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zfbgs-/2022-0130001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
发文日期: 2022-01-27
发布机构: 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2-01-27
称: 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号: 楚市政发〔2022〕1号

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2-01-27
字体:[    ]

楚雄高新区,各乡镇人民政府,市属各部门: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楚雄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楚雄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楚雄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杨俐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五年征程取得显著成绩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九届市人民政府履职的收官之年,也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持续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担当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5%,圆满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科学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毫不松懈抓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重点场所管控、重点人员排查管理、3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对口支援边境疫情防控,排查管理重点人员1.78万人次,开展核酸检测56.97万份,接种疫苗129.59万剂次,守住了“不输入、不反弹、不外传”的底线。

(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耕地610亩、水田2107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3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1.41万吨,收购烟叶1394.5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4.43亿元,生猪出栏58.8万头,核桃、魔芋、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增产增效,一产增加值预计增长12.5%。宇泽一期3GW单晶硅拉棒建成投产,晶科一期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在云南省首片下线,光伏制造、中药配方颗粒、工业大麻、植物蛋白等新兴产业崭露头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7%。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5户,建筑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8.8%。成品油、电力、燃气供应充足,粮油蔬菜等日用生活消费品市场活跃,城乡快递高速发展,旅游市场趋于回暖,彝人古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2户,三产增加值预计增长8.2%

(三)投资拉动卓有成效。引进州外到位资金366.37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3.59亿元、专项债券资金3.17亿元,谋划项目510个,组织五批次集中开工326个,竣工103个。东南绕城高速开工建设,楚雄民用机场预可研报告通过国家评审,楚景高速完成项目投资人招募,白衣河水库、第三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2.5万吨粮食储备库投入使用,一批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见效。

(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和“一平台三机制”,1322户4275名动态监测对象消除致返贫风险,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完成村庄规划52个,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培树典型、以点带面,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庄14个,蔡家湾、宋村、云龙等一批美丽乡村成为全省的典范。新增“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8个,建成吕合龙兴天露、子午骏成千亩连片蔬菜基地,认证“三品一标”25个,认定“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

(五)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实施东兴路北片区、西门片区等城市更新改造,建成小姑营美食广场、邱家巷特色街区,西门古城风韵即将再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5个,青龙河滨河景观绿化工程——清香园、茶花园开工建设,新增纯电动公交车235辆、出租车193辆,3个立体车库投入使用,新增停车位6282个,新安路、富安路、华竹路等15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东兴路、气象路等10条城市道路完成改造,绿野路与楚南路实现连通,完成城市污水管网改造32.3公里,城市“烂尾楼”治理见到成效,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加快推进。启动实施林长制,设立三级林长2983名,明确护林员和监管员3198名,营造林5.7万亩。河(湖)长制全州考核排名第一,龙川江西观桥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建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围栏31.3公里,水质100%达标。环保督察、检查反馈和交办问题完成阶段性整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七)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减少审批事项45项,净增市场主体5559户,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为主要内容的东华镇、大过口乡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县管校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实现“不见面”办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数字乡村试点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被评为全省优秀。投入研发经费1.9亿元,新增专精特新“成长型”和“小巨人”企业25户、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户,注册商标984件,获批专利647件。楚雄高新区升级转型取得新突破,构建“一心双核四园”联动发展创新共同体,完成内设机构改革,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5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州的55%。

(八)民生福祉再添光彩。新增城镇就业736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实施东瓜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等项目111个,补充教师100名,彝海、紫溪2所公办幼儿园开园招生,新增幼儿学位890个,城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43%,城区小学推行午间供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双减”工作稳步推进。市医院、市中医院二期项目顺利实施,13个乡镇卫生院达到省一级甲等标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核心能力显著提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省考核名列前茅。市职工服务中心启动建设,《楚雄市地名志》出版,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漂白凹、小龙井、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完成改造,5个幸福食堂对外开放,一批婴幼儿照护机构落户楚雄,“一老一小”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类风险隐患有效化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显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伴随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九届市人民政府工作顺利收官。回顾五年任期,面对错综复杂严峻形势,面对脱贫攻坚时代重任,面对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始终保持定力,勇往直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交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异答卷。

