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文明播报 >> 正文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楚雄市“六新”奏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合奏曲”

发表时间:2023-07-20 11:35 信息来源:楚雄市文明办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楚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六新”工作法,助力楚雄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现了“三连冠”,从2020年至2022年连续荣膺云南省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共同谱写出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交响曲”。

加强机制保障,开创道德建设“新局面”。着力巩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责任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逐年印发《楚雄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任务分工》,适时召开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定期举行推进会、标杆点位创建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等示范活动,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制定完善《楚雄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评标准》,适时开展检查评估,紧盯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抓实问题整改,着力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强化三方联动,构建共育共融“新体系”。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以学校教育为主体,联动家庭、社会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庭教育为补充,协助学校、社会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筑牢未成年人思想根基;以社会教育为载体,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希望公益服务中心,开通“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打造“校外课堂”,全面建立共育共融新体系。

突出服务赋能,培树铸魂育人“新品牌”。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着力培树一批可复制、带动强的铸魂育人新品牌。打造区域品牌,创新推出《威楚鹿鸣·威楚少年说》栏目理论宣讲品牌,目前制作刊播6期,网络点击量已达21.3万余次,形成创新型青少年思政大课堂。拓展典型品牌,“小邱法治课堂”持续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80余场次,服务未成年人7万余人次。培树创新品牌,楚雄市“点亮心灯关爱视障儿童”典型事例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刊载;关心下一代工作再创佳绩,荣获“全国先进集体”表彰。培育新兴品牌,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推陈出新,“安心计划,为孩子打开心灵之窗”“小红音,红色基因我来传”“幼芽勃勃,关爱留守儿童”“守护心灵,心理健康”等一批精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荣获省州表扬,全市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大街小巷,累计开展活动470余场次,服务未成年人9.4万余人次。打造示范品牌,“教师育小手、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文明行为教育品牌活动,积极发挥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和先行者作用,辐射带动10万余个家庭参与,铸魂育人品牌常亮常新。

 

抓实“七字诀”,打造崇德向善“新生态”。学校德育教育重点突出7个字。突出“核”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编发《楚雄市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绘本》等教材,各中小学校配备使用率达100%。突出“爱”字,围绕“童心向党”等主题,13.7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突出“德”字,坚持常态化开展同唱一首爱国歌曲、看一部道德短片、诵一段国学经典、讲一个道德故事、上一节公共思政课“五个一”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共推选和获评“新时代好少年”校级4000余名、乡镇级390余名、市(县)级140余名、州级20余名、省级5人。突出“师”字,将师德摆在教师考核、职称晋升、评先推优等工作首位,定期开展教师自检自查、集中学习、警示教育,签订承诺书、举办专题讲座、创设教育园地,多措并举抓实师风、师德建设;突出“家”字,健全“七个一”家校共育模式,成立家长委员会,实行开门办学参与学校监督管理。突出“”字,实行“划片就近入学”阳光招生政策,100%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优先享受“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突出“体”字,开设射箭、功夫扇、武术、舞狮等15个传统体育和打陀螺、踩高跷等8个民族传统项目为特色课程,建立“1+N”一体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打造特色体育示范校15所。

创建贯穿全程,筑牢健康文明“新高地”。完善《楚雄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单位(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校幼儿园创建文明校园(单位)评价细则》等,将创建文明校园纳入学校年度工作任务、目标考核、教育督导体系,常态召开文明校园创建专题会议、推进会议、经验交流活动、现场观摩活动。各学校设置宣传专栏,媒体报道典型经验,市文明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成功做法,师生及家长100%知晓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文明校园创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响亮品牌,辖区内文明校园创建率达100%,截至目前,共创成各级文明校园56所,其中全国文明校园4所、省级10所、州级21所、市级21所。

营造良好氛围,激发道德建设“新效能”。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全市15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5大类22项社团活动,开设项目合格率为100%。楚雄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连续4年被省级考评为优秀,被全国少工委认定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活动基地”。建成预防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专门学校1所,为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服务。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怡宁心理咨询等6个“青年之家”为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创作推出《桃李丹青颂百年师生优秀作品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师生优秀作品集》等一批书刊精品,创作《心门》《新时代云南好少年宣传片》等系列优秀音像制品;开展学校周边综合环境和少儿有害出版物、有害信息联合专项整治,发布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宣传教育信息,建立“楚雄市公益广告优质图库”,实现工作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