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39-/2024-0417001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日期: 2024-03-27
发布机构: 楚雄市东华镇 生成日期:
称: 东华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东华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2024-03-27
字体:[    ]

政府工作报告

—在东华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东华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文明

(2024年3月27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工作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展现了新气象。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干在实处。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践行“三法三化”,理思路、找方向,真抓实干,以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1亿元,同比增长25.9%;完成招商引资5.1747亿元,同比增长8.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5万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向上争资452万元。

过去一年,我们持续走在前列。锐意改革,敢走新路,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工作持续深化,工作经验全州推广。率先开展涉农项目资金专项监督整治,工作经验得到省州领导的肯定批示。东华镇商会被认定为全国“四好”商会,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基层妇联工作在全省的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一年来,我们多项工作得到省、州、市肯定认可,承办了2个省级现场会、4个州级现场会、2个市级现场会。

过去一年,我们敢于勇立潮头。笃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紧盯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通过争取资金,化解政府债务308.35万元;兑付玉楚高速征地拆迁补偿款600余万元。通过争取项目,投资500万元的路上村尾矿库治理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投资350万元的山前村污水治理项目建成运行,并建立运行管护机制,解决了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通过政企沟通协调,逐步化解流转土地长期拖欠地租问题,着力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稳增促调,互促互进,产业发展明显加快。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牢牢守住高原特色农业基本盘,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抓实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完成耕地恢复3639亩。全镇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3.2万亩,年产1.75万吨;种植油菜1.15万亩,种植重楼、百部等中药材250亩,以枇杷、红梨、猕猴桃为重点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1.58万亩以上;大力推广肉牛肉羊、土鸡等畜禽养殖,畜禽存栏34.4万头/羽、出栏56.07万头/羽。完成300万公斤烟叶生产收购任务,实现烟农收入1.05亿元,税收2100万元。

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千方百计补齐工业发展短板,依托玉楚高速、元双公路、东大公路穿境而过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东华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深入落实助企惠企政策,工业经济呈现向上向好态势。投资6000万元的长龙木业有限公司搬迁改扩建项目正式投产,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规、纳统;投资2.46亿元的大江酒业建成投产,产值达1400余万元。

文旅产业释放新活力。深入推进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立足东华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不断丰富文旅活动、体育赛事供给,举办了马龙河乡村旅游文化节、红墙“山里人家”樱桃枇杷节、“休闲骠川杯”7人制足球邀请赛、火把节楚楚小彝妹火烧野生菌等综合性节庆活动。小伍排根据季节变化,推出系列主题活动,成为远近闻名网红打卡地。2023年,全镇累计接待游客38万余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000余万元。

(二)项目为王,担当实干,发展合力明显增强。

要素保障坚实有力。加强项目用地保障,积极主动与州市林草部门汇报对接,2023年获批林地使用项目4个、面积57.82亩。完成设施农用地审批19个,用地61.85亩。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协调保障,完成青山嘴水库至东华子午引调水工程东华段14.6公里主管、2.37公里支管工程临时占地协调补偿工作;做好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东华镇境内征地拆迁及相关协调工作,报批临时用地101亩。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树牢发展靠项目的理念,积极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工作。投资916万元的朵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云南木兰高原粳稻育种创新中心、朵基种业基地建设强力推进;投资3000万元的千亩蚕桑和种蚕养殖基地一期项目加快推进,完成200亩的桑苗栽种。完成投资420万元的罗其美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0万元的观坝水库维修养护工程;投资446.8万元的水厂至朵基管道延伸工程,投资282万元的东华集镇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有序实施。投资331万元的东华镇敬老院扩建项目二期建设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投资50万元的东华村日间照料中心提升改善项目正在有序实施。实施1224.5亩的补充耕地项目,完成全镇11个村委会增减挂钩建设项目拆除恢复共91.69亩;完成199座新能源烤房建设。

