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46-/2023-0410001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日期: 2023-04-07
发布机构: 楚雄市中山镇 生成日期:
称: 中山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中山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2023-04-07
字体:[    ]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高质量完成镇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让领导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抗击疫情、稳增促调,经济发展积聚新势能。面对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防重症、保健康”目标,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疫苗接种,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全镇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医务工作者、干部群众挺身而出、昼夜奋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同时,我们多措并举扩内需、畅循环、稳增长,加强运行调度,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全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收入58926万元,同比增长9.8%;完成招商引资50604万元,同比增长30%;向上争取项目到位资金29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94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5元,同比增长9.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8万元;新增市场主体251户,总计达1248户;全镇重点项目资金保障有力,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们选准特色、蓄势赋能,农业产业呈现新气象。“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全面推进,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工业辣椒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畜牧养殖、烤烟生产、核桃、魔芋、贡菜、野生菌、中药材、果蔬等传统产业培优做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初显成效。2022年,全镇共种植烟叶6900亩,完成90万公斤收购任务,实现烟叶总收入2880万元,税收633.6万元;粮食总产量1802万公斤,增长1.05%;种植核桃面积13.8万亩,产量达2800吨,实现产值2800万元;全镇魔芋干片年交易量达3000吨,年交易额达1.2亿元;种植贡菜5000亩,产量600吨,产值3100万元;种植中药材面积2865亩,产量3598吨,产值1800万元;种植工业辣椒1750亩,产量1690吨,产值1183万元;野生菌集散交易量达545吨,交易额达3000余万元;生猪养殖存栏30000余头,出栏16850头,产值6908.5万元;肉牛养殖存栏6450头,出栏2600头,产值2028万元;肉羊养殖存栏14288只,出栏11250只,产值2250万元。

一年来,我们倾力投入、共建共享,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凝心聚力抓投资上项目,以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生态优化、民生改善。全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赴市(境)外招商8次,引进“楚猪一号”、工业辣椒种植等一批补短板、提效益、增后劲的优质项目,村集体经济进一步盘活。聚焦“两新一重”、民生、农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谋划、开工、投产、储备一批好项目,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形成更多实物量和增长点。公路方面,投资314.6万元实施的中山镇务阻村委会徐家、麦地心、岩子脚3个村民小组、普掌村委会箐边村民小组共计5.72公里村组道路硬化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水利方面,总投资2000万元的倒淌河引水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哨房、中山2个村委会的高效节水建设项目即将竣工验收;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900亩高效节水项目建设工程正在推进施工中。农业方面,投资970万元,面积6900亩的法鲁古、务阻村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投资70余万元,面积2800平方米的务阻村肉牛养殖圈舍和投资40余万元,面积300平方米的酒房村生猪养殖畜圈已完工;法鲁古村、务阻村、六街村、大自雄村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法鲁古村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其他几个村正加紧推进中。

一年来,我们巩固脱贫、助农增收,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学习宣传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制定《中山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围绕112户389人监测对象和759户2873人脱贫人口以及10类重点人群,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二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农房抗震安居改造工程完工率达100%,全镇脱贫户、监测户医保参保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为0%,居民饮水的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达标。三是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增收工作。制定《中山镇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探索增收路径,2022年中山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收入为13317.91元,同比增长14.92%。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性就业,2022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30余人,劳务总收入9100余万元。四是不断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持续跟进项目,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项目6个,投入资金205万元,为示范点打造、产业发展、村集体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年来,我们兜牢底线、为民惠民,民计民生增添新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截至目前,中山幼儿园已完成全市乡镇第一批一级三等等级评定。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扎实推进集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了集镇医疗物资生产供应。乡村医生待遇有效保障,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有效推动防疫药品、疫苗等医疗资源向村组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让群众获得更好、更近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强化,残疾预防和健康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殡葬服务工作平稳有序,中山镇农村公益性公墓二期项目已完成项目规划即将开始全面建设,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2022年,全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0776人,养老保险参保10557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参保4710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74人,265.5万元;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101人,24.04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127人,147.1万元;发放高龄补贴390人,23.8万元。

