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聚焦群众“煎药难、候药久、品控难”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下,楚雄市中医医院创新实施智慧中药煎煮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全国第五家、云南省首家环柱型机器人智慧中药煎煮中心,构建起“智、准、便、惠”四维一体的现代化中医药服务新体系,为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项目获新华网、央视等权威媒体报道,省内外10余所医疗机构前来考察交流,成为楚雄中医药服务的亮丽名片。
(一) 以“智”提质,打造中医药服务新标杆。
一是系统智能联动,实现处方一键流转。中心依托环柱型机器人全自动流水线,与医院HIS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处方数据实时同步、自动分配。药师审核后扫码绑定煎煮锅,全程杜绝人工录入误差,从接方到煎煮启动仅需5分钟。
二是机器人全流程作业,提升服务能级。机器人精准完成称重、浸泡、武火文火智能转换、倒渣、清洗全流程操作,储液罐采用80℃热水自动清洁,杜绝交叉污染,日均处理处方量达传统模式的3倍以上。
三是标准化流程管控,确保操作规范。建立全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实现各环节精准衔接、规范运作,为全市医疗机构智慧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二) 以“准”增效,构建中医药质量新标准。
精准控制工艺参数,严格执行“浸泡30分钟+10分钟武火+20分钟文火”标准工艺,针对解表、滋补等不同药性智能匹配煎煮方案,确保药效充分释出、质量稳定可控。严格规范质量检验,建立每日药渣检查机制,100%达到“手握无渗液、无白心全透心”标准,通过标准化煎煮使有效成分提取率显著提升。创新引入二维码全程追溯系统,患者扫码即可查看处方审核、煎煮工艺、配送物流全流程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闭环管理。
(三) 以“便”惠民,创新中医药服务新模式。
通过极速服务破解候药难题,煎煮周期从传统“大半天”压缩至2小时,效率提升3倍以上。中心运营两个月来,已服务患者超4000人,有效解决群众“候药久”问题。医院与多家配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在线下单、送药到家”服务体系,配送范围覆盖市区12公里并逐步向乡镇延伸,实现城乡服务同质化,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智慧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每剂药分装6袋,满足两天早中晚三次服用;药液常温保存2天、冷藏保存14天,极大方便上班族、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不同群体需求。
(四) 以“惠”减负,彰显中医药政策新成效。
一是医保政策普惠于民。煎药费按1.5元/袋的标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市民。
二是资源共享服务基层。通过处方流转、技术输出、标准推广,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有效下沉、共建共享。
三是服务网络初显成效。中心正升级为覆盖全市的服务核心,未来将通过医共体内部处方流转承接并向社会办医机构开放代煎服务,逐步打破壁垒,实现煎药产能与技术的全域共享。
下一步,楚雄市将持续深化中医药改革创新,加快构建覆盖市、乡、村的三级服务网络,引入AI审方、区块链溯源等新技术,促进中医药与康养、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区域性中医药服务高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楚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