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网 >> 文明播报 >> 正文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发表时间:2022-05-27 16:53 信息来源: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看看庄稼长势、听听农民心声,对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加强新时代党对粮食安全工作的领导、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一重要论断强调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具有深邃的历史渊源、科学的理论来源和丰富的现实考量,需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今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

开春以来,楚雄市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认真践行“五个一线”工作法,思想上“破冰”、作风上“除弊”、工作上“破局”,积极营造“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干事创业氛围,扛实抓牢大春粮食生产各项责任措施落实落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

任务在一线落实

坚持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始终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贯穿于大春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今年来,立足全市粮食生产实际,制定印发《关于抓好2022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通知》《关于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将种植面积、产量等具体任务分解明确到15个乡镇,并与各乡镇签订《2022年楚雄市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压实各乡镇工作责任,将粮食播种目标任务分解到村组、细化到作物、明确到地块、落实到农户,建立健全粮食种植分布图和粮食生产任务台账,确保全市粮食面积只增不减、产量稳中有增。截至目前,全市已播种大春粮食作物10.53万亩,播种计划完成率为30.4%,其中水稻已播种3.32万亩、玉米6.09万亩、杂粮1.12万亩。

培训在一线开展

农业科技人员挂乡包村联户,把“办公室”搬到大春粮食生产一线,全面抓好大春粮食作物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政策宣传、农资安全监管等措施落实落地,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指导的方式,强化农情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途径,对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线上技术知识培训;组建农业科技培训服务队深入到15个乡镇,围绕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施肥技术及政策答疑等内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确保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械购置补贴、种植业保险等惠农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主体。目前,市乡村各级共组织科技培训会168场次,服务指导群众达46780余人,充分帮助农民把科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推动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技术在一线指导

研究制定《楚雄市2022年粮食生产安全政策及技术要点》,指导各乡镇全面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动员农技、植保、土肥、农机等方面的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生产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普及。派出6个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服务组,与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一道下沉到村组一线,深入到田间地头,分区域、分作物、分时段为百姓提供技术指导支持,帮助农民把科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切实帮助农户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困难,确保粮食增产丰收,全程做好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优质粮食工程、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新模式巡回指导服务。目前,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深入农村、企业基地、生产经营主体300余次,指导农民和经营主体800余人次。

政策在一线兑现

及时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兑付,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补贴的对象、范围、标准、时限、程序等内容,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入户、直达群众;加强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户的知晓率和参保率。目前,完成兑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566.24万元,3817万元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5万亩水稻、16万亩玉米政策性种植业农业险投保工作正有序推进,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监管在一线抓实

以“保质量,稳供应,促生产”为目标,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制定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方案,以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安全为重点,全面开展市场检查,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严防假劣农资产品等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50余人次,检查种子、农药、化肥经营门店400家次,发放《致种子经营者和农民朋友的一封信》450份,培训农资生产经营者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