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cxs001-/2023-1026013 信息分类: 专项规划
发文日期: 2023-05-16
发布机构: 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10-31
称: 楚雄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
号:

楚雄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

发表时间:2023-05-16
字体:[    ]

“十四五” 时期( 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楚雄市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

《楚雄市科学技术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根据《楚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全市科技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是全市科技工作者齐心协力、奋勇前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社会格局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基本形成,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强国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历史性地将科技创新摆在“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指明了科技创新方向,明确了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十四五”目标。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强调,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2020年考察云南时再次强调,要强化创新引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壮大创新产业,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为创新型楚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创新环境建设不断优化

出台《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7条措施意见》和《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大麻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对新培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每户企业5万元、3万元奖励;对新获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按每户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补助。共兑现新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补助资金310.54万元。

二、科技支撑能力取得新成效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十三五”期间,共实施国家、省、州科技项目127项,争取扶持资金5545.8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总量13.1亿元,名列全州第一,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经费9.44亿元,占全社会技术研发投入经费的72.2%。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活动,2019年,楚雄市被云南省科技厅列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13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摩尔农庄董事长张跃进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科技创业类一等奖,55项科技成果获楚雄州科学技术奖;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成果30项;16项新技术成果获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奖。五是抓好中药材示范种植和推广,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2.4万亩,推广种植中药材品种50余个,实现产值78953万元。

三、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成绩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户(含复审通过10户)、总数达37户,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2户、创新型企业10户、省级众创空间2个,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州级技术中心6个。

四、科技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

制定出台《中共楚雄市委办公室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楚英才”培养工程9个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强化人才培养,全市有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名,有8名科技人才获楚雄州“彝乡科技领军人才”认定,争取“彝乡英才”培养经费400万元;省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5名。评选出楚雄市“威楚科技领军人才”10名、“威楚企业家”15名,安排威楚人才培养经费150万元。66名科技人员获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认定,实现了全市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强化科技人才平台建设。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专家工作站16个,争取省、州院士专家工作建设经费705万元。新获认定省级、州级“星创天地”3个。

五、科技开放合作水平取得新提升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在人员往来、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创造更多便利条件。认真实施科技入楚工程。成功举办了三届科技入楚楚雄市专场对接会暨楚雄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征集科技入楚项目141项,签约科技入楚项目61项,签约资金达377.44亿元,邀请湖南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麻类研究院、云南农科院等8名专家教授为论坛讲课,进一步助力楚雄市重点产业发展。

第二节 面临形势

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发展。新能源、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纳米科技等高科技领域孕育新突破,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迭代,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形态,科技带来巨大机遇也潜藏重大风险,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和科技规则加速重构,大国科技竞争加剧,科技创新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变量。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担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诸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风险挑战的战略选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需要科技发挥更关键、更强劲的支撑引领作用。

从全省看,全省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向科技要动力、向科技要解决方案的关键期。科技创新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落实“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科技创新在全国创新大局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需要坚持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优势特色领域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云南贡献,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一二三产业跳过中低端、直接进入高端行列提供强劲动力,真正把科技创新充分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中用好科技创新这个有力杠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市场空间、内需潜力,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为深度融入国际循环、畅通国内循环筑牢创新根基。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楚雄市科技“基础弱”、“底子薄”的现实还未根本改变,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短板突出,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速度跟不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研发投入强度还未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创新主体不多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低端,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比较低,只有少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三是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不多不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少;楚雄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作用发挥有限。四是创新人才不多不强,高水平创新人才缺乏,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院士工作站少,作用发挥不明显。五是乡镇科技力量薄弱。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到前所未有的核心位置,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十四五”时期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以高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扛实责任、担当作为,把科技创新的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聚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加快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开启创新型楚雄建设新征程。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导向,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支撑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主线,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民生改善;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楚雄,为推动新时代楚雄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科技强国和创新型云南建设作出新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打造领先科技力量,聚焦优势特色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楚雄力量。以更多高质量科技供给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全面提升楚雄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确立科技创新在楚雄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支撑楚雄市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建设“数字云南”的重大科技需求,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基础、产业链和供应链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科技创新造福民生。秉持创新依靠人民,创新造福人民的理念。充分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人民生产、生活中,用科技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统筹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科技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按照强能力、防风险、保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强科技安全能力建设,强化科技安全组织管理,增强科技对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与开放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落实“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要求,统筹全市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国内国际深度开放合作,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新渠道,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优势特色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创新型楚雄基本建成。展望2035年,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科技创新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创新型楚雄市迈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提升。进一步完善培育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创业活跃的创新主体。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活动经费年均增10%,五年累计总量达1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比重达80%以上。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在绿色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工业大麻、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烟草产业等重点产业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10项重点科技专项,突破10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企业创新意识普遍增强,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有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持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达5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0户以上。打造一批国家、省级、州级创新平台。新增国家、省级、州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达10家以上,各类创新要素资源高度集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引培高端科技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2人(个)以上,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达10个,选拔培养省、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10人以上,选拔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和辅导员20人以上。