——综合实力更加强劲。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323.64亿元增加到567亿元,年均增长8.4%,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全国2.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54120元增加到90602元;财政收入由2016年的21.61亿元增加到27.74亿元,年均增长5.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30858元、9887元增加到44344元、15332元,年均增长7.5%、9.2%。县(市)域经济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先后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云南县域经济十强县。

——新兴产业更加兴旺。单晶硅拉棒、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半导体新材料项目落地楚雄,光伏制造及半导体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率先在全省建成工业大麻产业基地,芙雅生物、麻叶生物等6个项目落户园区;神威药业、瑞药金方等项目建成投产,楚雄高新区现代中药与民族药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植物蛋白产业园开工建设,核桃产业发展蕴含希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烟工业占比由2016年的38.7%增加到45.5%。

——农业农村更加繁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整合各类资金49.06亿元,2个贫困乡镇、51个贫困村、9310户35759人全部脱贫,困扰楚雄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大过口乡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耕地面积稳定在72.8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3.66万亩、高原粳稻繁种基地0.6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选育、鉴定工业大麻新品种2个,建成中药材基地3.7万亩、核桃基地120万亩、魔芋基地9.5万亩、果蔬基地5.4万亩、规模化养殖场1883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8家,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40个,荣获“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中国核桃油之乡”“云药之乡”称号。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7.35%,行政村卫生公厕和乡村垃圾收运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率达81.4%。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1个、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级美丽村庄25个,省级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实现全覆盖。

——城市颜值更加靓丽。灵秀立交成为地标,茶花大道、文鼎路等39条道路疏通了城市,威楚大道、东兴路等25条市政道路旧貌换新颜,东山路、白龙路等23条“断头路”“瓶颈路”被打通,新建地下综合管廊17公里,安装、更新特色路灯6163盏,打造“一江三河”滨河景观带66公里,新增绿地366.44万平方米,人均绿地达14.42平方米,新建健康步道和自行车道271公里,运动健身设施进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9座主题公园完成更新改造,街头绿地公园、广场随处可见,149个标准化公厕、5566座洗手台遍布大街小巷,“楚雄八景”见证了城市变迁,鹿园、方志馆、灵秀阁、城乡规划馆、城市记忆馆等文化地标唤醒了“楚雄记忆”。改造老旧小区236个1.3万户、棚户区1.07万户,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分别达82.9%、96.87%。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6年的43.35平方公里增加到51.8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6年的60.97%提高到67.59%,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基础设施更加牢固。楚广高速、楚姚高速、楚南一级公路建成通车,320国道过境线改造完成,玉楚高速通车在即,高等级公路里程达235公里,五年来增加51公里。紫大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实施县乡道等级提升230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995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通客车率均达100%。昆楚大动车开通,东南绕城高速开工建设,楚雄民用机场、楚景高速项目前期取得重大进展,综合交通从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变。白衣河水库破土动工,完成朵基水库、红旗水库等6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山区首座小(一)型水库,树苴、八角告别了没有小(二)型水库的历史,均衡优质、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91%,中缅油气管道、楚攀天然气管道建成运营。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5G网络加快建设,形成共享普惠、高速高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楚雄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建成投入运营,建成市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点151个,城乡物流服务实现全覆盖。五年间完成投资1664.3亿元,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685个。