一年来,我们守护青山、厚植绿色,生态环境擦亮新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主动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农村气代煤电代煤工作走在山区前列,空气质量全年达“优”,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治理管控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全面推行。生态保护修复扎实开展,河(库)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卫生保洁制度不断建立,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截至目前,我镇共改造新建卫生户厕4424座、公厕18座,基本实现人人上卫生厕所的目标;投资70余万元打造建设庙林、蚂蚁堆两个州级美丽村庄示范点,投资9.68万元完善务阻村、普掌村、大自雄村、哨房村部分小组污水管网建设,指导帮助各村完成3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打造;完成全镇266个村民小组的村名标识制作,美丽宜居中山建设加快推进。

一年来,我们齐抓共管、握指成拳,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坚持和发展社会事业,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依法依规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和落实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截至目前,市信访局交办信访案件7件均已办结,在册的3名信访人员已落实包保稳控责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扫黑除恶常态化推动,命案防控底线守住兜牢,缉枪治爆、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工作成效显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平安中山、法治中山建设取得新成效。2022年,中山镇无各类极端案(事)件发生,打造平安建设志愿服务团队12个,平安村委会、村组创建率达100%,法鲁古村成功创建“楚雄彝族自治州民主法治示范村”,法鲁古村、务阻村成功命名“无讼村委会”。

一年来,我们举旗铸魂、守正笃实,作风建设引领新常态。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抓基层、打基础,办实事、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进一步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2件、议案2件已全部办复。“八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各类法律法规、民生政策直达基层、直达企业、服务群众。厉行勤俭节约,推动实现降本增效,2022年度“三公”经费支出34.79万元,比2021年减少9.38万元,同比下降21.24%。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农村“三资”提级监督和“清廉楚雄”专项行动,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强化执行、大抓落实的鲜明导向,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同时,全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武装、退役军人、统计、档案、供销、广播电视、消防救援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事业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去年的工作稳中求进、难中求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扎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派驻村工作队、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长期关心支持中山镇建设发展的乡亲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我镇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区位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二是历史欠账多,解决难度大,项目建设负债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还存在不少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仍有不足;三是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年轻人口转移输出较多,留守老人、儿童日趋增多,“空心村”“老人村”成为新的农村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敢于担当,以必胜的信心、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全镇人民期望和重托!

二、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推动中山镇现代化建设事业,既要着眼长远,更要抓好当下。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中山镇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宏观政策的加持窗口期、区域实力的整体提升期,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乘势而上、排难而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州市党代会、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异成绩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山新篇章。

2023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农林牧渔总收入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与过去两年我镇平均增速相匹配,和“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综合考虑了我镇实际,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有信心、有优势、有基础。新征程新一年,我们要在更高起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突出前瞻性创造性,提高精准度精细度,重点做好8个方面工作。

(一)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具有中山特色、惠及农民群众、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围绕稳粮烟、优果蔬、强核桃、兴畜牧、促特色,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蔬菜、核桃种植加工为特色产业的“一乡一特”示范乡镇,依托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和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哀牢山有机农产品集散中心。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把粮食安全作为夯实三农压舱石的首要任务,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确保全镇粮食面积稳定在4.4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942吨以上,争取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

加快构建特色种植业体系。深入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动林果业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让中山有机核桃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稳固魔芋、贡菜、中药材等传统种植业,打造1500亩优质地道中药材规范化(GAP)种植示范基地,加大古树茶、工业辣椒产业发展力度,确保特色新兴产业稳产保供。

大力发展农区生态畜牧业。结合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动智慧养殖,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大力发展巨菌草等饲草料种植,力争到年底种植面积达4500亩,积极推广青储饲料、粮改饲,扩大生猪肉牛肉羊生产规模,力争到年底肉牛养殖达10000头以上、肉羊养殖达15000头以上。用好“楚猪一号”大数据智慧养殖管理平台,通过数智赋能,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年底月交易量达2000头以上。

