995万元,投入涉农资金9.67亿元,全面落实产业、就业、小额信贷、基础设施改善等扶贫政策,筑牢防返贫、防新贫防线,顺利通过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质量稳步提升。下达资金1670万元,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农业生产救灾工作。下达资金1.28亿元,做好医疗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孤儿生活补助等工作。下达资金5931万元,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五)优化支出结构,做好“六稳”、“六保”。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是抓实稳企稳岗稳就业工作。发放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资金1353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6万人5300万元,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二是不折不扣落实惠企稳企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和复工复产,下达稳投资及企业复工复产资金7562万元,清退支付全市参保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险缴费595万元;筹措资金4350万元,保障中小企业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政策,全市共支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465万元;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覆盖面达30﹪。下达农业保险资金1027万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重点工作保障力度。压缩公用经费支出10﹪,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实兜牢“三保”底线。
(六)深化财税改革,优化服务效能
一是继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果,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降低实体企业成本。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细化预算追加程序和审批权限,健全部门预算项目库。继续开展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工作。稳妥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如期在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四是全面掌握市级国有资产情况,建立向本级人大常委会 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五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严格执行《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方案》和《楚雄州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切实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六是强化PPP项目库管理,规范项目运作。严格按照财办金〔2017〕92号等文件规定,坚持“能进能出”原则,落实好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金〔2017〕1号)和省财政厅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及时在信息平台上更新各阶段信息。七是切实加快绩效预算改革。中央、省州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与预算资金同步下达,依托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完成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八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正式启用集政府采购网上交易、监管和服务为一体,涵盖各级预算单位、供应商、集采机构、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等多用户的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服务平台,降低了政府采购时间成本,优化了政府采购方式,提升了政府采购服务水平。
(七)加强财税监管,推进依法理财
一是强化财税监管和预算约束,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加强税收源头监管。严格依法执行预算管理,始终把财政监督检查贯穿于财政资金安排使用全过程,形成人大监督、审计跟进、财政参与的“三位一体”预算执行监管体系,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减少资金沉淀,发挥资金效益。二是认真开展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将相关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开展脱贫攻坚资金专项检查,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资金监督检查。依法接受人大和审计监督。配合纪检监察、扶贫等部门对扶贫领域资金进行检查,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支持配合审计部门对财政资金进行审计。四是全面开展存量资金清理工作,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切实加快盘活资金的预算执行。五是组织开展政府资产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编制、预算绩效管理及代理记账机构备案工作。六是加强“三公”经费监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费、培训费、会议费等管理办法,2020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1510万元,下降10.7﹪。七是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备案审批事项网上办理,2020年,全市预算单位共在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中备案采购计划901个,采购计划预算金额8938万元。八是高度重视审计整改。深刻分析原因,督促各部门认真整改,并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中狠抓落实。
“十三五”以来,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市党委政府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各项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保障能力,各项财政指标与“十二五”末相比有较大的增幅,各项工作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稳步推进。一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财政“蛋糕”不断做大。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17亿元,与2015年20亿元相比,增长30.8﹪,年均增长5.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7.77亿元,与2015年36.22亿元相比,增长59.5﹪,年均增长9.8﹪。全市民生支出完成43.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2﹪,与2015年27.59亿元相比,增长57.5﹪,年均增长9.5﹪。二是债务风险有效防控,切实维护政府信用。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符合楚雄市实际的政府性债务管理“借、用、管、还”制度体系。全面清理,将政府债务纳入融资平台债务监测系统进行全方位管理。积极争取置换债券资金,减轻偿债压力。五年来,全市累计争取置换债券资金73.29亿元,极大的降低了融资成本;累计争取再融资债券17.54亿元,减轻财政偿债压力;累计争取到新增债券资金34.26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支持发展措施有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五年来,本级累计投入项目前期费1.1亿元,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15.2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累计投入招商引资经费931万元,支持引进一大批项目。累计投入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1.79亿元(含基金),加大征地拆迁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亿元,支持了教育、公共体育、公共卫生、天然林保护、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公路维修维护资金10.81亿元,确保G320楚雄市过境段改造、紫溪山至大过口公路、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累计投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16亿元,茶花大道、灵秀立交、东南片区内部快速通道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棚户区改造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断深入推进,实施城市健康步道、新建及改造城市公厕,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入城市维护建设费2.95亿元,保障了城市的基本运转及环境的美化绿化,为我市提升城市品位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提供保障。四是支出结构全面优化,民生保障稳步提升。五年来,公共财政预算累计投入民生支出197.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9﹪,年均增长9.5﹪。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全力保障全市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保障学生资助补助政策落实,对教育的投入达40.51亿元,年均增长7.2﹪。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农林水累计投入20.95亿元。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9亿元,其中本级安排2.53亿元,为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稳步提高群众医疗健康保障水平,卫生健康累计支出24亿元,年均增长7.3﹪。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众补助等经费投入,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城乡居民低保补助标准,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支出27.3亿元,年均增长3.8﹪。以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重点,加大文体事业投入,文化体育与传媒累计投入2.07亿元,年均增长0.6﹪。
“十三五”以来,全市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覆盖面,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推进政府会计核算管理改革,各级政府会计主体全部经济业务或事项纳入云南省财政一体化平台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系统管理,实现了财政、预算单位与银行数据的无缝对接。二是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三是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实施,全市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均通过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启用云南省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政采云电子卖场,采购行为不断规范。五是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扶贫资金、直达资金实现了分配、拨付、使用和兑现可全程上网查询和监控。六是加强“三公”经费监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费、培训费、会议费等管理办法,规范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场所管理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5.5﹪。
三、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两会、省委财经工作会、州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始终,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政策制度体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民生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进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在具体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收定支,确保平衡。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有效统筹各类资金资源资产,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规模,严控新增支出。二是突出重点,优先保障。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安排预算,重点投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是厉行节约,提质增效。坚持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真正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贯彻到预算编制全过程,精打细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四是强化统筹,零基安排。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各部门新增支出一律优先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合理分配年度间资金安排等方式解决。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充分考虑影响财政收支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议2021年全市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269538万元,比上年增加7850万元,增长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94996万元,比上年增加17330万元,增长3﹪。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538万元,转移性收入26945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5664万元(项目结转),从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71269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6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272万元,收入总计64826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4996万元,转移性支出4518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080万元,支出总计648263万元。收支平衡。
