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06-/2021-0301003 信息分类: 统计分析及解读
发文日期: 2021-03-01
发布机构: 楚雄市统计局 生成日期:
称: 楚雄市2020年重点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号:

楚雄市2020年重点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21-03-01
字体:[    ]

2020年,楚雄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率继续提高。全年重点产业实现现价增加值390.48亿元,现价同比增长9.6%,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增速,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三五”时期首次超过80%。

一、运行监测情况

2020年,全市重点产业实现现价增加值390.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分产业板块情况看:

(一)传统产业“两增一降”。烟草及配套产业实现增加值82.59亿元,同比下降1.6%(可比价,下同);能源、冶金和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1.57亿元,同比增长0.9%;建筑建材业实现增加值98.51亿元,同比增长17%。

(二)大健康产业“一增两降”。生物医药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比下降2.6%;绿色食品业增加值10.26亿元,同比下降3.5%;高原特色农业增加值43.33亿元,同比增长5.8%。

(三)商贸文化旅游“一增一降”。商贸物流业增加值75.63亿元,同比增长0.9%;文化旅游业增加值20.95亿元,同比下降46.2%。

(四)装备制造业下降。重点产业中涉及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05亿元,同比下降19.5%。

二、主要问题

(一)商贸文化旅游业板块增速、比重双双下降。从结构上看,受新冠疫情冲击,商贸文化旅游业不但增速下滑,而且比重也下降。2020年,文化旅游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3%,较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比重最低的一年。其中: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旅游业占比下降3.3个百分点。商贸物流业占比也较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二)重点产业发展极其不稳定、不平衡。具体表现在:1.重点产业中,各大板块增速全面下滑。通过近两年各

大板块发展速度对比发现,传统支柱产业当中,能源、冶金和化工业下滑尤为严重,增速(可比价,下同)从上年的10%下滑至0.9%;建筑建材业相对稳定。生物医药大健康板块当中,生物医药业同样下滑严重,从上年的10.5%下降至-2.6%,绿色食品业从上年的8.3%下降至-3.5%。在所有板块中,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增速下滑最大,接近一半。(见表一)

2019年—2020年楚雄市重点产业发展速度(表一)

2019年增长速度±%

2020年增长速度±%

两年平均增长速度±%

烟草及配套产业

-0.2

-1.6

-0.9

能源、冶金和化工业

10

0.9

5.4

生物医药业

10.5

-2.6

3.7

绿色食品业

8.3

-3.5

2.2

高原特色农业

5.1

5.8

5.4

建筑建材业

17.9

17.0

17.4

装备制造业

10.2

-19.5

-5.8

商贸物流业

6.6

0.9

3.7

文化旅游业

21.7

-46.2

-19.1

合计

9.1

-1.0

3.9

2.重点产业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矛盾突出。按目前国民经济产业划分,我市重点产业涉及到一二三产业,从2019年至2020年两年的结构性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中涉及到的烟草及其配套产业占GDP比重上升,发展速度却下降,矛盾突出。(见表二)

2019年—2020年楚雄市重点产业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表二)

2019年占GDP比重%

2020年占GDP比重%

所属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

烟草及配套产业

13.5

17.0

第二产业

能源、冶金和化工业

7.1

8.6

生物医药业

3.2

3.4

绿色食品业

1.9

2.1

高原特色农业

7.8

8.9

第一产业

建筑建材业

19.4

20.3

第二产业

装备制造业

0.2

0.2

商贸物流业

16.2

15.6

第三产业

文化旅游业

8.2

4.3

合计

77.3

80.5

三、主要建议

(一)以“三张牌”为突破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统筹协调好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实行各项奖惩制度倒逼机制,继续压实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2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健康服务、绿色食品、健康服务、现代物流、数字经济5个辅助产业,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产业、能源、冶金和化工业2个传统产业,有针对性出台扶持措施,实行奖惩制度倒逼机制,落实部门工作责任,避免急政、懒政发生。

(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面临的诸多困难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双线,持续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