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遏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应急局锚定“精准、规范、高效、温暖”执法目标,从队伍建设、重点攻坚、模式创新、服务优化四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应急执法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苦练内功,锻造执法“尖兵”队伍。市应急局紧扣新形势下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要求,以“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为标准,多措并举锤炼执法队伍,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纳入必修课,通过专题培训、廉政警示教育等形式筑牢全体执法人员“执法为民、安全至上”的思想根基;针对化工、矿山、工贸等行业特点,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执法培训,邀请行业专家与省州执法骨干授课,推动执法人员从“通才”向“专才”转型;把执法程序合法性、文书规范性、整改闭环率等纳入日常考核,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通过定期案卷评查、执法质量通报等形式倒逼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15场次、执法案例分析4次、法律法规学习20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显著提升,在今年举办的全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中市应急局获得个人前两名、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聚焦重点,筑牢领域安全防线。紧盯化工、矿山、工贸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履行、高风险作业规范操作等列为必查内容,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执法;对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监管,依据企业安全风险等级、标准化建设水平划定检查频次,对高风险企业加密检查、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既实现监管全覆盖,又避免重复扰企;严格落实“一案双罚”“行刑衔接”等工作制度,对严重违法行为既处罚企业,也严肃追责相关负责人,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以刚性惩戒压实安全责任。今年以来,累计检查企业124次,排查整改重大隐患29项,开展事故调查1起,实施行政处罚4起、罚款77.3万元,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创新模式,提升执法质效水平。针对传统执法“效率低、成本高、覆盖窄”的问题,楚雄市积极推广“互联网+执法”“互联网+企业”及“云执法APP”等平台,整合视频监控、传感器、智能预警等数据资源,探索远程监管、智能分析、精准预警的线上执法模式;构建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消防救援、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协作,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检查、案件移送制度,推行“一次检查、多项覆盖、综合施策”模式,有效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问题,减轻企业迎检负担。今年以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百日攻坚”行动,联合22家部门开展25个行业领域摸排,梳理底数清单14797项,帮扶指导高危行业企业37家,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优化服务,赋能企业自主防控。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强化柔性赋能,推动企业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实施“清单化+指导性”执法,按行业分类指导企业制定《安全隐患自查指导清单》,明确化工、矿山、工贸等领域检查标准、整改要求和法律依据,让企业自查整改有章可循;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督促145户企业建立完善“隐患自查自纠制度和内部报告奖励制度”,细化“首违不罚”“从轻减轻处罚”适用情形,对首次轻微违法且主动整改的企业依法减免处罚;同步开展“执法+普法”活动8场次,通过现场讲解、案例警示、集中培训等形式提升企业安全意识;建立“专家+企业”结对帮办机制,组织9名行业专家为52家企业“把脉问诊”,提供定制化整改方案。今年以来,企业负责人自行带队排查隐患1148次,兑付内部报告奖励资金3.2321万元,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