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06-/2025-0307002 信息分类: 统计分析及解读
发文日期: 2025-03-07
发布机构: 楚雄市统计局 生成日期:
称: 2024年楚雄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总量“三增”
号:

2024年楚雄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总量“三增”

发表时间:2025-03-07
字体:[    ]

2024年,楚雄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保安全的思路,认真履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粮食生产实现“三增”

一、粮食生产总量实现“三增”

全市2024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8935,比2023增加2;总产量222551吨,比2023增加1230吨;粮食综合单产391.17公斤/亩,比2023年增长2.16公斤/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21658亩;夏粮产量50365吨,比2023年增加435吨,同比增加0.87 %;夏粮综合单产227.22  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0.88公斤/亩,同比增长0.39%。秋粮播种面积347277秋粮产量172186吨,比2023年增加795吨,同比增长0.46 %;秋粮综合单产495.82 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3.79 公斤/亩,同比增长0.77%

二、粮食增产的原因

(一)良种良法大力推广争取省级财政扶持1000万元打造楚雄市高原粳稻种业基地,与州农科院、州供销社、州国运集团和省内外制种企业合作,积极开展水稻和玉米制种繁种,共培育水稻种子扩繁企业8家,种子代销户466户,2024年全市农作物繁种面积2.1万亩。整合6680万元项目资金,积极打造吕合镇国家级高原粳稻产业强镇,楚雄州乡村振兴龙川江万亩良种育繁基地建设项目等建设。成功举办了云南·楚雄高原粳稻种业发展大会,推介楚雄种业发展大力推进楚雄现代种业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楚雄种子芯片2024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稻烟协同发展、粮烟轮作和稻田养鱼等高产技术模式,提高了粮食单产。

(二)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有利。202310-20241月期间,楚雄市有效降雨5-6较往年雨季来临较早,抢抓节令及时,大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农业气象灾害中等偏轻发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生产。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2024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万亩,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2.2万亩,有效提高了土、肥、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了有地种粮、有好田种粮从而提升粮食产能。

三、面临的困难问题

)干旱缺水问题楚雄市冬干夏湿雨季集中降雨分布不均90%的降雨量集中在 510,冬春两季干旱频发。部分山区、半山区水利设施薄弱,蓄水不足,秋冬期间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种粮收益偏低问题2024年,尿素、钾肥、磷肥等比2023年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农药、种子等成本增加明显,同时劳动力成本也持续攀升,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压缩了种粮收益空间,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我市山区面积较大,田间排灌设施不完善,沟渠道路等设施不配套,抗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同时,我市的山区、半山区耕地分布零星户且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和集中。

(四)农业人才短缺问题。一是我市农村打工经济较为突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二是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制约了粮食单产和总产的进一步提高。

(五)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问题。我市虽然有一定数量的粮食加工企业,但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低。粮食产业链条短,加工环节薄弱,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楚雄市粮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缺乏统一的品牌战略和形象设计,导致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对策建议

)抓实农田水利建设强基础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他种粮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等。多途径筹集资金,狠抓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搞好田间排灌、高新节水灌溉和干支渠道防渗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整体抗旱保收能力。

(二)抓实技术推广强科技。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充实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提高农业科技人员专业素质。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向农民推送农业科技信息和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覆盖面和时效性。聚焦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抓实良种推广,建立分区域、分品种、分层次的良种区试、良种示范、良种推广基地,提高主要作物产量。  

)抓实防灾减灾降损失。密切关注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等农业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发生灾害的乡镇,指导农民搞好补种改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适时引导农民开展抢收工作,确保农作物及时归仓。紧盯重大病虫害防控目标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防控技术方案,落实防控技术措施

(四)抓实政策落实惠民生。一是抓好惠农补贴及时兑付。扎实落实种粮惠农政策,确保全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按时足额兑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实施好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巩固提高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险种参保率,力争做到愿保尽保

(五)抓实新型农业经营育主体。积极推进土地制度创新,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让种田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建立多种类型的粮食产业协会,扶持订单粮食,支持加工企业在产粮区建立基地,提高粮食产业组织化程度。培植如子午镇益民农机合作社、吕合镇马进农业合作社、子午镇骠川实业公司、吕合镇利农农机合作社等主体,引导农户接受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