1.市级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192339万元,比上年增加5604万元,增长3﹪。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08137万元,比上年增加14738万元,增长3﹪。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339万元,转移性收入269459万元,上年结余21647万元(项目结转),从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64469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623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68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272万元,收入总计57610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8137万元,转移性支出45187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4702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080万元,支出总计576106万元。收支平衡。
2.开发区
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77199万元,比上年增加2246万元,增长3﹪。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6859万元,比上年增加2592万元,增长3.1﹪。
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199万元,转移性收入1470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017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68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3万元,收入总计10309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859万元,转移性支出16232万元,支出总计103091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190000万元,比上年减少35409万元,下降15.7﹪。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25567万元,比上年减少60923万元,下降32.7﹪。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0000万元,转移性收入321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34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3534万元,收入总计23409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5567万元,债券还本支出37260万元,调出基金71269万元,支出总计234096万元。收支平衡。
1.市级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150000万元,比上年减少908万元,下降0.6﹪。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2327万元,比上年减少17615万元,下降16﹪。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0000万元,转移性收入321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30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3534万元,收入总计19405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2327万元,债券还本支出37260万元,调出资金64469万元,支出总计194056万元。收支平衡。
2.开发区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40000万元,比上年减少34501万元,下降46.3﹪。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3240万元,比上年减少43308万元,下降56.6﹪。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0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0万元,收入总计4004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3240万元,调出资金6800万元,支出总计40040万元,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97186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保险费收入预算55888万元,投资收益预算56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预算10335万元,其他收入预算29006万元,转移性收入预算1397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93557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预算62011万元,其他支出预算31384万元,转移性支出预算162万元。收支两抵,本年收支结余预算3630万元,加上年结余6511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预算68743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1年,全市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万元,增长10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平衡情况是:上年结余1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上级补助的专项资金结余。
四、2021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2021年,我们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把财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充分发挥财政保障和支撑作用,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2021年预算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抓好财政收支,提升财政保障力度
一是狠抓增收提质。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及时解决组织收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牢牢把握住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加强与执收部门的协作配合,更加注重抓好收入质量,2021年非税收入占比控制在33.7﹪。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税收收入分析,坚持依法征税管费,努力挖掘征收潜力,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二是调整支出结构。全面落实“保三保”支出责任,“三保”支出应保尽保,不留缺口,全市“三保”支出预算25.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3.6﹪。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各部门“三公”经费压缩10﹪、公用经费压缩10﹪。三是全力向上争取,紧盯中央保持适度的支出强度政策,努力完成向上争取资金26亿元以上。用好用活加力的积极财政政策,做好专项债券申报争取工作。同时,着力加快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尽快将财政资金用到保障民生、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全面加强财政管理,提升财政绩效水平
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推进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层层传导压实绩效责任。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加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和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管理,着力构建放管结合、权责清晰、规范透明、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和有利于结果导向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夯实国有资产数据基础,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加强财政监督,组织开展预决算公开、会计行业管理、重大民生资金使用等领域专项监督,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坚决查处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各类违法行为。
(三)全面推进财税改革,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更好贯彻国家战略和体现政策导向。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衔接,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探索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化管理,加快建设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应用,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强化预算约束,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程序编制预算和安排重点支出,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严格规范预算调剂行为。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四是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性和约束性。聚焦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责任管理。
(四)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巩固三大攻坚战成效
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一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统筹安排农林水支出4.45亿元,增长4.47﹪。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市本级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46亿元,全面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农村人才培养和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二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安排节能环保支出1.18亿元,增长2﹪,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加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与监督、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环境监测监控运行;继续全力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源污染防治等全环保重点工作。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灵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环保事业发展。三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执行债务限额和债务预算管理,加强风险预警和防控,做好各类债券的申报使用,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开展金融放贷领域专项整治,加大日日昌平台资金追偿和农金宝平台项目核查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一债一策、一单一案”的要求落实风险防控的措施,守住隐性债务不新增、“三保”资金不断链的风险防控底线,安排债务还本付息资金18.3亿元,按期完成隐性债务化债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全面落实提质增效,支持经济平稳运行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可持续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围绕省州市稳增长实施意见,切实提高稳增长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一是落实更可持续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支持创新、产业链和内需市场,发挥边际带动效应。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努力培植税源。深化政银企合作,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引导企业合法合规融资,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创业融资支持。二是支持现代产业科技科研建设,统筹安排工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科研技改扶持专项资金1.19亿元。三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安排项目前期经费3172万元。统筹安排交通运输支出5822万元,增长3.2﹪,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公共交通补贴。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福祉
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全力保基本民生。一是支持就业创业,全力支持居民就业保障工作,统筹安排就业支出707万元,增长2.9﹪。二是支持教育公平优质发展,统筹安排教育支出8.79亿元,增长1.9﹪。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配套、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三是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筹安排卫生健康支出5.46亿元,增长1.5﹪,主要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大健康产业和医疗卫生领域补短板。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安排社会保障支出5.56亿元,增长1﹪,主要用于殡葬改革、社会救助、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行政事业单位职业年金。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全市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强民生保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监督索引号532301005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