——改革创新更加深入。市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颗印章管审批”领跑全省,“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推广。减税降费39.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943户。10个领域151项改革纵深推进,党政机构、国资国企、殡葬、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村(社区)“三资”管理、“集团化”办学、美丽乡村等改革成为全省先进,不动产登记成为全国百佳示范窗口。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00个,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423.9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0.48亿美元。楚雄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营业总收入670亿元、年均增长18.8%,获批国家绿色园区。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面彻底如期高质量完成各级各类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整改。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被国务院奖励。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7个标志性战役取得决定性战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加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淘汰黄标车2475辆、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40台,城市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实施了哨湾鱼坝生态湿地恢复、污水厂提标改造、城区污水管网改造等水体达标工程,整治城区排水口88个,龙川江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Ⅳ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清废行动持续开展,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达75.62%,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村实现全覆盖。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森林养生基地,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市。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新楚雄生机盎然。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投入民生资金20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7.9%,年均增长5.7%。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495个,古镇小学、茶花谷小学、思源实验学校、彝海幼儿园等一批公办学校建成招生,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称号。新建东兴体育馆、高新区智慧游泳馆等社会体育场馆1173个,新增运动场地2.74万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02岁。实施卫生基础设施项目42个,市中医院一期、妇计中心改造建成使用,市医院、市中医院二期相继开工。建成文化活动场所126个,“彝风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火把节”成为靓丽名片。云南省首家县级方志馆建成开馆,成为全国典范。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0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62%以内。新建改造养老服务机构65个,东华敬老院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34万户,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10.14万人次3.26亿元,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全省领先。

——社会治理更加有效。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七五”普法、“五五”依法治市工作圆满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法治保障基础更加坚实。戒毒康复人员集中收戒救治、安置就业模式平稳运行,全州首家“专门学校”投入使用,特殊人群管控“瓶颈”问题有效破解。市建筑公司改制、栗子园社区剩余国有资产处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化解,恒云酒店、民族家园、豪庭世家等“烂尾”项目处置取得实质进展,金融网贷风险依法处置。“毒品滥用重点关注地区”整治摘帽,第四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圆满收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红色物业温暖万家灯火,“社区吹哨、单位报到”汇集更多力量,基层社会治理载体更加丰富。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全覆盖,蝉联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紫溪镇、摩尔农庄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栗子园社区、彝人古镇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紫溪彝村、树苴马家村、东瓜百花山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自身建设更加过硬。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政府系统法律顾问做到全覆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顺利完成。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支持纪委监委和法院、检察院工作,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93件、政协提案1685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州市实施细则,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年均压缩5.05%,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和精文 减会。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统计、档案、供销、气象、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工商联、决策咨询、搬迁安置、消防救援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文联、残联、社科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促进、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楚单位和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楚雄市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五年征程,奋斗充满艰辛,成就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潜能,大踏步紧跟新时代。必须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楚雄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县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发展基础不牢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新兴产业支撑不足,产业链还不完整,规模集聚效应还未形成;营商环境还不优,市场主体数量偏少、质量不高、活力不足;统筹城乡发展有差距,脱贫人口基数大,致贫返贫风险依然存在,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干部队伍担当精神、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抓落实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我们要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实践中练就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真本领,竭尽全力做好政府工作,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二、接续奋斗、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新篇章

使命在肩,惟有奋斗。未来五年,是推动楚雄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做好“党建引领、经济提质、城市升级、乡村出彩、人民幸福”五篇文章,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核心引擎、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新篇章。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新兴产业发展强劲,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显著提升。

——城乡建设绘就新画卷。美丽城市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率达70%以上。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呈现“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民风淳家风好”的乡村新貌。

——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管服”改革更加深入,营商环境更好更优,市场主体更加活跃。

——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平安楚雄、法治楚雄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加强,教育事业更有质量,卫生健康更有保障,社保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聚焦经济提质,勇当滇中崛起增长极核心引擎。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必须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努力在规划对接、产业发展、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方面实现大的突破,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工业大麻、中药配方颗粒、植物蛋白、雨生红球藻产业聚集基地。全产业链重塑烟草及配套产业、能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等产业新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商贸物流、医药康养等产业,培植服务业新动能。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确保东南绕城高速和楚景高速建成通车、楚雄民用机场建成通航,争取昆楚大丽高铁楚雄段、玉楚城际列车纳入国家和省铁路网规划,做好楚雄至临沧铁路前期工作。统筹推进水利、能源、数据、商贸物流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改革赋权、开放赋力、创新赋能,深化“放管服”和重点领域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招才引智、招大引强,厚植创新创业基础。推动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国家一流高新区。

(二)聚焦乡村出彩,树立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一平台三机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把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聚焦粳稻、魔芋、核桃、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加快“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健全完善城乡商贸物流体系,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卖得好。全面实施乡村建设。完成村庄规划,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电网升级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五堆十乱”等突出问题,切实转变农村面貌。

