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满乡野,“芋”享丰收年”。当大过口乡的魔芋田翻涌着丰收的金浪,彝族左脚舞的欢快韵律与大三弦的雄浑节拍便在此间交织——10月12日,以“‘魔’力满乡野 ‘芋’享丰收年”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楚雄•大过口魔芋文化节,在这片沃土上热烈启幕。八方群众共赴这场“以芋为媒”的丰收之约,沉浸式触摸魔芋产业的蓬勃脉动,亲身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丰收的喜悦与民族的风情在田间地头尽情绽放。
——非遗迎宾+开幕仪式,点燃丰收“第一把火”。晨光为大地镀上暖意,大过口乡的热闹从街头巷尾蔓延开来——非遗迎宾阵率先“点燃”氛围,成了来客眼中最鲜活的彝乡名片。身着彝装的队伍早早列队,大号队《迎宾调》穿透云霄,葫芦笙舞与银饰声交织成曲,彝族姑娘舞姿翩跹,醇厚酒香与真挚笑脸一起,将待客之道拉满,每位来客都在这热闹里卸下拘谨,沉浸式融入浓郁的民族氛围。随着人群向文化广场聚拢,魔芋文化节开幕式正式启幕,将丰收的期待推向第一个高潮。“从零散种植到‘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种植大户带动、农户积极参与’模式,从‘藏在深山无人知’到打造全国‘一村一品’”大家细数着大过口乡魔芋产业的蜕变,非遗的温度与产业的活力在此交融,为全天的丰收盛宴拉开了充满希望的序幕。
——产业赋能+文体狂欢,共谱丰收“交响曲”。精准测产,产业底气“看得见”。清晨,西康郎村委会独田小组的“楚花魔芋高产示范样板测产”率先开展。专家团队手持测量仪、称重秤俯身忙碌,细致记录每株魔芋的直径、重量,将其高产潜力清晰呈现在众人眼前。这份实打实的数据,不仅为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更让在场种植户的增收致富信心满满。

文艺展演,欢歌热舞庆丰收。舞台上,彝乡风情与丰收喜悦撞了个满怀:大三弦琴音一响起,身着彝族服装的非遗传承人便踏起左脚舞,舞步整齐欢快,银饰叮当声随节奏轻响;彝族啦啦操活力十足,队员们手举着“丰收花球”,将青春朝气洒满全场;更有《来跳舞》《如愿》等曲目轮番唱响,熟悉的旋律引得台下观众跟着哼唱、拍手应和,歌声与笑声交织,把丰收的热闹氛围推向顶点。

魔芋王选拔,田间“明星”引热潮。文艺展演间隙,“魔芋王”选拔赛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众多种植户携自家培育的魔芋“参赛”,上演了一场田间“巨无霸”的实力比拼。比赛现场,一个个外形饱满、分量十足的魔芋整齐陈列,单是视觉上便尽显“沉甸甸”的丰收质感。评选团队从重量、个头、品相、质地等维度逐一打分,最终脱颖而出的“魔芋王”被众人簇拥,持有者手捧水晶奖杯、证书,拉着奖励的黑山羊笑得格外灿烂,现场还对10户种植大户及2家优秀企业予以表彰,田间地头满是丰收的骄傲与欢喜。
——民间竞技+篝火狂欢,点燃丰收夜激情。民间竞技率先登场,成了乡亲们一展身手的欢乐舞台。彝族传统“扭扁担”比赛率先点燃气氛,选手们紧握扁担两端,双脚蹬地、腰背发力,随着“加油”声不断较劲,扁担的每一次倾斜都引得观众屏息,最终获胜者高举手臂时,全场掌声雷动;一旁“盲人敲锣”“飞镖”“夹乒乓球”“跳绳”等项目接连开赛,趣味十足,大家在紧张比拼里尽享竞技乐趣,满场都透着活力与热情。当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燃起熊熊篝火,篝火狂欢正式开启。乡亲们手拉着手,围着炽热的火焰跳起欢快的彝族左脚舞,传统调子浑厚而铿锵,现代乐曲轻快又昂扬,两种节奏在火光中交汇,点燃了每个人的热情。孩子们模仿着大人的舞步,年轻人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忘的夜晚,老人们脸上也绽放出欣慰的笑容。火光跳跃,映照着一张张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脸庞,也把白日丰收的欢腾,无缝延续到了深邃温柔的夜里。歌声不断,笑声不歇,这一刻,“庆丰收”的喜悦不再是白天的专利,更化作了星空下最炽热的情感共鸣,照亮了乡村振兴路上一个个朴素的梦想。

这场魔芋文化节,早已超越简单的节日狂欢,成为大过口乡魔芋产业丰硕成果的“立体展示窗”,更化身推动乡村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强劲加速器”。借助节庆效应,“大过口魔芋”的品牌进一步走出深山、迈向更广阔的市场,魔芋精粉、魔芋食品等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热。而左脚舞的集体欢腾、彝族刺绣的静态展陈、葫芦笙的悠扬旋律等非遗文化与民俗元素集中亮相,不仅让民族文化在活态展演中延续根脉,更以鲜活的形式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股文化与产业交织的力量,正潜移默化地激活乡村文化自信,更点燃了广大群众参与家乡建设、共创振兴蓝图的内生动力——魔芋,这颗小小的产业种子,正悄然孕育出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
下一步,大过口乡将以此次文化节为契机,持续深耕魔芋产业,推动“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深挖彝族文化、非遗资源潜力,打造“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样板,让全国“一村一品”的名片在乡村振兴浪潮中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