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47-/2024-0125001 信息分类: 乡村振兴信息
发文日期: 2024-01-25
发布机构: 楚雄市大过口乡 生成日期:
称: 大过口乡:高质量绘就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号:

大过口乡:高质量绘就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发表时间:2024-01-25
字体:[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楚雄市大过口乡聚焦建强战斗堡垒、激发人才活力、发展特色产业三篇文章,以拳拳之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下功夫,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一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全覆盖开展基层党组织分析研判和分类晋级,持续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果,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1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个。二是选优配强村组干部。稳妥有序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调整村党总支书记2名,5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补选进村“两委”。三是下派人力添发展活力。因地制宜下派年轻公务员到产业发展重点村担任“乡村振兴观察员”,进一步加强重点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四是注重培养帮带。坚持政治标准、严格程序步骤发展党员10名,选送7名村组干部参加“双提升”行动,将19名优秀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通过多措并举、多向发力,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根基,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激发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激发人才活力上动脑筋,增强乡村振兴“智动力”。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一是注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村级后备干部,注重从35岁以下返乡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创业返乡人员等群体中选拔后备人才,目前,9个村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4名。二是壮大乡土人才队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全乡现有非遗传承人38人;围绕重点产业,发掘培养魔芋种植人才92人、中药材种植人才14人、肉牛养殖人才24人、牧草种植人才9人。三是注重人才能力培训提升。2023年排查动员19名村干部参加“双提升”;举办餐饮培训4期236人次,肉牛养殖暨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培训3期178人次。四是做好人才储备。全覆盖建立9个行政村“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生、致富能人”三类人员信息库,“一对一”培养联系帮带,为有效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队伍保证。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做文章,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一是持续巩固传统产业。紧盯魔芋产业一二三产有机融合走在全州前列目标,不断完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全乡种植魔芋13500亩,产值2亿,联农带农6300人,6个合作社受益,芋农户均收入6.6万元,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村获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二是发展壮大肉牛产业。推行“金融+”“保险+”模式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放惠牛贷59户397.48万元,累计购买肉牛保险543份。4个村级党组织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组织从事肉牛养殖,依托铭鑫牧业楚雄有限公司和彝福养殖专业合作社,整合吸纳村集体资金入股18万元,9户农户入股15万元(其中:代养模式5户、资金入股4户),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是传承发展指尖经济。紧跟“区域有车间、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目标,聚焦“市场拓展、绣娘增收、文化赋能”三大关键,发展彝绣产业,走出彝绣发展新路径。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彝绣技艺培训班4期,培养优秀绣娘100余人。扶持创业绣娘7名,带动彝乡年产值达550余万元。截至目前,大过口乡已建有乡级彝绣车间3个、村级绣坊9个。四是抢抓先机发展电商。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全乡电商网络交易额每年稳定在1200万元以上。紧跟“数商兴农”热潮,重点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整合资源建设大过口乡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帮助土特产品搭乘数字快车“走出去”,资源、技术、人才等“引进来”。2022年至今,大过口乡电子商务服务站牵头直播售卖地涌金莲,销售额达298.8万元,利润209.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