(二)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人才,不断提升山区区域综合竞争力

大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盯产业龙头,强化产业链招商,依靠招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提升招商规模层次上实现新突破,在构建招商平台建设上实现新进展,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加强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加大项目策划、论证、申报、争取力度,加快推进水网、路网、电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提高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储备项目转化率,做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深入开展“彝乡英才”“威楚英才”“干部规划家乡”等人才培引工程,打造中山镇人才驿站,充分发挥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务人才的作用;抓实优质人才的培育和回引工作,依托核桃、工业辣椒、中草药等农业产业合作社,培养农业产业技术型人才,为产业增收增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现代美丽集镇示范乡镇和区域中心乡镇,促进集镇和村组协调发展,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集镇升级,提升集镇人口承载力和消费能力,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

(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抓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稳岗就业力度,确保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监测全覆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和村组人居环境,抓好各村主导产业,让群众吃住用不愁、生活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为民而建,强化规划引领,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保护、体现特色。持续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运行管护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持续深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加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推进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三资提级监督工作,促进发展要素向乡村流动,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系统解决“人地钱”问题,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公平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提升移动便民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减证便民”,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办理流程,促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做好政务服务系统管理使用,用活“12345”政务服务平台,深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性。严格规范政府监管行为,抓实市场秩序管理,将双随机抽查工作纳入事中事后监管计划,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和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严格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多想办法、多出举措帮助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优化登记审批服务,开启市场主体登记的便利门。积极开展“三进市场主体“活动,推进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进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秩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市场主体成长和发展提供健康宽松的法治环境。

(五)着力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和区域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达优。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持续削减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化肥施用量负增长行动,积极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防治和科学安全用药。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测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抓实河(库)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水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疫病防控,保护生物多样性。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积极完善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以党政机关为重点,推动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引领带动全社会形成节俭为美的良好风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中山群众呼吸上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物、生活在宜居环境中。

(六)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实施扩大就业工程,做到以业安人。坚持稳存量、扩增量,大力推动劳动力就业转移,加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脱贫群众等群体就业,认真做好劳动力信息档案,及时摸底掌握农村劳动务工意向,精准推荐岗位信息,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抓实劳动技能培训,积极争取劳动力技能培训资源,争取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掌握一技之长,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各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有效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需求。关心关爱基层教师,保障教师权益,让他们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力度,努力让中山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为目标,加快山区医疗急救中心建设,创建“国家推荐标准乡镇中心卫生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扩大卫生健康教育村组覆盖面,加强各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行全民健身行动,促进体育卫生融合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实施社保扩面提质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筑牢“社保服务进家门,权益落实到个人”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深入开展进企业、进家庭宣传活动,讲清参保养老账,算清缴费实惠账,抓实养老保险扩面增效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扎实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七)推进文化繁荣,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入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引领工程,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村组环境,促进全镇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扎实做好宗教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全镇群众宗教信仰,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支持引导宗教信仰人员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确保宗教领域安全稳定。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批具有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项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中山历史、讲好中山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特色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村委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深入阐释其历史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始终绷紧安全之弦,常态化抓好综治维稳、命案防控、扫黑除恶、缉枪治爆、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着力构建法治中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深入开展平安中山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围绕“防重症、保健康”目标,全力保障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和养老院的药品、防疫物资,抓好重点人群包保工作,将重点人群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分为红(重点)、黄(次重点)、绿(一般)三个等级,依法科学精准防控。广泛宣传动员,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全民屏障,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统筹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健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以监测平台数据、楚雄市债务明细情况表为依据,及时清理排查,全面准确统计掌握全镇隐性债务情况,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遏制增量,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坚持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下大力气补齐短板弱项,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场所的安全监管,坚决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完善公共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加快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发展政策更有力度,让服务民生更有温度,打造更加有为的政府。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建设忠诚型政府。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把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始终做到党委有部署、政府有行动、落实有成效,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勤政为民守初心,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为民造福作为政府最重要的政绩,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抓起,真正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

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尊法守法用公权,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强化边界意识、程序观念,在全镇上下推动形成有法必依、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纪委监督和司法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我们要坚持务实高效,担当作为求实绩,建设效能型政府。

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认真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出实招、办实事、重实效,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工作新常态,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推动中山镇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争先进位。

我们要坚持清正廉洁,干事干净守本色,建设廉洁型政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监督管理,防止权力滥用,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强化“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管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和企业的“好日子”,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中山而不懈奋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山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