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文明播报 >> 正文

【宣传阐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楚雄市全国文明乡镇鹿城镇:擦亮文明底色,为居民幸福生活添彩

发表时间:2022-08-07 10:50 信息来源:楚雄市文明办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展开,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下面让我们了解文明村镇是如何创建的。

文明乡镇的概念

文明乡镇是以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经济发展、风尚良好、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先进城镇,是经自我考评、申报,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考核评选,由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批准命名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文明乡镇创建的重要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亿万农民群众的深情关怀,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大力开展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良好的文化条件。

楚雄市全国文明乡镇鹿城镇——厚植文明沃土 催开幸福之花

鹿城镇是楚雄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总面积372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社区)、27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7.45万人。2021年,全镇经济社会总收入达343.59亿元。近年来,鹿城镇坚持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上榜“中国西部百强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鹿城新貌(马兴华供图)

坚持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向心力”。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首要任务和“首选动作”,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分众化开展理论宣讲传播,让理论宣传“活”起来,“火”起来。将“五老”、新乡贤、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等各领域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各界人士集结起来建立文明实践队伍,通过“庭院党课”“流动党课”“凉亭会”“板凳会”等形式,把党的声音有效传播到居民心中,凝聚起发展“向心力”。

宣讲进小区传递党的“好声音”(中共鹿城镇委员会供图)

整合优势资源,拓展阵地“强磁场”。整合党员活动室、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阵地,探索推行“所+实践点、站+实践户”延伸服务模式,建成所、站、点三级文明实践阵地43个,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依靠“社区吹哨、单位报到”机制,吸纳辖区内省州市221家8800名“双报到”党员,常态化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实现“庭院党课”“老同志现身说法”等实践品牌的巩固提升。

庭院党课将理论宣讲送到家门(中共鹿城镇委员会供图)

多彩志愿服务,传递温暖“正能量”。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围绕“年有计划、季有总结、月有公示”的要求,引导各村(社区)结合资源禀赋、实践特色,着力打造一系列有成效、有温度、有特色、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经过多年优化打磨,成功打造学桥街社区“幸福来敲门”、栗子园社区“嫩芽呵护”、米市街社区“阳光助残志”、中大街社区“周五见”等志愿服务品牌,并在省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截至目前,全镇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7万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200余支,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服务居民近10万人次,“有事找志愿者,有空做志愿者”形成常态。

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共鹿城镇委员会供图)

提升人居环境,城乡面貌“焕新颜”。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以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干群联动,全力营造“人人争做人居环境小帮手、人人助力人居环境展新颜、人人享受人居环境正反馈”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增强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努力营造共建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建立健全卫生保洁、“红黑榜”等制度,村组清扫保洁工作常态化开展。深入推进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三无小区”人居环境提升“五个专项行动”,脏乱差现象得到全面提升,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温馨、整洁的人居生活环境。

生态宜居(马兴华供图)

培树先进典型,引领文明“新风尚”。鹿城镇以“城乡7+7”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着力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大力弘扬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通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及“好婆婆好儿媳”“美丽庭院”“新乡贤”等评选活动,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倡树新风正气,助力提升基层社会“德治”水平;在城区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楼栋”评选活动,精心组织表彰、宣传及宣讲,吸引更多群众争做“最美鹿城人”,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谋划产业升级,集体经济“显增收”。深入挖掘自然风光、区位优势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吉乐“乌鸡白凤、冬桃”,富民“商品蔬菜”,新村、山嘴子“冬早蔬菜、肉牛、肉兔”,军屯“商品猪、肉牛”等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功打造大东十三湾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不断盘活各村(社区)固定资产,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手工合作社帮群众增收(中共鹿城镇委员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