(三)聚焦城市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着力建设宜居城市。围绕“环境更宜人”,布局滨河景观、生态绿地、休闲亭角,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擦亮城市“金字招牌”;围绕“生活更便利”,加快城市“微循环”建设,完善社区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围绕“身体更健康”,实施全民健身中心、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等项目,拓展延伸慢行系统,完善健身场地和设施,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围绕“文化更绚丽”,规划建设“三馆一中心”,重建西门古城,充分挖掘彝族文化、铜鼓文化、鹿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主题公园和街区,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增添城市魅力。着力建设宜业城市。巩固提升传统产业,聚力培育新兴产业,构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经济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吸引和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新局面。着力建设宜游城市。主动融入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州“四大走廊”,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推进业态创新,做特康养旅游,做深文旅融合,做活特色夜游,持续提升彝人古镇、紫溪山等旅游景区品质,打造一批精品酒店、特色小镇、特色村庄,打响火把节、赛装节等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四)聚焦生态文明,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家园。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做好长江“十年禁渔”,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开展生态保护治理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开展国土绿化提质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河湖、美丽景区。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整改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持续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绿色转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面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严惩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让楚雄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五)聚焦人民幸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各族群众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方便更充分的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就地就近就业行动,推进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推动大项目带动大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做好就业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谋划建设大学城,新建盛世中学、青龙中学、高新实验学校、西城幼儿园新校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深化健康楚雄行动,加快实施“双提升”工程,发展互联网医疗、智慧健康养老、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提升市医院、市中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彝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普惠性妇幼保健、老龄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打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行动,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合法权益,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努力促进各族人民群众更加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三、咬定目标、狠抓落实,确保2022年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沉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推动政府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一)抓六保促六稳,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运行。落实稳增长措施。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稳增长决策部署,出台稳增长政策措施,精准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健全保障政策落实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严格落实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确保一季度平稳开局,上半年平稳增长,全年平稳运行。千方百计保就业。深化“双创”稳就业专项行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争取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农村转移就业1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稳金融强实体专项行动,定期召开银政企联席会议,继续落实新的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净增市场主体5200户以上。多措并举促消费。推进海棠湖文旅小镇、彝风湿地小镇、汽车博览小镇建设,推动彝人古镇、紫溪彝村、太阳历文化园等旅游景区互联互通、功能互补,打造一批旅游“新亮点”“新热点”,促进旅游业加快复苏。强化煤电油气和居民基本生活品供应,加快发展金融、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培育亿元级电商企业1户、千万元级电商企业17户,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户。

(二)抓产业促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对宇泽、晶科等重点光伏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推动衡众药业、爱尔发雨生红球藻产业基地扩建、摩尔农庄植物蛋白加工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建设,力促芙雅生物、麻叶生物达产增效,带动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争10户以上工业企业达规,在工业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在工业强市上取得新业绩。优化升级传统产业。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完成烟叶收购1450万公斤,确保烟草及配套产业产值稳定在100亿元以上;支持滇中有色技改增效;多措并举抓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整体竞争力跃上新台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化5G创新应用,推进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发展产业数字赋能、智慧零售、远程医疗、云上旅游等新业态,推进“刷脸就行”“无感支付”等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抓项目促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做实项目前期。优化城市空间、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聚焦重点精准招商,超前谋划、科学论证并力促空港经济区、大学城、马龙河水库、光伏制造和新能源开发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及早落地见效。加快项目推进。抓好楚雄民用机场、楚景高速、东南绕城高速、中石坝水库扩建、LNG应急储备站、5G基站、圣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50公里、青山湖水库至东华子午引水项目主体工程、24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力争白衣河水库大坝截流、城乡物流基地产业园建成使用。强化项目保障。实行“专班推进、挂牌作战、目标倒逼、督查追责”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提高审批服务效率,筹措5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争取25亿元以上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专项债券资金,全力推进98个在建项目早日竣工,力争200个以上项目开工。

