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14-/2022-1025001 信息分类: 脱贫攻坚成果及农民增收
发文日期: 2022-10-25
发布机构: 楚雄市乡村振兴局 生成日期:
称: “十个一批”精准发力,楚雄市促农持续增收!
号:

“十个一批”精准发力,楚雄市促农持续增收!

发表时间:2022-10-25
字体:[    ]

2022年以来,楚雄市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为了脱贫户增收鲜明工作导向,在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基础上,开展以“十个一批”为主要内容的“促农增收百日攻坚行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实现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年均纯收入“两个高于”目标。

一、动态监测帮扶增收一批。严格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四个全覆盖帮扶机制,全覆盖设立“防贫服务热线”,通过农户自主申报、部门逐月数据比对、干部常态摸排,对“三类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体重点排查纳入帮扶,实现“政府找”与“找政府”双向覆盖。对收入超过监测范围且持续稳定半年、“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稳定消除风险对象,按程序退出。建立督查组,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2个行政村、每个村不少于4户,每季度进村入户开展1次现场督查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收到并办结监测预警信息9533条,申请救助事项2532件,1528户4817人纳入系统监测帮扶,1301户4177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示范带动促农增收一批。对标年度增收目标任务,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延长拓展农业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精准列出市乡村组四级干部培训清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方式,全面提升干部带农致富能力。2022年,全市下达培训资金500万元,选派2批次55名干部赴上海培训观摩,集中培训、轮训各级干部和驻村队员5764人次。投入财政资金4.46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8.93亿元,实施“威楚数智大脑”平台、乡村政务服务规范化提升等28个国家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国家级、省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7家,将东华、吕合等乡镇作为数字乡村示范乡镇,着力打造数字乡村“楚雄样板”。

三、提升产业发展增收一批。制定《楚雄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帮扶专项行动方案》等帮扶政策,将55%财政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对考核达标合作社,每社给予5—10万元奖补资金。组建“产业帮扶专家服务组”,485名农业科技指导员对农户实施一对一“保姆式”指导服务。抓住全市被列为国家数字乡村改革试点机遇,推动数字化进乡入村,培育打造电子商务品牌95个,市场主体617户,开设网店7200余个。2022年,全市下达产业发展资金4352.06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716.19万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重点专业合作示范社15个,规模化养殖场1883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19.87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5.35亿元,助农增收8000多万元。

四、抓好稳岗就业增收一批。坚持动员本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支持企业纾困稳岗两手抓,通过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2445户企业减轻缴费负担2294万元,为1142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694.64万元,1.38万人实现稳岗就业。印发《楚雄市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通过线上收集和线下入户走访等,实时了解群众就业需求,每周点对点推送务工信息,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同时,积极发挥衔接资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等作用,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7个招聘活动81次,提供就业岗位2.16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80个、乡村公共服务岗700个、认定就业帮扶车间20家,转移农村劳动力14.2万人,脱贫劳动力1.83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五、入户走访帮扶增收一批。对脱贫户、“三类对象”和家庭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下农户,每月入户走访并开展一次“一讲六问”活动(讲好党的富民惠农政策,问今年粮经作物种植及收成如何、问今年养殖数量及收入如何、问是否务过工及收入如何、问享受政策补贴多少、问是否愿意外出务工及需要什么帮助、问我能帮你做点什么),逐一摸清底数,分类精准帮扶。按照科级及以上干部每人不少于500元、其他人员每人不少于300元购买农户自产产品,切实解决“卖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干部共入户走访2379批次,户均制定增收帮扶措施由年初的3.6条增加至9.4条,投入帮扶资金255.18万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26项,新增转移就业1059人。

六、聚合力量帮扶增收一批。通过产品展销、专场推介、洽谈采购等,动员市属机关、企业和辖区内学校、医院等“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在生产周期前与脱贫户提前签订采购协议,确保年采购乡镇、农户农产品份额不低于全年采购份额的30%,通过“832”平台采购农产品份额不低于总额的20%。各单位工会每年至少安排2个节日采购乡镇、农户农产品。遴选市内“工惠卡”合作商家20家,每月逢5开展1次“工惠卡消费日”,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利用东西部协作契机,主动对接上海市需求,让更多优质农特产品产得出、运得走、卖得好。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农特产品展销会6次,助农增收126.38万元,消费帮扶农产品21.5万元。

七、发挥资产效益增收一批。对全市1485万元扶贫资产逐一做好移交、管护和运营考核,着力提高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效益,收益资金80%用于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2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探索强企托管运营、合作社托管运营、强村托管运营等方式,推动扶贫资产保值增值,联农带农增收。目前,全市累计动态入库项目22个,资金规模88亿元,187个产业扶贫项目已有127个实施了“专业运营”,实现扶贫资产收益79.15万元,全部按比例进行分配。搭建电商平台、消费平台、协作平台“三个平台”,建设现代中药与民族药、植物蛋白产业园2个,申报认定16个扶贫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

八、政策帮扶促农增收一批。制定《楚雄市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措施》,对新吸纳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并开展培训的,除给予培训补贴外,再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补助,给予企业1000元/人培训补贴。对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给予1000元/人务工补助。将“雨露计划”补贴标准提升为3000元—5000元/人/年。对参加高考被全日制普通高校录取脱贫家庭学生给予1000至1500元生活补助。毕业两年内稳定就业的,一次性给予考试报名费用1000元。同时按不低于800元/人/月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截至9月底,已发放各类补贴686.65万元。

九、重点帮扶促农增收一批。落实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对收入骤减、支出骤增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救助帮扶。对2020年纳入低保及生活生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延缓半年至一年救助“渐退期”。对患有36种大病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到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治疗的,给予一次性交通食宿补助1000元。市级财政投入150万元,为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户购买防贫保险。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等各类救济、优抚、保障资金3369.7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36.3万元,累计救治36种大病患者1677人,减免各类医疗费用2673.54万元,保险理赔231件72.12万元。

十、压实责任促农增收一批。将脱贫人口增收措施、增收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大比拼年度重点考核内容,考核分值由20%上浮至40%。对各乡镇、部门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督查检查,对收入实时监测预警,确保群众收入真实、扎实,脱贫成果巩固只增不降,圆满达成年度增收目标。目前,全市已召开增收专题会议8次,开展实地督查检查3次,脱贫户、易返贫致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634.56元、13824.63元,占年度计划的107.53%、103.27%,增长率28%以上。(楚雄市乡村振兴局   王保江)

来源: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