(三)乘势而上,衔接发展,乡村振兴明显提速。

抓实巩固守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运用“一平台三机制”,防止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措施有效落实,530户脱贫户、63户边缘易致贫户和12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实现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新识别监测户4户11人,风险稳定消除3户4人,未消除户25户50人全面落实帮扶措施。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高效推广运用,办理服务事项24件。脱贫人口和监测户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社会兜底保障率均达100%,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聚焦增收促发展。落实“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兑付雨露计划和东西协作补贴15.2万元,30人通过防贫保险申请赔付5.71万元。抓好转移就业帮扶,全镇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1407人次,发放脱贫户省外务工交通补贴8.2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58人,发放工资26.4万元,实现收入低于8500元的家庭动态清零。通过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平台公司推动消费帮扶、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等措施,有效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凝聚合力助振兴。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莲华村委会上瓦午、莲棚邑四组、五组3个村民小组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美丽村庄;创建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3个,莲华村委会创建为州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精品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大力开展绿美村庄建设,创建州级绿美村庄16个,市级绿美村庄40个。红墙村创建成为红梨“一村一品”示范村。

(四)绿色优先、标本兼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建设持续向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秸秆焚烧有效管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深入落实“河湖长制”,镇村两级河长常态化开展巡河,对东华小河、莲华小河进行清理整治,投入资金26.2万元,清理河道39.5千米。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镇村组三级林长网格责任,常态化开展巡山巡林工作,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500亩;加大林政执法力度,移送违法使用林地刑事案件线索2件,办理林业行政案件11件,罚款60.69万元,全力保护好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良好生态。

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工作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集中攻坚“秋风”行动,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全面开展整治。投资27万元新建公厕1座、改造提升4座;召开4次农村污水收集治理现场会,打造上棚门一组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争取到位云南中烟和楚雄烟厂项目资金208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0.69万元,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63万元,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广泛发动群众,114个小组启动污水收集治理。

(五)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创新驱动明显提效。

“四个一”改革纵深推进。持续巩固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工作成效,一体推动“四个一”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全镇累计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737件、公共服务事项6899项,其中网上受理公共服务事项1000余件。探索推进“综合执法+应急救援+基层治理”一体协同,组建1支综合执法队,67名干部职工取得执法资格证,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件。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1支15人,投资9万元对应急救援队办公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实体化运行,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促进辖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及时协调解决商会实际困难,为企业、个体联合抱团发展提供桥梁纽带。组建饮食行业协会和协会党支部,提出并践行10项服务承诺,推动美食品牌打造。市场主体培育任务超额完成,企业净增128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71%,个体净增253户,完成年度任务126.5%;个转企10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阶段,完成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清查601户,完成个体经营户清查1875户。

(六)以民为本,为民惠民,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救灾救济、扶困助残等政策,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持续加强,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416.4万元,临时困难救助金21.7万元,特困供养金131.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56.37万元,冬春救助资金12.8万元,丧葬惠民补助152.2万元。“一老一小”事业持续进步,发放养老保险金837.46万元,高龄补贴33.84万元;发放1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19.3万元;发放计生补助145.98万元。持续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增效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61%、98%。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422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中小学巩固率达100%,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中心完小办学质量持续走在全市前列,15篇教学论文获省级奖,1名教师获“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新街中学实现低进高出,普通高中上线68人,上线率达67.32%,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5%,居我市同级同类学校前列。东华镇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卫生保障能力增强。持续拓展国家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创建成果,巩固发展卫生院中彝医馆,提升本东村、路上村、莲华村3个村级中彝医服务室服务能力建设,22名乡村医生开展中彝医诊疗,2023年通过中彝医药治疗的患者占全院总诊疗量的60%以上。探索出一套完善有效的“两病”管理工作方法,2023年“两病”示范乡镇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年门诊诊疗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在15个乡镇中排名靠前。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骠川花灯、东华洞经音乐、羊皮鼓舞等民俗文化常态化开展,镇村10支业余文艺演出队日常活动有序开展,举办迎新春送春联、春节舞龙舞狮、“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等活动。文物保护持续加强,争取到投资30万元的宜茨文昌宫修缮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休闲骠川杯”七人制足球邀请赛。