——创新创业基础不断夯实。初步形成要素丰富、主体多

元、平台高效、服务完善、市场发达、文化繁荣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企业成长和创客发展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服务。新增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省级双创平台达到5个,各类创业载体孵化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科技普及不断深入,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10%。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巩固楚雄市科技成果转化省级示范县建设成果,加强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机构及队伍建设,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项,力争实现技术交易额1亿元以上。

楚雄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指标与目标值

指标名称

2020年

预测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亿元)

2.9

3.6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

0.48

0.6

预期性

引培高端科技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个)

8

10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数(户)

32

42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

16

26

预期性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1

1.5

预期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

52

100

预期性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亿元)

0.5

1

预期性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7.6

12

预期性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省、州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个)

10

20

预期性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聚焦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等,聚焦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需求,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新产品,加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应用力度,支撑重点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项,开发重点新产品5个。

一、绿色能源

按照“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布局要求,加强水电、风电、光伏、石化等能源开发,以及储能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延伸能源产业链,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研究,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提供科技支撑。

二、先进制造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汽车等科技创新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集成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等新型制造模式,建设网络化、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系统。

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目标,全面支撑“一二三行动”计划,聚焦“一县一业”,抓住种子、电商“两端”,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在生物育种、绿色高效生产、农业生态安全和智慧农业等领域持续发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成果,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我市粮食自给水平和自我平衡能力,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1.生物育种。以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主要农经作物、畜禽、水产和林草等动植物品种为重点,推进育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内外种质资源收集与引进、系统精准鉴定、挖掘和创新利用。实施良种联合攻关,攻克一批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选育一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适应机械化种养、轻简化栽培及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的突破性系列新品种。强化体制机制、组织模式创新,围绕遗传资源挖掘、品种创制、良种繁育、种子加工、中试及产业化全链条配置创新资源,着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

2.绿色高效生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优势特色产业,聚焦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生产模式创新、农产品品牌打造等重点环节科技创新需求,开展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高效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推进生产生态协同、农艺农机融合,构建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绿色有机发展。

3.农业生态安全。围绕绿色、生态、高效、优质、安全发展需求,以耕地质量保育、污染土壤恢复和安全利用、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和动物疫病防控等为主攻方向,加强绿色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为推进农业区域综合治理,发展绿色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保障。

4.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着力推进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健全完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

四、现代食品与特色消费品

围绕标准化加工、智能化控制、健康型消费等重大产业需求,聚焦工程化和智能化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保鲜物流等重点领域,开展精深加工、成品品质控制,以及营养靶向设计与健康食品精准制造等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

五、生物医药

发挥我市在中医药(民族医药)、生物技术药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围绕促进生物技术药物领先发展、加快现代中药转型发展、推动仿制药突破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快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我省生物技术药、中药民族药及健康产品、化学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上市品种二次开发及质量标准提升,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新材料

