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02-/2021-0924005 信息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发文日期: 2020-05-29
发布机构: 楚雄市发展和改革局 生成日期:
称: 关于楚雄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号:

关于楚雄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表时间:2020-05-29
字体:[    ]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六稳”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60.63亿元,同比增长(下同)8.5%;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1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6亿元,增长10.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800元和12863元,分别增长7.8%和9.1%。

(一)产业发展取得实效。工业攻坚持续推进,楚雄工业园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宇泽单晶硅、楚雄佑琳生新型建材、神威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云南麻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大麻加工、龙发生物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丝绸印象、瑞特商业中心、中山美丽家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1户。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新增电商37户,电商网上零售额增长21.2%;“旅游革命”“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积极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地基乡红卫桥村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彝人古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紫溪彝村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楚雄紫溪森林康养小镇被列入州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健康养老、运动休闲、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8%。农业保持稳步发展,实现粮食总产量2.13亿公斤,完成烟叶生产收购1393.5万公斤,核桃、魔芋、中药材、商品蔬菜、人工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9个,9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6%。

(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狠抓“专班推进、挂牌作战、目标倒逼、督查追责”项目机制落实,谋划储备重点项目500项,包装申报64项,获得上级补助资金25亿元。加快推进楚雄民用机场、楚景高速、白衣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年内新开工项目244项。加强项目推进“四个一批”要素保障,玉楚高速、紫大公路、八角葫芦箐水库、城区“5G”网络试点等项目加快推进,320国道改造、楚攀天然气管道支线、三街响水箐小(一)型水库等项目顺利竣工。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1%,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1.3%和72.2%。

(三)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巡视巡察、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精准实施,完成22个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609户, 351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3个贫困村如期出列。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整治“散乱污”企业,防治扬尘污染,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清河行动广泛开展,龙川江、青龙河流域排污口清理整治取得实效,鱼坝、哨湾2个生态湿地恢复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龙川江水质明显改善,西观桥断面水质年度综合评价为Ⅳ类,实现年度“脱劣”目标。清废行动持续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倡导绿色出行,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10辆,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1000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州下达目标,森林覆盖率达75.04%,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市创建通过验收。积极采取剥离融资平台债务、推进PPP项目建设等方式,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支出约束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财政保障和安全运行水平。完善银政企合作常态化机制,市场化融资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有效整治,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城乡面貌极大改善。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高标准完成茶花谷南片区、开发区北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龙川江、青龙河滨河景观带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审查。茶花大道二标段、文鼎路东西段、果园东路、环湖东路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打通6条“断头路、瓶颈路”,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02公里、海绵城市1.98平方公里,建成健康步道31公里,新增城市绿地28.2公顷。“八城同创”强力推进,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7个、新建改造城市公厕30座。广泛开展创文、创卫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市民文明养犬、文明行车等生活习惯逐渐养成。“街长制”“门前三包”责任制有效落实,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持续开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大棚房”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集镇“一水两污”、垃圾集中处理等项目加快实施,新建改造村级公厕40座、户厕2.4万座。评选认定美丽村落30个、美丽村庄7个,东华小伍排、鹿城十三湾等成为乡村振兴精品典范。

(五)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财税、投融资、国企等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如期完成。教育、卫生、社保、殡葬等民生领域和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措施精准对接群众期盼。“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走在全省前列。减税降费和清偿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政策全面落实,市场活力有效释放,净增市场主体5712户。高新区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新增省级专家工作站4个、企业技术中心2户、高新技术企业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1户,实施“科技入楚”项目8个,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引领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南京大学国家科技园高新区分园挂牌成立,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4个。成立全国首个核桃油系列国家标准验证联合实验室,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户、优势企业6户,3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包装重点招商项目68个,新签约项目36个,新鸥鹏教育小镇、云南麻叶工业大麻等7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1%。

(六)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茶花谷小学、紫溪中学教学楼、北路幼儿园等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盛世中学、楚雄师范学院改扩建、州民族中学迁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推广,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市中医医院一期、妇计中心建成使用,在全州率先试行城乡居民医保打包付费制度,市乡村远程诊疗系统开通试运行,医联体、医共体更加惠民便民。新增城镇就业610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6万人次,社会保险参保83.13万人次,1.61万人纳入低保,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划定新一轮火葬区,东华、子午等7个乡镇公益性公墓开工建设。“索玉·彝喜云峦”民族创意服装惊艳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火把节、赛装节、原生民歌节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全面依法治市和“七五”普法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黑恶犯罪和“保护伞”“关系网”受到法律严惩。禁毒重点整治成效明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健全,群众诉求渠道更加便捷畅通,“枫桥经验”楚雄模式受到司法部表扬。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有效保障。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9%。双拥优抚、移民后扶、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持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有效应对了持续干旱、“6.24”地震、非洲猪瘟疫情等灾害。紫溪镇和摩尔农庄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2019年,我市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受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和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影响,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一是稳增长压力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工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任务艰巨;二是三大攻坚战还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三是税收减收因素增多,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四是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群众困难诉求多元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要求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州委九届七次、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省委、州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州重大战略,围绕“产业作支撑、城市出形象、民生有保障、基础更牢固”要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二)预期目标

