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中秋节源于古人秋天祭月的传统,正式形成于唐代。“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唐人以中秋节为团圆之节,并在这天作诗、喝酒、赏月、赏桂花。至明清时,中秋节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节日,还发展出许多特有的习俗,如有些地方流行“走月亮”的风俗--女子在中秋之夜通宵出游踏月,直到鸡鸣;有的地方有中秋节观江涛的活动,如浙江在中秋节前后有观钱塘潮的风俗。与中秋节赏月有关,还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宫等等。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丰收、幸福的祈盼。古时候,每逢中秋节,外出的人们都会尽量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如果不能回家,则往往通过诗词等方式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作于中秋之时,是“欢饮达旦,大醉”之后所作的怀念远方弟弟苏辙的一篇佳作。
中秋节不仅是团圆之节,也是歌舞和戏剧之节,少不了“应节戏”“中秋戏”,歌舞戏剧与月亮、花灯、词曲共同构成了中秋节诗情画意、歌舞升平的良辰美景。
值此中秋佳节团圆之际,楚雄市文明办,楚雄市文化馆特别策划了“一曲霓裳传玉笛--中秋音乐戏剧主题艺术展”,汇集了众多以中秋节为题材的音乐和戏剧作品,虽然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但都落脚于对团圆、安宁的幸福生活的期望,充分体现了中秋佳节家国团圆的内涵。
主办单位:楚雄市文明办
楚雄市文化馆
观看方式:请扫描下图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