围绕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贵金属、化工材料,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和产品,推进合金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电子信息材料、环保催化材料、稀贵金属新型功能材料、绿色铝材硅材、绿色建材、医学生物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迈向中高端。

七、新一代信息技术

围绕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发展主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支撑建设一批重点行业及社会治理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建设“数字楚雄”提供科技支撑。

八、现代服务业

围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科技需求,加强新技术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一批行业技术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到2025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总额年均增速均达8%以上。

第二节 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基地

到2025年,引进、培养10名能够显著推动我市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高水平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新材料、绿色硅、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至少有1—2名省内国内一流的行业领军人才。2025年,新增省级院士或专家工作站3个,州级专家工作站7个;选拔培养“云南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和“云南省农村科技辅导员”20名;培养彝乡科技领军人才2-5名,培养威楚科技领军人才10名;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人以上;培育省、州创新团队5个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3人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个以上。

专栏1: 科技人才引培工程

高层次人才引进: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引进高端科技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10人( 个)以上,引进“蓝火博士团”博士生10名为企业提供服务。

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培养省、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团队和技术创新人才20人(个)。力争2人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科技型企业家20名以上。

第三节 科技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大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和废弃物处置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为我市深入开展以龙川江、青龙河等水域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第四节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围绕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展低碳、脱碳以及负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引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第五节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

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楚雄市分中心暨楚雄高新技术转移中心,巩固楚雄市科技成果转化省级示范县建设成果,加大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技术创新、标准化、知识产权和产业化深度融合。认真落实《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支持重点产业企业承担国家、省、州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移转化,并实现产品化、产业化。探索支持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和风险分担机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培育技术经理人等专业人才。到2025年,培育技术经理人5名,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0项。

专栏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

增强科技创新成果源头供给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在提升技术供给 与转化效率上的积极作用,认真落实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政策,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建设楚雄市技术交易平台、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楚雄市分中心,为企业提供成果评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成果挂牌、公示、交易等线上线下服务。

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构建“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技术成果转化入乡村工程,推动国内外大科技成果在楚雄市转化和产业化。到2025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亿元。

第六节 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

深入推进科技入楚。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技术、人才和资本,搭建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着力补齐楚雄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推动我市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举办5场科技入楚楚雄市专场对接活动。

专栏3: 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持续推进科技入楚:到2025年开展科技入楚对接会5场,推介科技需求项目200项,签约项目50项,签约投资200亿元。

第七节 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程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农村科技服务力量薄弱,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一、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加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创新,围绕乡村农业产业的"设施化”、“有机化”、“绿色化”等实施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着眼当地资源优势,引培发展蔬菜、中药材、特色林果、花卉、食用菌等“名优特稀新”经济作物,建设一批技术先进、配套设施完善、区域特色鲜明的名优特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乡村林地资源和优良种质资源,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研究适宜的现代农作物品种,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养殖,持续推进特色畜牧业和林下经济提质增效;培育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科技型、环境友好型的特色作坊、乡村车间或乡村企业,打造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园区,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释放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二、助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促进乡村生态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抓好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大力建设发展科技生态设施;加强循环经济、三废处理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减排、面源污染控制等重点环境问题和关键性污染控制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

三、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以现代科技技术为引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县,推进楚雄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完善“一部手机治理通”系统平台功能,整合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建设,加大平台推广使用,强化数字资源共享利用,着力构建“党建+网格+手机+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新应用,提升乡村居民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打造乡村电子商务集群,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常态化反贫致贫监测机制及动态帮扶机制。

专栏4: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程

到2025年,转化和推广应用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力争把楚雄市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县、建成1个省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新增云南省科技特派员20人以上和科技特派团5个。

第八节 实施社会领域技术创新工程

坚持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提高卫生计生医疗健康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治工作的支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监测、预警、标准、控制等技术开发。加强特种设备操作等高危行业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消防、防灾减灾技术研,提升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加强旅游产业的技术集成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彝族文化研究及成果转化。

