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我们的节日 >> 正文

我们的节日·七夕 | 金婚遇上“七夕”,楚雄市这样传承好家风

发表时间:2024-08-10 21:20 信息来源: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8月10日七夕佳节,楚雄市2024年“金婚银婚话七夕 优良家风永传承”活动现场座无虚席,10对身着传统中式旗袍和礼服的金婚银婚夫妻见到自己爱人盛装打扮的模样,仿佛看到了对方年轻时的样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如他们刚步入婚姻殿堂时的甜蜜和喜悦。他们牵手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鲜花、没有礼服、没有彩礼,他们相濡以沫走过了30年、40年、50年,用实际行动传递了初心不改、从一而终的健康婚姻价值观,传承了良好家风家教,培育了文明向上婚俗文化。

2E876

活动由楚雄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主办,内容丰富,版块明晰,形式亲民,既有新婚夫妻甜蜜宣誓、金婚银婚夫妻中式传统着装现场“打卡”,还有金婚夫妇代表现场分享婚姻保险秘诀、“感恩彼此”等环节,还有独具特色的婚俗伴手礼留念,现场摄影师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夫妻记录下了幸福的“数字瞬间”。

3050C

周保平大爷开心地说“我们结婚44年了,还从来没有拍过婚纱照,这次拍照真的很开心,感谢这次公益活动,非常有意义。”活动现场,一双双微微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早已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通过为老人拍摄金婚纪念照的形式,用镜头让老人们重温当年幸福的时刻、相濡以沫的灿烂人生,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温馨、浪漫、难忘的金婚七夕纪念日,整个活动现场都充满着幸福的味道。

2EA1B

“近年来,我们楚雄市坚持把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比阔斗富的奢侈之风,多维度破立并举、靶向施策,多举措推动文明实践走心走实,为传承文明家风、培育文明风尚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市委文明办副主任金燕介绍道。

多形式宣传引导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宣讲阵地,以“理响楚雄”为统领,打造“威楚少年说”“红扇子·小挎包”“彝歌乡音”“彝汉双语宣讲”等一批“威楚鹿鸣”乡风文明宣讲志愿品牌,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常态讲、先进典型通俗讲,采取讲座培训、户长会、火塘会、拉家常等形式,运用群众语言、“大喇叭”等方式,将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变成理论课堂,先后组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活动380多场次,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真理的温度、思想的魅力和惠民政策的吸引力。同时,依托本地“花灯之乡”优势资源,发挥花灯文艺宣讲队的优势,将厚养薄葬、红白喜事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等文明乡风内容,编排成花灯小戏、小彝剧、坝子腔、莲花落等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村组演出,把移风易俗之风真正吹进群众心里,真正实现让彩礼“降温”,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及主街道LED屏、出租车移动电子屏及乡村宣传栏、文化墙等阵地宣传市民公约、村规民约,使群众低头抬头皆可见,让破除陈规陋习成为广大群众的认知与诉求。

20AF9

多手段综合治理

在文明实践中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风尚。“提倡不收高价彩礼、不大摆宴席,不乱埋乱葬……”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新村镇洒树咪村委会广泛征求村里老党员、群众代表等意见建议,经过充分讨论,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在节假日期间,组织新风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及时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倡导婚丧嫁娶一切从简。各乡镇司法所开展普法课堂,解读《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条例,引导群众坚决遏制高额彩礼之风,并通过实际案例,宣讲民法典婚姻家庭版有关内容,呼吁广大妇女姐妹及家庭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制定下发《楚雄市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标本兼治,先后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126次,督促问题整改27个,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势头蔓延。

2701D

14B41

多载体厚植文化

始终秉持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践行“典型引路法”,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扎实开展“培育文明乡风·共创文明村镇”行动。先后评选市级文明村镇71个,成功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镇6个、州级21个,截至目前,楚雄市市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创建率达100%(含培育乡镇),文明村占比达86%,38户家庭获评市级及以上文明家庭称号,已创建“十星级文明户”31万余户,创建率达到49.4%。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发挥文化文艺志愿者作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油菜花海艺术节、茶花旅游文化节、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群众性体育赛事等文体活动,与群众“结对子”,在农村“种文化”,年均开展文体活动240多场次,满足了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7C50

24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