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楚雄市中山镇哨房村的百亩仙人掌基地里,一片生机勃勃。正值9至11月仙人掌生长黄金期,村民们正忙着管护、采收,勾勒出一幅独特的“反季丰收图”。近年来,中山镇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仙人掌产业,让这株多刺的植物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掌”。

——党建引领,搭建联农桥梁。在中山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楚雄市茗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当地首家规模化种植仙人掌的企业,通过设立“党员服务岗”和“党员联络站”,有效衔接企业需求与农户资源。企业就近收购当地黑山羊养殖户产生的羊粪,构建起“养殖粪污—有机种植”的绿色循环模式,既为仙人掌提供了优质有机肥,又让12户养殖户年均增收1.5万元,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多元联结,拓宽增收渠道。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就地用工”模式,既实现了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又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多元增收机会。截至目前,已累计租赁土地400余亩,覆盖农户67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吸纳本地长期务工5人、短期务工13人。“在基地务工每月有2500元左右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哨房村村民张学花表示。这种“离土不离乡”的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

——技术共享,培育产业新军。随着仙人掌产业效益显现,当地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在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资源扶持下,酒房村村民李从兴等人开始自主发展仙人掌种植,目前个人种植规模已达10亩。这种“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既提高了群众的种植技术,又拓宽了增收路子。目前,全镇仙人掌种植规模已突破500余亩,产品远销四川、广东等地,年产值约100万元,预计3~4年后进入高产期,效益将实现倍增。

从单一企业种植到群众广泛参与,中山镇的仙人掌产业已成为联农带农促共富的生动实践。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带动下,这片“绿色银行”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