第九节 大力培引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

围绕科学前沿、国家和我省战略需求,高水平建设云南实验室,优化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各类创新平台的有机衔接和相互支撑,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夯实科技创新物质技术基础。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与国内、省内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认真落实云南省领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跃升行动、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创新联合体建设,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健全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专注细分市场,研发“专精特新”产品。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制定和立项评估等工作,依法保护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合法权益。到2025年,力争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2.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其融合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以及公共研发服务等。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服务水平。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库、孵化器,引进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新型研发机构。对于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在政府项目申报、职称评审、人才培引、研发后补助、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在科研模式、评价体系、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内控制度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先行先试。

3.布局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聚焦绿色铝硅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物种业、先进制造、新材料、数字云南、绿色食品、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集聚行业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整合组建工程研究中心,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技术应用示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专栏5: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建设

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个以上,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州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楚雄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定期研究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制定落实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党政“一把手”要坚持抓“第一生产力”不动摇,建立市级科技进步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中期评估,适时调整规划指标和重点建设内容。人大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执法检查,加大监督力度。政协要积极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言献策。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要动员广大职工、共青团员、妇女群众、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和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社团要发挥独特作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第二节 健全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抓好科技创新任务落实。发改、工信、农业、财政等职能部门要健全工作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每年安排一批创新驱动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确定联系领导,实行部门负责,全力抓好推进。建立以转型发展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办法,将创新驱动各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突出创新发展能力的权重,加强考核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三节 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

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整合各类财政科技资金,保障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相关科技政策兑现。发挥政府资金对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的引导作用,引导银行资本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行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促进企业主动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激励政策体系,降低金融机构投资风险,建立创业辅导制度,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不断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降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风险,有效缓解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积极鼓励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制定相应的扶持奖励措施,加快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第四节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推进思想观念创新,大力倡导敢为人先、乐于创造、勇于进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文化,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建立科研诚信管理制度,树立导向明确的科研诚信行为规范,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科研环境。弘扬合作共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文化;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重点加强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典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宣传,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丰富创新创业文化传播形式,扎实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双创活动周、技术革新与发明大赛、公益讲坛、创业培训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打造创新创业重点展示品牌。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使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五节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保障实施成效

规划的执行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丰富发展的过程。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建立规划及时跟踪、定期评估和修改完善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形势的变化,及时提出规划修正案。处理好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关系,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凡列入规划的重点任务都要加大落实力度,重大项目原则上必须列入规划才予以支持。建立规划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规划实施后评估。

附件:楚雄市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撑项目表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楚雄市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撑项目表

楚雄市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撑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计划投资

建设 地点

建设 性质

起止时间

备注

1

宇泽半导体(云南)有限公司年产10GW单晶硅拉棒及5GW切片生产线项目

占地500亩,建设10GW单晶硅拉棒及5GW切片生产线。

188700

楚雄市

续建

2021-2025

2

晶科能源(楚雄)有限公司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

占地1000亩,建设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

1200000

楚雄市

续建

2021-2025

3

川至半导体材料加工项目

建设年产40吨高纯磷、60吨高纯铟、5吨高纯镓半导体材料生产线。

50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4

楚雄工业大麻产业发展区块链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区块链底层架构搭建、工业大麻产业发展区块链管理平台物联网硬件设备、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北斗、GIS动态监测服务等内容。

3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5

云南菲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吨工业大麻(CBD)项目

占地70亩,建设综合楼、生产用房、储存仓库、厂区污水系统及相关设施设备、消防系统、监控检测及防雷系统、水电系统等。

60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6

云南麻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大麻加工建设项目

占地500亩,建设工业大麻示范种植基地,占地面积25亩的大麻二酚(CBD)提取加工厂。

36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7

云南芙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大麻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规划用地面积180亩,建设工业大麻花叶加工厂房、仓库及综合楼办公室及研发中心等配套设施。

50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8

楚雄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项目

提升老拨云堂、盘龙云海等医药企业,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5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9

