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念好“八字诀” 助推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工作

发表时间:2021-12-01 11:34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24期  作者:市人社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一是“创”字引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2021年1至10月,楚雄市积极争取,成功申报彝人古镇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孵化园区1家,正申报创业指导工作室1家,扶持创业521人,成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亿元,成功带动就业1500余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给予近三年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14人,发放奖补资金42万元;发放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创业补贴29人,发放奖补资金26万元。

二是“帮”字助推,开展“帮千企促增收”工作。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12333咨询热线等载体,高密度、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开展宣传解读,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2021年1至10月,通过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轻缴费负担851.44万元,惠及企业2017户,涉及职工2.23万人。为1010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80.6万元,涉及职工13188人;为灵活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3841人、2084.87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323人、350.16万元;发放失业职工失业保险金5320人次、718万元。

三是“扶”字见效,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创业。2021年1至10月,楚雄市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472个,帮扶47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投入就业专项资金950余万元,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500个,投入财政资金150万元,帮扶脱贫劳动力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0人,为其发放工作生活补助及艰边津贴11.3万元。认定18家青年人就业见习基地,开展青年人就业见习192人,拨付见习补贴81万人。为退役士兵举办就业专场招聘1场次,招聘企业21家,提供就业岗位107个,对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士兵,举办退役士兵“军创”活动1场次,参加29人,提供创业指导师5名;对实现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给予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13人,发放贷款175万元,带动就业50余人。发挥人社职能部门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长期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各级人社部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劳务协作关系,鼓励省外“爱心企业”、“扶贫企业”吸纳楚雄市残疾人就业,通过有组织外出,鹤山市欧布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招聘楚雄市残疾人就业316人;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传帮带作用,实现省外就业187人。

四是“培”字带动,以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促就业。2021年1至10月,楚雄市开展各类培训700余期,培训5.6万人次,其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94期,培训4285人,创业培训127人,新型学徒制培训197人,企业以工代训587人,投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金400余万元。通过培训,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增加了收入,由以前的“政府让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

五是“转”字创新,抓好转移就业大输送。今年年初,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百日行动。春节前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春节后迅速铺开“春风行动”、“点对点”输送服务、“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活动。2021年1至10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5亿余元,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68万人。

六是“优”字提质,挖掘省外优质就业岗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与“长三角”“珠三角”建立良好的劳务合作关系。2021年1至10月,通过与“江浙沪”、“厦广深”开展劳务协作交流,成功签订劳务合作协议16份,广泛收集省外企业优质用工信息113条,优质就业岗位2.6万多个,输送省外务工人员2.66万人。同时,精准掌握外出务工人员情况,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权益维护、关系协调、送政策等跟踪服务,实现“输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目标任务。

七是“惠”字为民,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重点突出稳岗位、保重点、兜底线,延续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帮扶企业发展。持续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以工代训扩围政策、就业见习补贴提前政策、失业保障扩围政策、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八是“增”字兼顾,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居民增收。采取“1对1”派驻联系乡镇方式,下派15名工作人员分别前往15个乡镇,助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现农民工“出得去、留得住、能发展”的目标。同时,统筹兼顾,保障市内重点企业用工,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就业平台,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86场次,仅推荐到晶科、宇泽两家企业就业人数就达1247人。通过采取“稳、帮、扶、培、转、优、惠、增”等工作措施,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