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06-/2021-0312002 信息分类: 统计分析及解读
发文日期: 2021-03-12
发布机构: 楚雄市统计局 生成日期:
称: 楚雄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趋势分析
号:

楚雄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21-03-12
字体:[    ]

“十三五”以来,楚雄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一、楚雄市“十三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十三五”期间,楚雄市国民经济结构延续“十二五”框架,始终保持“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在50%以上,唯一的例外是2019年,二产比重占到49.2%。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40%以上,相对于“十二五”,上调10个左右百分点。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最低,基本在10%以下。总体上看,第二产业始终处于突出地位,第三产业呈逐渐上升态势,第一产业则逐渐下降。

2016-2020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第一产业

7.8

7.4

7.2

7.4

8.3

第二产业

52.0

51.5

52.5

49.2

50.2

第三产业

40.2

41.1

40.3

43.4

41.5

(一)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追溯到“十二五”期间,2012年第一产业比重达到10%峰值后,逐步降至“十三五”时期2018年7.2%的历史最低点。第一产业比重十年来呈下降趋势,主要归因于农业和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镇化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同时,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因此,第一产业从传统农业向以大健康+现代农业转型的特征较为突出,而且随着我省打造“三张牌”战略的持续推动,“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下降趋势表现出暂时性和顺势反弹的特点。

(二)第二产业平稳波动。第二产业比重由“十二五”期间2011年的58.1%逐步下降到“十三五”期间2019年49.2%的最低点,十年间下降了8.9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基本稳定在49.2%至52.5%之间,平稳波动的态势比较明显。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持续领先优势主要归因于我市长期坚持“工商强市”,走以工业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道路。

(三)第三产业不断上升。“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40.2%升至2020年的41.5%,变化不大。但从“十二五”至“十三五”十年间看,2015年是个拐点,上升趋势明显。2019年,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差距最小,仅相差5.8个百分点。总体上,“十三五”期间,二、三产业差距逐渐缩小,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

二、存在主要问题

楚雄市经济结构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比例失衡,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一)与省内邻近县级市大理市相比,楚雄市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平衡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低于大理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也低于大理市。大理市在“十二五”中期开始重视结构调整,2011至2013年仍然保持“二三一”产业结构格局,二产比重保持在50%以上,与楚雄市相差无几,但三产比重却持续上升。2014年二产比重开始下降,2015年“三二一”产业结构成型,三产首次超过二产。2015年至2020年,二产比重由46.2%下降至30.1%,三产则从47.1%上升至64.4%,“十三五”时期三产平均增长8%,快于二产6.9个百分点。自2011年以来十年间,大理市三产平均增速快于二产3个百分点。反观楚雄市,第三产业比重在“十二五”时期还不到40%,“十三五”时期始终在40.2%至41.5%之间徘徊,第二产业则保持在49.2%至52.5%之间,未有重大突破。

2011年—2020年楚雄市与大理市产业结构比较(一)

楚雄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大理市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第一产业

9.9

6.9

10.0

7.6

9.8

6.9

9.5

6.8

7.9

6.7

第二产业

58.1

51.1

58.0

50.3

55.9

50.1

55.7

49.8

53.6

46.2

第三产业

32.0

42.0

32.0

42.1

34.3

43.0

34.8

43.4

38.5

47.1

2011年—2020年楚雄市与大理市产业结构比较(二)

楚雄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大理市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第一产业

7.8

6.7

7.4

6.5

7.2

5.0

7.4

4.9

8.3

5.5

第二产业

52.0

44.8

51.5

44.9

52.5

45.7

49.2

33.3

50.2

30.1

第三产业

40.2

48.5

41.1

48.6

40.3

49.3

43.4

61.8

41.5

64.4

(二)楚雄市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极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1.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比过高,远超过林业、牧业和渔业。2011年我市种植业占农业的比重为53.9%,2016年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增加值的比例为51.8:15.5:30.2:2.5,种植业依然占据农业突出位置。此外,第一产业中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也不协调,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只达到0.93,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

2.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结构单一,比例失衡。一直以来,楚雄市工业经济主要以烟草及配套产业以及能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等传统非烟高能耗产业作为支撑,不利因素较多,特别是受国家政策调控,烟草及配套产业不可控因素较大。大健康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迟缓,现有产业链不长,高附加值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屈指可数。从2020年全市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烟草、非烟工业比例失衡,烟草太重,非烟太轻,一直是困扰我市工业发展的瓶颈,是制约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软肋”。

3.第三产业也同样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020年,我市营利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只有17.2%,非营利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现代物流、技术研发、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而明显不足。

三、“十四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预判

“十四五”时期是楚雄市进入主动适应并引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根据“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以及“十三五”以来楚雄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预判有三个方面趋势:

(一)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趋势减缓,稳定在5%至6%之间,并将继续保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十四五”期间,在“三张牌”统筹布局推动下,以大健康为主要特色的农产品需求将呈稳定增长态势,农林牧渔业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势将减缓,其服务业比重将上升。就产业内部来看,传统农业中,种植业主要受益于市场价值高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产出比重下降将减缓;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出贡献将有所增加。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继续从农业中流出进入非农产业,并更多地转移到第三产业中,但流出速度取决于城镇化推进程度。

(二)第二产业中工业仍将继续扩张,但内部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十四五”时期第二产业中,工业仍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内部结构将会面临两大调整:

第一、轻工业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制造产能增加,加大新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专利引进生产并形成产业链,将带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4.0转型,二产提质增效显现活力。同时,随着需求侧结构逐渐优化升级,以汽车、住宅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持续提升,将进一步带动机械、建材和化工等重工业的发展。

第二、以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为特点的装备制造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编制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大重点任务中提出:一是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引导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改造,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二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专精特”配套企业;三是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间智能制造资源协同。“十四五”期间,围绕国家整体战略部署,楚雄市制造业在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将得到蓬勃发展,由弱变强,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三)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将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楚雄市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适度发展。主要基于三个判断:一是楚雄市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战略。“十三五”初期,楚雄市2016年城镇化率达60.98%,至“十三五”末期,2019年达62.87%,城镇人口突破37万人。预计“十四五”时期,楚雄市城镇化将以年均1.2个百分点增加,到“十四五”末期,将达到68.87%。城市化的发展必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增长。二是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个性化服务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住房、医疗、教育、卫生等大健康+服务持续影响民众预期和消费支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服务支出比重将不断增加。三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需求将不断扩大,现代物流、技术研发、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在上述因素推动下,我市经济格局将逐步从“二三一”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三二一”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十四五”期间,不仅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可能超越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而且在GDP中的比重也将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四、主要建议

未来五年是楚雄市经济社会再次实现转型的战略起点,也是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针对“十三五”时期出现的结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楚雄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并有所突破: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打好“三张牌”,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城市人口、资金、技术流向农村,避免由于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带来农村土地闲置,导致第一产业空心化。

(二)优化第二产业中工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健康+生物医药,打造绿色制造产业基地。

(三)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特别是重点发展设计、研发、咨询、金融、物流等营利性服务业,同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居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彻底扭转我市第三产业产出比重过小、吸纳从业人员能力差的局面。

(四)加强政府部门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部门在市场优化配置中的引导作用,促进三次产业协调互动,推动三次产业之间有机融合,促使产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