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 正文

楚雄市以“1234”工作法破冰公改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07-31 08:57 信息来源: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第15期   作者:市卫健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楚雄市立足“强州府”定位、“双增强”固本、“三张网”惠民、“四突破”破局,全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示范项目落地见效,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实现群众就医从“看病难”到“好看病”“看好病”的跨越升级。

(一)扛牢主体责任,强化体系建设。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出台5项推进公改项目支持政策和7个项目建设子方案,从人才激励、医共体建设、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等全方位解决改革重点难点,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推动公改示范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二)增强双轮驱动,提升服务能级。一是聚势登高。构建“公改示范项目与重点专科建设”联动机制,以项目建设为平台,规划重点专科建设,形成示范项目引领、重点专科支撑格局。目前已建、在建重点专科15个、专家工作站25个,新增新技术538项,肺动脉栓塞术实现“0”的突破。在州内同级别医院中率先开展玻璃体切除术,肿瘤患者收治量同比增长14.07%,骨科收治疑难病病种比例达32%,两家公立医院连续两年在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居A类前20%。二是夯基下沉。投入资金为基层配备5台核磁、2台CT、8台DR,实现基层影像设备全覆盖,推行“基层检查、市级诊断”模式。推进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立基层专家工作站9个,下派专家154人次,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195项,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三)推进“三网融合”,优化服务体系。一是优化分级诊疗网。成立医共体转诊中心,搭建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信息平台,实现市乡村三级数据互通。1至5月,开展远程会诊310人次,心电、影像诊断14377例,上下转患者1141人次。二是优化急救协作网。整合资源,建成15家胸痛救治单元、12个心脑血管救治站、120个胸痛救治站点,构建起“村首诊、乡处置、市救治”的胸痛协同救治网,缩短胸痛患者抢救时间。三是优化医防融合网。建成健康促进体验馆,组建“1+X”“精品”家医团队,创新“五星服务”管慢病模式,全覆盖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构建“社区排查-医疗介入-健康管理”闭环机制,招募119名健康倡导员针对重点群体开展综合服务。“两病”规范管理率超73%,居民健康素养较上年提升3.79%,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57.48%,重点人群达92.58%。

(四)着力“四个突破”,全面深化改革。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州内率先成立医共体总医院管理中心,赋予其独立法人资质;率先启动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实行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率先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和医共体编制备案管理模式,实现医共体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推动管理机制动态优化。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实施“引育并举”人才战略,引入国医大师石学敏团队,推广“醒脑开窍针刺法”等中医核心技术。引进“银龄医师”35名,专家下沉服务患者5224人次,手术带教151场。引进硕士27名,培育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2名,基层骨干人才6名,构建起多层次人才梯队。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推广电子健康档案,接入“楚晓康”小程序,提供多项线上服务,缩短候诊时间。建成临床服务“五大中心”信息系统、引入AI诊疗系统,推动服务智能化转型。四是提升服务效能。推行“一站式”服务,整合多项业务,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建立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体系,统一医共体内诊疗规范和质控标准。2025年1至5月,医共体门诊、住院服务量分别为50.8万人次、1.9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21.9%、5.57%,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从20.27%提高到26.84%,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30%提高到35.1%,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