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州基本保持同步、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州下达目标。

(三)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精准有效防控疫情基础上,加快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复商复市,全力抓好春耕生产、重要物资和基本民生保障等工作。通过努力,全市疫情防控成效明显,经济运行趋稳,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8亿元,下降3%。1至4月,全市各项经济指标降幅逐渐收窄,二季度有望实现扭负为正。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既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强化部门协作、抓实基础统计,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围绕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1.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见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做好“立足楚雄看楚雄,跳出楚雄看楚雄”两篇文章,把楚雄市放在全国和省州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突出优势和特色,在坚决当好实施州委“1133”战略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上取得更大突破。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硬任务,实施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一是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准确分析研判疫情形势,做好“常态化”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引导群众做好必要防护,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加快推进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项目,不断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医用物资、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抓“双创”稳就业专项行动,落实好各项援岗措施,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900人。深入实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深入实施稳金融强实体专项行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做强做大,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招商引资和促进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力争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三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充分发挥在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扶贫车间等吸纳就业作用,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00人。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持续抓好8项惠民工程,办好10件民生实事,切实兜住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攻坚工程,落实好各项惠企稳企措施,确保净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扎实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全面加强能源稳定供应保障。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和企业精准服务保障,全力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深入实施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守底线专项行动,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和“三公”经费支出。

3.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抓实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注重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发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巩固扩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以“散乱污”企业等治理为重点,推进重污染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龙川江西观桥断面水体稳定在Ⅳ类;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以“零容忍”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严守国土空间生态红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单位、绿色社区、生态工业园区等创建工作,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积极培植财源,稳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加大债券资金争取力度,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强化预算支出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财政保障和安全运行水平;完善银政企合作常态化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化融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4.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盘活现有存量,通过招商引资培植新的增量。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招商吸引力。全力推进工业攻坚,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能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突出打造以工业大麻为重点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将重点存量企业打造成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加快推进宇泽单晶硅二期、工业大麻研发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促陶瓷产业园、石化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挖掘传统服务业潜力,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户以上、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户以上。把中心城区作为服务业发展主板,打造一批新商圈,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共享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推广应用,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力加快楚雄紫溪森林康养小镇、汽车博览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业态,促进商贸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7%

5.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稳定粮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1.8亿公斤以上,完成1393.5万公斤烟叶生产收购任务。鼓励引导农户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推进“文化+农业”“互联网+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接二连三”。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核桃、魔芋、商品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新建规模养殖场10个,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力争5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争创省级名优产品品牌1个,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8%。规划建设马龙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龙河花园等一批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以产业兴带动农村人气兴、经济兴。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推进农村法治化建设,提高乡村振兴治理保障水平。

6.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谋划“十三五”末至“十四五”期间总投资不少于1万亿元的重点项目。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楚雄民用机场、楚景高速、云甸工业园区铁路专线等100个项目前期工作,确保200个项目新开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快推进滇中引水、玉楚高速、八角葫芦箐水库、城乡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八城同创”,建设“美丽县城”,启动实施东南新城准快速路、环湖西路等一批城市道路,配套完善立体停车库、生态车位等市政设施;推进第三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龙川江沿岸等一批绿化工程;加快推进龙江公园、青龙河滨河公园、观音山公园改造建设,开展三家塘片区综合整治,规划布局一批运动、休闲公共场所;加快推进大修厂片区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方志馆建设,规划打造精品西门古城,实施铜鼓博物馆、彝族文化特色主题街区等项目,打造一批街头景观小品。加强农村五网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7.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统筹推进教育教学、医药卫生、殡葬等民生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体制、供给侧、农村土地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改革,重点推进投融资体制和城市建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双创”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引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积极引进和搭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入楚”“沪滇合作”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开放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开、透明的良好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引进过亿元合作项目。强化项目落地建设服务保障和全程无缝对接服务,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积极争取省州出台支持楚雄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新区规划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着力提升“投融建管营”能力,全力支持高新区升级转型,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8.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盛世中学、紫溪镇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确保职业中学实训基地等项目投入使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市中医医院二期、楚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提质达标。持续推进医联体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统筹推进计划生育、妇幼健康、疾病预防控制、禁毒防艾、中彝医药等工作。启动市图书馆、村级文化活动室等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鼓励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佳作,扩大火把节、民族赛装文化节等节庆品牌影响力。支持社会足球场建设,鼓励全民健身,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机制,严格低保规范管理。加强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严惩劳动保障领域违法行为,用法治手段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好老龄优待政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市级经营性公墓和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严格殡葬执法。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强力打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黑恶犯罪,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9.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做好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之间的有机衔接,将推动楚雄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更深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和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五大基础设施”网络、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中国最美丽省份、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滇中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及州委实施“1133”战略的具体实践中,顺应新形势,主动谋全局,对影响全市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把握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开发区转型跨越、促进区域统筹联动发展等作为规划的战略重点,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谋划论证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力争进入上级“十四五”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市级规划与州级规划之间的衔接,坚持“用本脑”和“借外脑”相结合,集思广益、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各位代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务实苦干,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