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讲文明树新风 >> 正文

楚雄市移风易俗“四部曲”奏响乡风文明最强音

发表时间:2024-05-23 15:28 信息来源:楚雄市委文明办 作者:王晓燕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楚雄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把“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接地气、有成效、有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楚雄路径,全市破旧立新、崇尚文明、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等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因村制宜”谱好“前奏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楚雄市结合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新期待,充分听取群众对婚丧简办、殡葬改革等移风易俗方面的意见建议,将群众提出、认同的“新思想”、“土办法”整理融合,创新打造“因村制宜”村规民约特色品牌,村规民约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破除不良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有力工具。如新村镇洒树咪村委会利么簸村民小组制定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利么簸,是宝地;将你我,来养育;爱国家,爱集体;跟党走,志不移;丧事简,惜土地;敬老人,尊伦理……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能妥善解决村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宣传发力”谱好“协奏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宣讲阵地,以“理响楚雄”为统领的“红扇子”“小挎包”“彝歌乡音”“威楚少年说”等一批“威楚鹿鸣”乡风文明宣讲志愿品牌,运用快板、花灯歌舞、小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先后开展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受众60余万人次,通过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等“八大”文明系列活动2000余场次,让文明行为、文明习惯融入市民生活、见于市民行动。如:大过口乡组织精通汉语和彝语的少数民族干部组建“双语”宣讲队10支,采取“面上宣传”和“走村入户”相结合的方式,点对点上门打招呼、做宣传、强引导,从根源上遏制了农村滥办酒席等现象。

“选树先进”谱好“示范曲”。始终秉持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践行“典型引路法”,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扎实开展“培育文明乡风·共创文明村镇”行动。先后评选市级文明村镇71个,成功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镇6个、州级21个,截至目前,楚雄市市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创建率达100%(含培育乡镇),文明村占比达86%,38户家庭获评市级及以上文明家庭称号,已创建“十星级文明户”31万余户,创建率达到49.4%。乡村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广大群众心中,植根在乡土中,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凝聚和谐向上的“最大公约数”。

“齐抓共管”谱好“进行曲”。指导各乡镇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持续推动“一约四会”发挥实效,利用“积分制”调动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参加志愿服务等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减少和杜绝不文明行为,切实发挥小积分带动大文明的积极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制定下发《楚雄市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部门联动先后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36次,督促问题整改14个,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势头蔓延。

“过去,哪家办喜事都是猪、鸡、牛、羊一样不少,彩礼要了多高高,一场‘大方一回’的宴席下来,常常让主人债台高筑,这种情况现在基本不见了,办客办事都提倡礼不过百,宴席荤素搭配,开始节约了”,东瓜镇龙河村委会村民王家才说。如今,随着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和美乡风的画卷正在楚雄市徐徐展开,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