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19-/2025-0210001 信息分类: 促进农民增收
发文日期: 2025-01-02
发布机构: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称: 东华镇乘势而为抓种业 种业振兴促发展
号:

东华镇乘势而为抓种业 种业振兴促发展

发表时间:2025-01-02
字体:[    ]

近年来,东华镇紧抓楚雄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契机,紧紧围绕全州种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转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博览交易、双创孵化、科普研学等功能建设工作重点,以高原粳稻种业为核心,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育繁推销”一体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一核心一区一带”产业发展新格局,以“种业振兴”雕琢经济发展“亮点”,勾勒乡镇经济发展“繁荣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立足资源,筑牢乡镇前行之路。立足东华镇交通区位优势,谋划建设”“一核心一区一带”新发展格局。一是谋划建设一核心。以楚雄市朵基高原粳稻繁种田园综合体为核心,建设以州农科院朵基木兰村高原粳稻研发中心种质资源为核心引擎,建成聚焦种业端“保育测繁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原粳稻研发中心和云南朵基高原粳稻育繁种基地”。基地以高原粳稻种业栽培种植展示为核心,聚集种业产品开发、新品种展示、产业化应用、田园综合体打造、育繁推销等产业链,建设育种繁种展示区、景观农业展示研学区、农文旅展示区等,辐射周边6个村建设绿美家园、村庄绿化美化,带动农家乐、民宿、农文旅等产业协调发展。二是谋划建设一区。投资7500万元在集镇周边盘活东华镇集贸市场预留用地和种子站闲置的土地,建设种子烘干区、粮食储备区和农资农机交易市场,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交易为主导,建设营销中心、维护维修中心、社会化服务中心、托管中心等,通过“一区”建设,带动周边餐饮业、服务业等配套功能区协调发展。三是谋划建设一带。以朵基、新柳、东华三个村委会为重点在元双公路沿线建立粳稻示范带,借助楚源乡发展乡村游的成功经验,盘活现有田园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美食等生态型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环保与社会经济民生协调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宜居、宜养、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带。谋好种业发展,建成元双公路粳稻示范带及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带,筑牢乡镇前行之路。

——谋划项目,夯实乡镇繁荣之路。聚焦基地建设、良种推广、加工技改、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刚性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性奖补资金,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坚持把打造种业小镇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干部在一线提能力、转作风,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一是组建专班强推进。坚持高站位推动,组建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从经济发展办、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站所抽调骨干工作人员,领导牵头抓总、专班整体推进,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传导压力、破解难题,推动基层一线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紧盯种业小镇建设目标同向发力。二是完善规划强引领。聚焦将东华种业小镇建设成为全州粳稻原种研发基地总体目标,专班组长牵头谋划,高标准编制《东华镇种业小镇产业发展规划》《东华种业小镇国土空间规划》等2个发展蓝图,统筹规划申报投资800万元的新柳、莲华、东华、朵基4个村委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申报投资5000万元的东华镇“稻香木兰”建设项目;申报投资59万元的东华镇朵基村委会下丫利小组家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三是抓好项目注活力。抓好项目的落地,为发展注入活力。抓好投资1350万元的楚雄“楚韵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东华镇小伍排村绿美田园提升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楚源乡的游客承载能力,让小伍排村的乡村旅游业的“金字招牌”越唱越响;稳步推进投资887.45万元朵基、新柳2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效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科技赋能兴,铺出种业振兴之路。把“种业为本,科研为先”的理念作为种业强镇建设的关键,在集中攻关、持续创新中下功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一是抢抓机遇联合攻关。抢抓楚雄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契机,紧紧围绕全州种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转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博览交易、双创孵化、科普研学等功能建设工作重点,立足种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优势种业,构建种业科研创新、繁育推广平台、基地保障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二是品种培育加快攻关。以滇系种业科创中心为核心,引领东华镇种业发展,以朵基、新柳、莲华和邑多么4个村委会为重点,坚持研发、培育、繁种、推广一体化发展,做强高原粳稻种业,深入推进玉米、水稻制种,建成优质粳基地建设2000亩,水稻集中育秧1250亩,全面完成木兰村资源资产的清查盘点,正在推进规划编制等工作。楚雄2024年高原粳稻种业发展大会、全国大豆油料生产推广工作总结会议分别到木兰村现场观摩。三是科企合作技术攻关。围绕种业小镇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大天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实地考察学习,与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达成2万亩种业基地建设共识。持续深化与富彝种业的合作,依托木兰高原粳稻研发中心,在朵基、新柳、东华3个村发展玉米制种1300亩、水稻制种200亩。通过政企合作新模式,实现了推广与研发无缝对接,带动发展种子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