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彝海街道栗子园社区成立于2009年5月,是青山嘴水库移民主要安置点,现有居民1958户8036人,社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19个居民党小组,共有党员230名。近年来,社区坚持“服务就是最好治理”的理念,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探索“五星服务”模式,走出基层社区精准为民服务新路径,成功实现了由“乱”到“治”向“美”一路蝶变。
社区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省级城乡社区试点”等荣誉,树起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标杆。
——下沉力量,变“单兵作战”为“组团服务”。聚焦社区力量薄弱、服务效率低等问题,实行党员干部“组团式服务”,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9支800余人,把服务力量下沉到社区。实施居民小区“楼长制”,配备楼长93名、单元长229名,形成社区、片区、居民小组、楼栋、单元“五位一体”的“星级”服务体系。探索“党建+星级服务”模式,依托社区“联合党委”,健全“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服务架构,建立“支部带头人+党员先锋队+社区志愿者+社会义工”的“星级”服务队,让群众中能吃苦、知民情、会管理、有威信的“关键少数”成为“星级服务标兵”“民情专递员”和“特约调解员”。
——划分星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把社区“大治理”化为服务“微清单”,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走家访户对居民情况进行大摸底、大排查,建立“一户一册”动态电子居民档案。根据家庭结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情况,将社区家庭划分为五个星级,根据星级明确走访对象,制定走访计划,调配走访人员,开展定期走访。把居民电子档案同步接入钉钉平台,入户记录、群众诉求、问题交办等“服务清单”实现数据同步上传、需求精细分类、服务跟踪办理,服务方式从“漫灌”向“滴灌”转变,栗子园社区1958户家庭实现了“星级服务”全覆盖。2024年,共走访服务社区居民10000余人次。
——因需施策,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根据家庭星级,量身定制“服务套餐”,主动送服务进家门。建设社区医院,“零距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配套服务,提供生活护理、健康咨询、养老助餐等20多项服务。社区领办创办“彝绣车间”“移民手工作坊”“民间工艺合作社”等帮扶车间,为社区移民提供彝族刺绣、核桃剥壳、大蒜剥皮、野生菌分拣等岗位,群众的就业难题得到有力有效解决,户均就业2.3人,就业率超过96%,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超过600万元,社区为民办事服务的底气更足、能力更强、服务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