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文明播报 >> 正文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楚雄市: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下,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2-03-15 08:55 信息来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

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扶贫车间,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

要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要在金融、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渡过难关。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要鼓励低风险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解决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营业问题。要加快推动线上登记失业和申领失业保险金,确保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出台更多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措施,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在安徽省考察。这是19日上午,习近平在马鞍山市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优质合金棒材车间考察,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和经营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砺、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希望大家找准定位,踏踏实实实现人生理想。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长春一汽集团研发总院整车硬件测试实验室,同刚毕业的大学生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要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

——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初以来,楚雄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刻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开展。

深入村镇一线开展就业帮扶。春节前夕,成立就业优先工作专班,依托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的人社部门、企业和劳务工作站,与省外18家大型企业开展劳务供需对接,共开发优质就业岗位5000余个,供全市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选择。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入到15个乡镇,将2022年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务工企业及岗位等信息送到每个乡镇和村(社区),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岗位信息1.5万条,举行线上线下招聘会46场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共11.99万人,通过包机、专车“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到省外就业13批次1741人,城镇新增就业134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66人。

加强劳务协作拓展就业空间。经过多方对接,2月11日,楚雄市与浙江省衢州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并签署《劳务交流合作协议》,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更加广阔的高质量就业空间。3月2日,楚雄市和已经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的厦门市同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以“党建引领·村企合作”为主题的劳务对接,就村企合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并达成了合作意愿。“党建引领·村企合作”劳务关系的建立,不仅进一步拓展了楚雄市劳务协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全市劳动力拓展了就业空间,也为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新途径,为促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住重点群体营造创业环境。为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楚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办公地点从柜台搬到企业和众创平台,为企业和广大创业者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同时,以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群体,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到店宣传等方式,将“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进行全方位宣传,确保他们知晓政策、弄懂政策、享受政策。1月28日,楚雄市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启动2022年“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要求各承办单位和经办银行继续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持续为广大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截至目前,楚雄市共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共24户447万元。

有的放矢抓培训促进技能提升。为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更符合劳动力就业需求、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2022年,楚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在认真总结2021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经验的同时,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方式,一方面组织力量深入村庄和农户,了解广大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意愿,一方面深入乡镇和企业,指导其根据乡镇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制定与自身发展高度匹配的培训方案,促进农业产业从业人员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截至目前,共依托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队伍,走访劳动力3500余户,指导15个乡镇和32家企业制定培训方案47个。

接下来,楚雄市将继续按照“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要求,以“不等、不停、不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大力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力争全市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