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02-/2021-0924008 信息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发文日期: 2019-02-28
发布机构: 楚雄市发展和改革局 生成日期:
称: 关于楚雄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号:

关于楚雄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表时间:2019-02-28
字体:[    ]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稳增长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辖区生产总值386.97亿元,同比增长(下同)9.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入围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全省民营经济综合十强县。

(一)工业攻坚成效明显。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有序推进,能源冶金化工业持续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云甸工业区和富民生物产业加工基地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恩汽车新材料、天腾化工微生物菌肥生产线、佑琳生新型建材等企业入驻园区发展,新华印刷二厂异地搬迁、龙发生物产业园、禾邦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楚源种业、爱尔发天然虾青素产业化基地、志达新型建材年产8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投资26.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生物医药企业达38户,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33.7%。

(二)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国家产粮大县”成果持续巩固,实现粮食总产量2.17亿公斤。完成烟叶收购1393.5万公斤,实现卖烟收入4.17亿元。核桃、魔芋、果蔬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获“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称号。建成中药材示范基地6个,种植面积达2.7万亩,成功申报成为“云药之乡”。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规模养殖场10个,肉类总产量达4.71万吨。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农业经营主体216个,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户,带动土地流转5.39万亩。农村流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建成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5个、村级服务站16个。农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紫溪彝村获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野生菌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10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8.01亿元,增长6.2%。

(三)第三产业活力增强。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二期、彝天地二期等项目建成运营,中农联楚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龙升农产品批发市场、23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潜力不断显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加快发展,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户。 “互联网+”工程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取得实效,电商网络交易额达1.93亿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州庆、火把节等活动成功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健康养老、运动休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5.75亿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3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48660万美元,增长12.9%;净增市场主体5151户。

(四)投资总量快速增长。谋划调整“十三五”中后期重点项目507项,组织申报重点项目153项,新开工项目203项,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25.17亿元。紫大公路、320国道改造、三街响水箐水库、楚攀天然气管道支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东南绕城高速、楚景公路、滇中引水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昆楚大动车顺利开通,楚雄机场选址报告通过专家审查,行政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强,投资结构得到优化,133个省州“四个一百”重点项目、80个指挥长负责制项目、160个“四个四十”重点项目和年度490个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加快实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36.6%和29.8%。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行政效能得到提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国有企业改革、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改革稳妥推进,国有资产和财税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医药卫生、文化等改革持续深化,集团化和区域化合作办学成效明显,“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司法体制、国有林场等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性和公益性公墓建设有序开展。精准招商成效明显,神威药业、绿洁新能源LNG液化天然气等项目落地建设,与四川德胜集团、江西广明集团、云南龙润集团等企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新签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34项,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93.89亿元,增长28.1%。科技创新取得突破,高新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新技术企业4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户,4个项目获得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六)“三大攻坚战”取得实效。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4亿元,增长8%;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56亿元,增长17.4%;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全面加强,到期债务及时偿还;市场化融资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企业化、市场化运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个AA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成功组建;PPP项目管理得到加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精准实施,西舍路镇整乡推进、108个自然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1个贫困乡镇、17个贫困行政村、12042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河长制全面落实,龙川江西观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鱼坝、哨湾2个生态湿地恢复工程加快扫尾,整治排污口25个,城区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州下达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6.93%,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被评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

(七)城乡环境显著提升。城乡规划展示馆建成使用,城市建设13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提升改造加快推进,灵秀立交建成通车,茶花大道全线贯通,市委党校、火车北站站前广场站前大道等项目顺利完工,建成区面积达46.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1%。新建成自行车道和人行健康步道3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41.4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街长制全面推行,违法建筑、噪声污染、治堵保畅、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各类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杭瑞高速沿线村庄风貌提升、“一街一景”等工程扎实推进,城市形象得到提升。乡村“六乱”整治和“四清理”活动扎实开展,乡镇集镇及行政村生活垃圾设施全覆盖,中山、八角、子午3个乡镇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前马房、挖铜等5个村被评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古镇小学二期等项目投入使用,紫溪中学综合楼、实验中学新校区、茶花谷小学等项目加快扫尾,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顺利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医院、市中医院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深度帮扶合作关系,市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验收,乡镇卫生院全部接入“云心电平台”实现远程会诊,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中彝医得到传承和发展。全面两孩政策稳妥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稳就业政策积极落实,新增城镇就业54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78万人次,发放救助救济资金7326万元。大地基乡敬老院投入使用,完成棚户区改造2696户。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5%以内。双拥优抚、移民后扶、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七五”普法、依法治市、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全面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2018年,我市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受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和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影响,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工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任务艰巨;二是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三是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四是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群众困难诉求多元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要求