(七)防范风险,守牢底线,社会治理明显深化。

安全生产有力有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扛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不断强化对道路交通、自建房、集镇燃气、非煤矿山、特种设备、食品药品、校园、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覆盖开展地质灾害、防震防汛演练,应急管理体系持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债务风险稳定可控。强化各类资金的统筹使用调度,集中保障重点刚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积极推进融资工作,组建楚雄市东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对全镇的资源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为资产盘活奠定基础。稳妥推进债务化解,积极清欠拖欠企业账款308.35万元,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平安建设深得人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轮户联防”工作机制,推动婚姻家庭等领域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4次,排查调解矛盾纠纷102件,成功调解98件,成功率96.07%;化解信访16件,其中积案3件。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精准普法1.8万人次,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实现“三下降一扭转”工作目标。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开展第五轮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挽回经济损失22.82万元。一体推进“打防管控”,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8.1%,传统“盗抢骗”发案率下降18.92%,治安案件查处率达91.06%。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切实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规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5件。打好“巡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攻坚战,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办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58件,办结率100%。

一年来,我们更加高效统筹各项工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保密、统计、调查、抗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州、市党委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有力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镇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东华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对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产业基础还较为薄弱,支撑力不强,交通区位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工业还比较薄弱;二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传统产业占比大,新兴产业还比较少,群众就业渠道不宽,增收渠道不广,稳定增收压力较大;三是对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优质供给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山坝区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不强,差距较大,基础设施短板依然存在;四是对照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要求,行政效率不够高、营商环境不够优、服务意识不够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

二、2024年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安排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主动融入省委“3815”战略,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锚定“康养骠川、物流东华”定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东华实践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00万元以上,新增市场主体400户,新增工业企业达规、纳统1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上级下达的能源、环境等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合优势资源,优化布局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抓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康养骠川”新格局。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等优势,以高原粳稻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红墙“山里人家”、邑多么“热谷人家”为支撑,推进元双路、马龙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依托小伍排田园综合体、万亩油菜花海、骠川风情游,打造乡愁旅游示范带。以文旅康养为核心,重点推进朵基日落村和美乡村建设,在“吃、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民宿、特色美食项目谋划,深入挖掘周末游、节日游等休闲旅游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景观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抓特色产业培育,构建“美食东华”新格局。大力支持饮食行业协会建设,在腌鱼、骨头生等菜品制作、包装、推广和品牌打造上开拓创新,围绕野生菌火锅、烤“三子”(烤菌子、烤兔子、烤鸽子)等特色餐饮,培育“楚楚小彝妹之三彝妹火烧野生菌”美食品牌,打造东华烧烤精品集市。以特色美食为纽带,带动山区发展,充分发挥马龙河流域、紫溪山盛产野生食用菌、可食用野菜的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农特产品促育增收。促进特色美食向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打响“美食东华”金字招牌。

抓育种繁种产业,构建“种业小镇”新格局。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讲好种业故事、发展种业经济、做大种业品牌。依托云南木兰高原粳稻育种创新中心,以实施楚雄州乡村振兴龙川江万亩良种育繁基地暨楚雄市省级水稻种业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大力支持和推进高原粳稻研育繁基地建设,以日落村600亩种业基地为核心,在朵基村、新柳村、东华村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玉米制种。同时,以现有产业基础,推动小麦、油菜、枇杷、猕猴桃、重楼、种蚕等产业育种繁种,逐步建设种子加工交易中心,建设集水稻文化、种业培繁、农事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种业小镇”,带领群众走种业振兴的增收新路。

(二)聚集项目活力,辐射带动强引擎,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高水平做好项目谋划。深入研究省、州、市产业政策,围绕高原特色农业、水利交通、种业振兴、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领域,谋划包装争取项目。统筹抓好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重点谋划好良种育繁基地、马龙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园、东华镇乡村振兴示范园3个项目;围绕东华特色美食,谋划好东华烧烤精品集市建设等项目;围绕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谋划好清水平台露营地建设项目、马龙河风情热谷乡村文旅项目;围绕万亩油菜花,打造新的乡村旅游热点。形成“思项目、谋项目、争项目、干项目”的争先进位态势。

