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立体防火墙” 守住生态“安全线”
林业生态是乡镇的宝贵财富,是绿水青山的根基,苍岭镇党委、政府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多维度发力,统筹推进森林资源管护、火灾风险防控与生态价值转化,切实保障辖区生态安全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以责任体系为纽带,推动防火与生态保护“双线融合”
目前,我镇森林覆盖率达71.3%,生态资源既是发展的底色,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苍岭镇按林长制有关要求不断健全“党政双组长”责任体系,严抓责任落实,织密联防联控“责任链”,通过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小组干部包户、护林员包山,细化包保网格,形成“镇—村—组—护林员”四级联防体系,将责任状签订至村组、农户、林业经营单位,确保每一片林地都有人管、有人护。同时在重点林区划定生态保护网格,护林员既承担防火巡查职责,又负责监测野生动植物、制止盗伐滥伐等行为,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一岗多责”,筑牢立体监测“防火墙”。
二、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巡林管林强军
全面推进镇村林长责任制,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职责,建立健全林长巡林、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等制度,落实“林长+”工作机制,镇村林长20人,专职护林员46人,常态化开展巡林护林。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镇级森林防火应急队1支10人,村级义务扑火队8支160人。配备风力灭火机、电动喷水枪、高压泵等专业装备,定期组织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建立物资储备清单,专人定期检修维护,确保“即调即用”。建立护林员奖惩机制,年终对各片区护林员辖区发生火情、盗伐林木等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科学监测和有效防治,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确保了森林的安全和健康。
三、以宣传引导为切口,凝聚全民共护生态的共识
坚持“防火即护林,护林即护生态”的理念,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一方面,利用广播、微信群推送近年来辖区查处的典型案例和生态保护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典型案例举办“防火课堂进校园”“生态普法赶集”等活动,倡导文明祭祀、秸秆还田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进入防火期以来,全镇深入开展“敲门行动”一次,发放告知函8500余份,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00余份,签订责任书58份,利用街天开展普法宣传2次,群众对林业资源保护、护林防火知晓度和参与度达90%以上。
四、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构建智慧管护新格局
引入“人防+技防”模式,全镇设置防火卡点14个,在重点区域布设太阳能监测摄像头10个,组织干部职工巡护和无人机巡护8轮次,实时监控火情及生态破坏行为。同时,更新林区数据库,标注古树名木、珍稀物种分布点位,配合上级林草部门制定差异化保护方案。
五、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探索“护林+生态经济”融合发展路径。一是推进人工造林和生态修复项目,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人工造林力度,按照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实施造林计划,根据林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了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累计完成异地造林、陡坡生态治理4076.56亩,让荒山荒坡等生态薄弱区域重新披上绿装。同时,还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项目,如低效林改造、水源涵养林建设、废弃矿山修复等,有效改善了林地的生态环境。此外对现有的森林进行了抚育管理,提高了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二是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户种植药材、食用菌,既保护了森林,又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保护与乡镇发展的新模式,2024年与楚雄瑞霖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4076.56亩碳汇委托开发协议,让林业生态保护成为推动我镇发展的新引擎。
下一步计划:
1.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防火责任与生态补偿机制挂钩,激励群众主动参与;
3.建设生态防火隔离带,优选本土的清香木、木荷等耐火植物,兼顾防火功能与景观效果;
4.推广“碳汇+”模式,探索森林碳汇交易,加强防火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逐步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林业生态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活的机制,守好一方青山绿水,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苍岭力量!(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