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ncj-/2024-1118051 信息分类: 政协提案
发文日期: 2022-06-30
发布机构: 楚雄市乡村振兴局 生成日期: 2022-06-30
称: 关于对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号: 楚市乡振复函〔2022〕11号

关于对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2022-06-30
字体:[    ]

李春闻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楚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落实工作机制方面

将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全市各项工作压倒性位置,认真落实“双组长”“双月调度”“双办公室”制度,成立2个工作专班专项推进工作落实。制定出台《楚雄市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方案》等三个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医保、教育、低保等惠民政策,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政策保障体系。组建66支工作队,选派17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020名干部对15个乡镇、136个村(社区)和脱贫户、“三类对象”全覆盖包保,形成“市、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二、落实规划谋划方面

我市按照省、州村庄规划编制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并印发了《楚雄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楚雄市“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1663名在外工作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国企员工、致富带头人和私营企业负责人参与“干部规划家乡”,计划用3年时间编制136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目前,2021年编制的52个村庄规划已通过审查,2022年58个村庄规划编制正在有序推进中。围绕《楚雄市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样板实施方案》“1234818”工作思路,按照示范区24项目标、乡村振兴实绩考评20项任务要求,制定《楚雄市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启动西舍路镇龙岗村、大过口乡磨刀箐村、紫溪镇紫溪社区、吕合镇中屯村、东瓜镇桃园社区、苍岭镇李家村6个精品示范村建设,“楚南路(楚雄段)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带创建工程”“紫溪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州级示范乡镇创建工程”等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有序推进实施。

三、落实保障要素方面

将55%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上半年投入衔接资金644万元,发放小额信贷2492.3万元,推进实施以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电子商务、劳务经济4大乡村产业为主,扶贫车间、旅游电商等为辅的“4+N”产业体系,确保农村地区群众每户均有2项以上稳定收入。目前,全市培育发展各类合作社713个、家庭农场596个、规模养殖场1418个,48个龙头企业与51个脱贫村签订帮扶协议,8522户脱贫户与经营主体绑定发展,547户获小额信贷产业扶持。按照“稳总量、调结构、提质量”要求,完成劳动力引导性培训350人,技能培训106人,13.6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71万人,同比增长4.27%。成立全州首个“就业帮扶车间”,实现就地就近就业600余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00个,待遇提高至每人每月800元,发放乡村公岗补助资金44.56万元。对缺乏劳动能力或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农户落实政策兜底保障。上半年发放低保资金1518.3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36.24万元、孤儿等特困儿童基本生活补助资金84.51万元、特困人员生活费和护理补贴资金489.68万元。

四、落实帮扶措施方面

教育方面,下达学生资助资金1389.55万元,发放春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150.95万元,839名学生受益。住房方面,实施农房抗震改造600户,已竣工46户。医保方面,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100%覆盖,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0%。饮水保障方面,投资2.54亿元实施2021-2023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解决13.2万人农村群众生活饮水问题。

五、落实产业体系方面

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将55%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2022年投入衔接资金644万元,发放小额信贷2492.3万元,推进实施以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电子商务、劳务经济4大乡村产业为主,扶贫车间、旅游电商等为辅的“4+N”产业体系,确保农村地区群众每户均有2项以上稳定收入。培育发展各类合作社713个、家庭农场596个、规模养殖场1418个,48个龙头企业与51个脱贫村签订帮扶协议,8522户脱贫户与经营主体绑定发展,547户获小额信贷产业扶持。二是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开发东华镇小伍排村、东瓜镇陈家冲村等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建成州(市)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15个,村级服务站(点)43个,认证“三品一标”企业46户、产品140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8家,“一村一品”专业村21个,17个企业和产品品牌入选省级目录。2022年上半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44.71亿元。

六、落实数字经济方面

楚雄市自2020年10月被列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以来,加快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园、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和数字农业基地建设,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576户,2022年1-4月实现网络交易额4.67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725.9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近500余人,带动农户增收1046.6万元。31.17万人安装“楚雄治理通”APP,累计办件167.71万件;全面实施“互联网+平安乡村”建设步伐,联网安装摄像头8.12万个,建成覆盖全市的安防视频监控体系。全市已经有28个应用系统联通数字乡村云平台统一管理应用,初步实现全市城乡资源数据采集、汇总、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运用。

七、落实考核评估方面

紧紧围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等重点任务,强化跟进监督,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和年终综合绩效考评重要内容,与干部奖惩、提拔使用等挂钩,持续抓好压力传递。

八、落实精神传承方面

印发《楚雄市乡贤评选推荐管理办法》等制度,修改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开展文明村镇、“美丽庭院”创建和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52个、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33个、示范户360户,评选7星以上文明户20049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氛围不断浓厚。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三个转向”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持续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帮扶,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件公开发布)

楚雄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