高质量抓好招商引资。盘活用好区位、生态、产业等资源经济优势,紧盯制种繁种、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落实党政“一把手”招商机制,积极招引一批符合省、州、市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市场需求的优质项目。力争引进培育2家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开展助企纾困,解决企业在用地、用工、发展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清理盘活闲置废弃低效用地,做好项目建设所需林地、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工作,破解项目落地难题。紧扣续建、新开工项目清单,加快推进朵基日落村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建设项目、千亩蚕桑和种蚕养殖基地项目、楚韵田园建设项目、阳光玫瑰种植基地项目;启动投资1亿元的长龙木业三期项目、投资1亿元的上丫利石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抓好滇中引水、青山嘴水库至东华子午引调水工程项目、白衣河水库建设项目协调保障;推动洽谈项目尽快落地、前期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竣工项目全面达产。

(三)聚力稳固三农,千方百计抓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大力推进达苴、红墙两个村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坚决完成市级下达的21210吨粮食生产任务,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拓展脱贫成果。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用好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落实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三年行动,发挥好东欣公司作用,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全面消除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紧紧围绕乡村“五个振兴”,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确保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收入保持10万元以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及运行流程。深化乡风文明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群众思想教育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力争取创建1个省级精品示范村、5个美丽村庄。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高质量种植烤烟2.18万亩、收购烟叶300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亿元以上。持续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做优做精枇杷、红梨、猕猴桃、蔬菜、中药材等“土特产”,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推动产业在延长价值链上取得突破。全力推进马龙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支持红墙、邑多么两个乡街子发展,促进大宗农产品交易,助推山区开放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四)聚焦生态宜居,全力以赴厚底色,积极打造和美乡村。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治理、保护、修复并重,坚决守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发挥执法利剑作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强化环境保护硬约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秸秆焚烧、扬尘等大气污染源管控。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加强“一水两污”体系建设,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守住人饮安全底线。深入推进林长制,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压实依法管林护林责任。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坚持高位推动、干群联动、宣传促动推动群众参与全覆盖。打好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集中攻坚“秋风”行动攻坚战,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收集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充分发动群众,确保4月30日以前纳入实施污水治理的114个小组全面完工,并通过市级考核验收。持续完善村庄卫生保洁收费制度、落实好周五清洁日制度,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五)着眼民生福祉,用心用情解民忧,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力争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加强低保动态管理,足额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冬春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发展“一老一小”事业,持续加强敬老院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关心关爱。深入抓好转移就业,努力依托辖区资源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在外人员返乡创业。

促进教育高质发展。做强中心幼儿园,力争将镇中心幼儿园创建成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幼儿园。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推进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五、六年级教学质量持续保持全市前列。持续提升中学教育水平,稳步提高普通高中上线率。坚持激励优秀和帮扶困难相结合,用好教育扶贫基金,及时解决各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就学问题。

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强卫生专科人才培养,提高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外科医疗水平,确保镇内就诊率保持在70%以上。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推动从环境和生活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推进文繁荣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加强骠川花灯、东华洞经、羊皮鼓舞等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创作编排一批彰显东华特色的骠川花灯精品剧目。加大辖区内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成对宜茨文昌宫的修缮保护。持续完善体育设施,办好第五届“休闲骠川杯”七人制足球邀请赛,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积极支持各文艺队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六)着力维护和谐,从严从实防风险,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全方位抓安全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消防、地质灾害、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集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深层次抓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好“轮户联防”工作机制,狠抓矛盾纠纷和重大风险隐患源头排查化解、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解决问题。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校园安全,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努力创造群众安心、安全的生活环境。

系统性抓风险防控。大力培植财源,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盘活资产资源,积极开展融资工作,策划包装项目,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做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打好防风化债主动仗,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管,做好盘活、管好两篇文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化解社会矛盾。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记绝对忠诚第一要求。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把“四个意识”融入血脉、“四个自信”植入灵魂,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省州市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成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实事。

践行为民服务第一宗旨。坚持讲法治、重诚信、优服务,增强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履职能力,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实事,抓好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打造,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依法行政第一准则。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真正让厉行法治贯穿每一项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高效履职第一导向。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大力践行“三法三化”,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坚决反对“十种典型问题”。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承诺兑现到位、问题解决到位,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先进位蔚然成风。

严守清正廉洁第一底线。坚持严的主基调,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监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新使命呼唤铁肩担当,新征程不容丝毫懈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以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恪尽职守的责任感,精诚团结、勇毅前行、奋斗实干、善作善成,奋力谱写东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