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州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产业作支撑、城市出形象、民生有保障、基础更牢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发扬“愚公移山”“钉钉子”“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突出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新区升级转型五个重点,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当好实施州委“1133”战略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二)预期目标

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全市生产总值(GDP)增长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3%,第二产业增长11%,第三产业增长10%);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新增市场主体4900户;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州下达任务。

(三)工作任务

1.着力打好“三张牌”。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积极支持和引进有技术、有品牌的企业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支持华润燃气、昆仑燃气等企业加大清洁低碳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有序推进工业园区能源提升改造和居民小区天然气综合利用;加快建设一批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一批绿色食品供给基地;以赵家湾、富民、小草片区为依托,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摩尔农庄、一致魔芋等企业研发创新,开展品牌创建,打造一批优势品牌。大力推广中药材示范种植,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推动禾邦民族医药创新产业园、龙润产业园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支持鼓励彝医药科技创新和研发,全力推进楚雄德仁堂健康幸福小镇、彝风湿地文旅小镇、彝人古镇特色小镇、紫溪森林康养小镇规划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2.强化工业新支撑。要通过科技创新盘活现有存量,通过招商引资培植新的增量,努力促进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方式转变和效益提升。强力推进云甸工业片区、富民生物产业加工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智明小草生物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招商吸引力。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推进广明集团中药材种植加工、德动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力争神威药业、佑琳生新型建材、新华印刷二厂技改搬迁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促德胜钒钛钢铁产业园项目落地,确保全年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大力发展制造业,积极引进机电机械、金属制品、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等产业项目,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发展;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鼓励采取并购重组、托管经营等措施,稳妥处置一批“僵尸企业”;支持云开电器、变压器厂等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和拓展市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帮扶力度,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促销难等问题,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3.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稳定粮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1.8亿公斤以上,完成烟叶生产收购任务。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和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规模化生产,鼓励引导农户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魔芋、商品蔬菜、中药材、鲜食水果等特色产业。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业“接二连三”,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3%。扎实推进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

4.着力激发三产活力。要深入实施释放消费潜力专项行动和服务经济倍增计划,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扶持传统商贸企业达限升级,充分挖掘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切实加快健康养老、运动休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红星美凯龙、中农联楚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新的支撑。支持引导形成滇中大商汇、中南建材之家等专业市场新商圈,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户。落实减税降费、投融资等政策措施,加快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新增市场主体4900户。认真贯彻落实外贸发展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规模,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支持加工流通企业、实体经济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旅游产业新名片,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

5.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要围绕23个贫困行政村出列、现行标准下3607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抓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健全扶贫成效考核评价机制,做好脱贫户跟踪服务,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积极培植财源,力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强化预算支出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财政保障和安全运行水平;积极采取剥离融资平台债务、推进PPP项目建设等方式,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完善银政企合作常态化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化融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禁止新增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以“零容忍”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扩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加强水源地保护,抓好湿地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清河行动;严守国土空间生态红线,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持续开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美丽楚雄建设。

6.夯实城乡发展基础。要坚持把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认真按照“构二破三”和“调二提三”工作要求,落实重点项目指挥长负责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紧扣投资政策导向,积极谋划包装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和好项目,提高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的比重。加快推进楚雄机场、楚景高速、白衣河水库、楚雄师院搬迁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汇报对接,确保向上争取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争取启动“美丽县城”、东南绕城高速、12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力促320国道、三街响水箐水库、彝海北岸等项目竣工,加快玉楚高速、紫大公路、绿洁新能源等项目进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

7.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克期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着力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殡葬改革和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扎实抓好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稳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和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积极引进和搭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支持高新区“双创”中心、启迪K栈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入楚”对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加快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驻点招商和产业招商力度,确保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5%。积极争取省州出台支持楚雄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新区规划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着力提升“投融建管营”能力,全力支持高新区升级转型,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8.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继续加大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盛世中学、茶花谷小学、乡镇集镇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市中医院、市妇计中心建设,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搭建医共体平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注重公众心理健康,普及慢性病、地方病常识,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配套完善健康养老养生基础设施,提高中彝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医养结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交流,提升楚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倡导全民健身,组织好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认真落实好稳就业政策,着力扩大就业面和提高就业质量,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持续推进社保扩面,稳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做好农民工服务和权益保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进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开展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同心同德、务实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