(四)抓巩固促衔接,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力量总体稳定,加强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做好“三类人员”帮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规模和质量,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培育“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5个,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工业大麻等经济作物品种培育、示范种植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培育重点龙头企业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10个,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项目10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加快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58个。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卫生户厕1276个,新建垃圾热解设施2个、集镇污水处理厂4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启动紫溪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乡镇建设,每个乡镇打造1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

(五)抓建管促提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启动站前大道跨线桥、环城西路扩建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打通铜鼓路、花园路等“断头路”,在人员密集区谋划建设人行天桥,建设健康步道、自行车道22公里,增加停车泊位2800个以上。启动金五谷片区城市更新,实施龙江小区等46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上园巷、三市街微改造。实施城市生态修复。推进观音山公园建设,持续提升峨碌公园、龙川江彝风湿地公园,完成青龙河滨河景观绿化工程——清香园、茶花园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5公里,完善排水防涝设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网格化管理,重点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接、城市拥堵等突出问题。推广红色物业,加强城市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养犬管理,规范停车收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搭建智慧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六)抓改革促创新,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设立鹿城、东瓜、彝海街道,优化社区设置。深化拓展“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全面实施“互联网+监管”,推进市场主体“非禁即入”、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广应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设,抓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2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5户。举办第六届“科技入楚”专场对接活动,签约项目10个以上。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深化高新区升级转型。推进“一心双核四园”跨区域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争取省州出台扶持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高新区职能“瘦身”和改革“强体”,构建小管委会+大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

(七)抓防治促改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抓好污染防治。持续巩固拓展各类环保督察整改成效,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污染突出问题整治6个专项行动,完成云甸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严格城乡水源地保护,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排污许可管理,保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确保龙川江西观桥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生态保护。实施7大重点生态工程,开展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强化自然资源管护,加强哀牢山、紫溪山自然保护地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实施补充耕地项目13个,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持续开展龙川江禁捕工作。推进绿色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黄草片区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布局新能源充电桩130个以上,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八)抓创建促带动,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示范创建“十大”工程、开展“十进”活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着力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品质,增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打造示范样板50个、精品示范点20个,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用法治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九)抓民生促共享,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科学谋划大学城,加快推进高新实验学校等13个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县管校聘”,启动实施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新时代名校长”培养工程,深化“双减”政策落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提升城区学校午间供餐和课后服务质量。深化健康楚雄行动。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做好市妇计中心、市疾控中心搬迁前期工作,力争市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基层中彝医药三年规划,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市乡村三级诊疗服务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争创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探索乡镇敬老院分片区集中供养,实施惠老阳光工程,新增幸福食堂5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88套,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推进经营性公墓建设,确保市殡仪馆中山服务站投入使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加强残疾人公共服务,落实困难群体救助政策,稳步提高民生兜底保障能力。

(十)抓统筹促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守住疫情防控底线。落细落小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准排查管理重点人员,全力做好疫苗接种,筑牢群体免疫屏障。强化应急演练,提高果断迅速处置能力,坚决守住“不输入、不反弹、不外传”底线。守住风险防范底线。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政治安全。严格执行债务限额和债务预算管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降低债务率。树牢过“紧日子”思想,集中力量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国企运营管控,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持续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违法犯罪,力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评估验收。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大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加强日常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应急和救灾物资储备,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求真务实、担当作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任重千钧,惟有担当。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新一届人民政府将聚焦“党建引领”,以强烈的政治担当、高度的政治自觉、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严实细硬的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勇担时代重任,不负人民重托,在新征程上闯新路、开新局、创佳绩。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扛牢压实改革发展稳定重任,一切工作都坚决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州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和市委具体要求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二)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干部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全面深化政务公开,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履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扎实推进“八五”普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守信践诺,强化失信惩戒,以政务诚信带动社会信用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政府工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

(三)持续改进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把准方向,主动学习、研究、运用政策,学习借鉴先进成熟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严守纪律规矩,保持清正廉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楚雄行动,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州市实施细则,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整治表格烦琐、检查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聚精会神抓落实。加强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项目建设、惠民资金和村(社区)“三资”等重点领域监管和跟踪问效,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让清正廉洁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把楚雄市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核心引擎、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