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雄市的街头巷尾,一群“银发身边美”志愿者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面貌。他们通过一部手机、一个小程序,将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化为温馨和谐的日常。今年以来,楚雄市创新推出“银发身边美”志愿者项目,依托“楚雄微智理”数字平台,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同志发挥余热,让“老有所为”与“民有所安”同频共振。

数字平台搭桥梁,银发智慧解民忧。楚雄市“微智理”平台是“银发身边美”项目的核心引擎。该平台集纳了群众诉求办理、意见反馈、事件上报等20余项功能,操作简便如“指尖轻触”。家住东兴社区的曹阿姨分享道:“扫码登录小程序,选择社区,点击‘我要上报’,填写内容并上传照片,问题就能直达社区。”这一设计让老同志高效参与治理,打破了传统志愿服务的局限。平台通过“问题发现—及时上报—快速处置—反馈跟踪”的闭环机制,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东兴社区党委副书记徐元翠介绍:“居民上报后,网格员一小时内响应,最长7天解决完毕,全程可追溯。例如,7月19日,银发身边美志愿者杨先生反映彝海公园附近施工围挡即将倒塌,社区联合相关部门3天整改完毕;7月31日,活塞销小区楼层漏水纠纷,银发身边美志愿者李锁长现场调解,次日便握手言和。”这种“秒级响应、闭环处置”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治理效率,更让银发族的经验优势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智多星”力量。
流动网格员显担当,积分激励焕活力。为激发老同志积极性,楚雄市创新“流动网格员”机制,通过摸排城区离退休干部分布,将700余名老同志储备为“流动网格员”。8月1日,首批16名志愿者获颁“流动网格员工作证”,他们不仅是问题上报者,更参与调解、志愿活动者,形成“上报+服务”双轨并行。东兴社区的退休教师苏家银,在社区活动中挥毫泼墨,一上午书写20余幅书法作品,被居民争相领取。“看到群众喜欢,我打心眼儿里高兴,”他抹汗笑道。“楚雄微智理”项目还引入积分奖励制度,志愿者通过上报问题或参加活动累积积分,可在社区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破解了“志愿热情难持续”的痛点,正如银发身边美志愿者李锁长所言:“积分不是目的,但让我们的付出被看见、被认可。”目前,流动网格员已上报事件694起,化解矛盾率达95%。

专业服务进基层,银发余热润万家。“银发身边美”项目不止于问题上报,更是银发志愿服务的多维拓展。楚雄市成立“威楚”银发志愿服务团,下设宣讲、法律、医疗、农业、产业、文艺六支专家队,在市党群活动中心设立“威楚银发专家志愿服务站”,实现资源集约化、服务常态化。医疗队队长李绍红带领14名退休医护人员,开展义务坐诊25场次,为800余名群众提供健康咨询;产业队队长董雷发挥经纪人专长,促成6家农业企业入驻吕合镇、苍岭镇,流转土地1500亩,盘活当地资源。文艺队则以书法、春联等活动丰富社区生活。正如银发身边美志愿者吴家虹感慨:“以前以为志愿服务就是打扫卫生,捡捡垃圾,现在能用自己的医疗特长服务邻里,兴致更高了。”这些专业服务精准送达“最后一米”,让银发志愿者的专业底色更亮。

夕阳映照初心红,共建共治绘新篇。楚雄市“银发身边美”项目,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缩影。通过数字赋能、机制激励和专业拓展,不仅解决了不文明养犬、邻里纠纷、井盖破损等“老大难”问题,更让老同志在贡献中收获价值感。正如市民张女士回访时所言:“社区行动之快,让我看到担当和尽职”。楚雄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微智理”功能,扩大服务团规模,让更多银发族成为基层治理“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