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19-/2022-1229003 信息分类: 促进农民增收
发文日期: 2022-03-25
发布机构: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称: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号: 楚市农通〔2022〕6号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表时间:2022-03-25
字体:[    ]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市有关工作要求,切实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全力以赴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决压实粮食生产底线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夯实三农压舱石的首要任务。各乡镇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担负起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属地责任,按照面积、产量“只增不减”的要求,落实工作举措,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13万亩、21.53万吨的底线任务(见附表)。

二、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一)确保全年粮食种植落面积到实处。要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落实好粮食种植面积,按照市下达的种植计划,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把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并逐一标注在图纸上,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到村、到组、到户)分级台账、统筹利用撂荒地工作台账和耕地“非粮化”动态台账,确保任务不落空,确保将粮食面积种足,务必确保完成全市粮食生产底线任务。

(二)稳定稻谷播种面积。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力争稻谷播种面积稳定在14.48万亩以上,筑牢“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把推广优质稻作为粮食需求侧改革的切入点,进一步提升优质稻覆盖率。

(三)扩大大豆播种面积。围绕“扩面积、提单产”,多途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扩大大豆种植,以实施玉米套种大豆为重点,在全市推广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玉米种植地块增收一季大豆。

(四)扩大油料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充分挖掘油料生产港力,力争油菜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引进和选育推广适宜我省生产的高油高产多抗、品质优良、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探索发展“油菜+”模式,最大限度增加种植效益。

(五)调优玉米、马铃薯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原则,稳定籽粒玉米面积,增加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面积,确保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8.15万亩以上。以市场需求和增粮增收为目标,构建种薯与商品薯协调发展、冬春马铃薯与夏秋马铃薯错峰发展的生产格局,力争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合理调整马铃薯品种结构,提升马铃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发展水平,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挖掘潜力扩大晚秋生产。充分利用烤烟田、玉米地、果园地和低热河谷地等,因地制宜抓好玉米、豆类、薯类等粮菜兼可型作物种植。每个乡镇要打造连片晚秋作物种植示范样板2片以上(每片不少于100亩),在全市1600—1900米海拔进行烟后套种玉米1.6万亩以上,辐射带动晚秋作物大规模生产。

三、夯实粮食生产发展基础

(一)重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压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按照时序要求,高质量完成2.48万亩建设任务。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与农田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要求,健全管护运行机制。

(二)着力耕地质量提升。通过财政补助支持,实施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兑付工作,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切实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连作障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三)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按照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落实粮食规划布局,引导目标作物种植到粮食生产功能区。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种粮,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挖塘养鱼,认真落实耕地保护中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始终坚持“农地姓农、粮地姓粮”。跟踪监测耕地撂荒情况,统筹利用撂荒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四)抓实补充耕地水稻种植管理。克期完成2022年东瓜镇、子午镇、东华镇、吕合镇、大地基乡和西舍路等6个乡镇已竣工的13702.42亩补充耕地粮食作物种植管理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审核入库,增加粮食产能。

四、多措并举提高粮食产量

(一)提升科技增粮水平。聚焦稻谷、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提高单产水平。抓实“新品种”推广,水稻以楚粳系列、楚稻系列、云粳系列、滇禾优系列,玉米以云瑞系列、五谷系列、云金系列、宣黄单系列等品种为引领,加大水稻楚粳45号、48号、49号、楚稻3号。建立分区域、分作物、分层次的良种示范、良种推广基地,依靠加快良种繁育和良种推广,提高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应用水平。抓实“良法”配套推广,围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工等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科技增粮水平。

(二)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新技术”为引领,集成推广水稻绿色高产轻简栽培技术、玉米覆膜栽培、玉米机播粒收等技术,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发展。以“新农资”为引领,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集成示范推广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科学施肥技术,以及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三)推进粮食生产环节减损。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发芽率高、适宜机收、易储存等优良品种。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合理确定用种量。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农艺推广专用化收获机具,强化作业规范指引,确定适宜收割期,加强机手培训,规范机具作业速度、喂入量等操作要求,降低机收损失。

五、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工作

(一)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严格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按照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的要求,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水稻“两迁”害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防治,坚持“治早治小、全力扑杀”的原则,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准备,聚焦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做好监测预警,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二)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早制定完善粮食生产技术预案。分作物、分灾种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做好救灾物资准备,支持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六、狠抓各项保障措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清醒认识到抓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切实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出台过硬政策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将面积等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加强指导调度,对落实面积不力的乡镇加大督办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和扶持政策,营造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服务指导。立足粮食作物布局和生态特点,及时组织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技术指导意见,通过分片包干、驻村挂点等方式,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基层、沉到一线,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提供直通式技术服务。要发挥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中小农户学习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和科学种田水平。强化实地田管指导,坚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控结合、综合施策”,落实关键措施。

(三)加强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要谋划落实好耕地地力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作物种植保险等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看到种粮不吃亏,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要组织多方力量,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灵活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频次,为春耕备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加快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促进良种良法在各地落地生根。

(四)加强农资保障。全力以赴为抓春管、备春耕保驾护航,努力保障农资供应。抓住春季用种、用肥、用药高峰期,加强农资供需监测调度,协调产销对接和余缺调剂。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会同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防范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确保广大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五)加强生产调度。要围绕落实粮食生产任务要求,建立健全农情调度监测制度,加强统计监测,加强农情调度分析,将生产进度具体化、数字化,科学分析研判,动态监测推进。从3月开始,春耕生产期间要做到“乡镇一周一调度,市级半月一调度”,确保大春生产任务如期完成,各乡镇要安排专人负责,领导要审核把关,确保准确、及时报送。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