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文明播报 >> 正文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楚雄市:以扎实举措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发表时间:2023-03-30 10:48 信息来源:楚雄市文明办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楚雄市自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以来,聚焦“三下降一扭转”工作任务,紧盯普法宣传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用好用活普法队伍力量,采取“四举措+”的工作模式,推进普法宣传“遍地开花”,营造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以案释法+”推进普法宣传“深度”

收集市属政法单位有较强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25个,编印成《楚雄市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普法教员读本——典型案例》,作为专项普法工作队开展普法活动的实用教材,帮助专项普法工作队员熟悉掌握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普法人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释法,用典型案例教育引导群众,不断增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做到普法宣传“接地气”。中山镇司法所、云南天外天(楚雄)律师事务所依托中山镇举办首届茶花文化旅游节活动为载体,在人流量较为集中的月亮湾广场设置法律咨询、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公益法律服务站点,围绕乡村治理中普遍存在的“讲理不讲法”“有法不用法”现象,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法律常识宣传单以及普法宣传读物小册子30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40余人次,不仅有效收集到了群众的法律需求,同时着重加强了对婚姻家庭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合同纠纷、宅基地和相邻纠纷的普法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

“出摊普法+”  拓展普法宣传“广度”

以“三月平安建设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日”等为契机,利用集镇街天、广播、LED显示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开展集中宣传,发放《强基补短板普法读物》等普法宣传读物24630余册、《云南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材料》等1200册。全市各中小学陆续组织开展春季学期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邀请市级专项普法队员、“小邱法治课堂”等围绕“交通安全进校园”“预防青少年犯罪”等主题,对广大师生和家长开展法治教育。东城派出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深入鹿城小学开展系列法治进校园活动,为师生家长送上“安全大礼包”。活动以法治观念教育为起点,将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融入到一个个生活场景,为孩子们讲好开学第一课。普法活动以现场讲解和直播方式开展,民警以法治讲座的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生动讲解,同时结合身边案例,帮助师生直观了解各类违法犯罪,并就校园欺凌、毒品的认识及危害、拐卖儿童等话题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现场和全校师生开展问答互动。

“院坝讲法+”  延伸普法宣传“温度”

集中力量对全市15个乡镇命案风险隐患大、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矛盾纠纷突出等重点地区和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农村“三留守”人员、信访人员等14类重点对象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摸底,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市政法干警会同村委会工作人员,深入彝族村寨开展“双语”普法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反诈防诈、拒绝赌博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针对各村排查出来的矛盾集中和隐患突出的重点户,驻村政法干警送法上门,对当事人现状全面分析,倾听当事人诉求,讲解民事诉讼相关程序,鼓励支持当事人寻求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引导群众打开心结。并告知当事人如何获得法律援助,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

“服务说法+”  提升普法宣传“力度”

楚雄市检察院到桃源湖体育公园开展“普法强基·平安楚雄”法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为在公园休闲健身的市民朋友们送上一堂普法课,将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努力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活动中,检察干警们向过往群众发放预防养老诈骗指南、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宣传册,并主动和群众唠家常、谈谈心,了解群众法治需求,就日常生活中可能触及的法律知识盲区进行讲解分析,教育引导群众如何识别非法集资、养老诈骗和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教授群众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合法权益。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14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余人次,现场解答法律问题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