中药配方颗粒基地建设项目

近期(年内)以楚雄高新区庄甸园区为基础,规划建设庄甸中药配方颗粒先行示范基地。中远期以正在规划的智明小草片区为重点,规划建设中药配方颗粒融通发展一体化基地。

2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0

云南金七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新增购置气相色谱仪等关键研发和检测设备,对生产工艺和生产线进行优化,开展滴丸独家品种生产控制智能化研究,打造七叶神安滴丸重要大品种。

500

楚雄市

改建

2021-2025

11

世纪华宝一次性医用口罩及N95口罩生产线建设项目

新建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两条,年产量为6000万个,新建N95口罩生产线一条,年产量为1500万个。

3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2

楚雄市蓝莓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及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云南金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蓝莓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新建蓝莓深加工生产线,提升蓝莓附加值

2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3

摩尔农庄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核桃功能性系列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研发生产特种用油产品3~5种,开发休闲食品5~10种,申报专利3~5项;改造提升原有核桃油生产线1条;产业化应用2~3种。

3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4

泰恒工贸有限公司核桃加工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云南省核桃加工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构建核桃加工关键技术共性研究平台,新产品研发平台、新生产工艺及设备研究平台、新技术服务平台。

3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5

楚雄东宝公司核桃油系列国家标准验证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

验证已实施的核桃油系列标准的指标,为后续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跟进将要制定的核桃油相关标准的编制。在掌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实验室的技术标准,为广大核桃油生产企业打开合作之门,实现核桃油系列标准实施的可管理和可控制。

2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6

楚雄市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研发平台和质量检测平台建设,开展复合菌剂、多功能发酵池等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5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7

云泉酱园提升豆瓣酱发酵速率温控系统的研究

通过提升豆瓣酱发酵速率温控系统的研究及产业化运用,有效提高发酵周期,从传统豆瓣酱成熟发酵周期8-10个月,缩短至4-6个月,有效提高场地利用率。

1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8

摩尔农庄国家CMA第三方检测检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楚雄首家企业性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提高本地食品安全的综合把关和控制水平,同时服务国内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研发企业。

3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19

摩尔农庄核桃功能性产品及其副产物的研发与应用

摩尔农庄深入核桃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2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20

云南欣绿茶花股份有限公司花卉种植加工建设项目

建设鲜切花种植及采后处理,保鲜技术改良,鲜切花深加工生产线。

1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21

楚雄市禾丰水稻育繁种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1.5万亩,主要建设禾丰粳型常规稻和杂交种选育中心、禾丰高原特种稻选育中心、禾丰现代育种技术实验室、禾丰水稻扩繁种基地、禾丰现代种子加工中心。

5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22

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余热回收利用项目

回收以滇中有色为主的桃园工业片区工业企业余热进行发电并综合利用。

6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23

云星铜材铜型材及铜合金产品产业化升级项目

新建标准化厂房3栋,新增铜材生产线2条,新增10台主要生产、研发设备以及基础配套设施。

100

楚雄市

扩建

2021-2025

24

楚雄和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医疗器械卫消产品产业化项目

改造消毒液(危化)生产车间;新建Ⅱ号厂房占地3294平方米和综合生产车间。

2000

楚雄市

改建

2021-2025

25

楚雄市鹿城彩印有限责任公司新型数字化胶印设备引进并新建一条胶印生产项目

通过引进德国高宝数字化胶印设备,利用先进的印刷数字化与设备控制技术,结合新型绿色环保自来水胶印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一条全新的彩色包装生产线。

1500

楚雄市

续建

2021-2025

26

楚雄天通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生产建设项目

占地68亩,建设厂房、办公楼、实验楼、展示区及配套基础设施。

60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27

楚雄市楚光电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试验中心及3000吨铁附件加工项目

该项目新建电力试验中心综合楼690平方米,标准厂房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成品仓库及相关设施面积300平方米,建设规模为年产3000吨铁附件。

20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28

楚雄市华丽包装事业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水性抑菌凹印油墨结合应用技改项目

发明环保水性抑菌和阻燃型油墨,开发适用于高光接装纸、内衬纸生产的原纸和凹印油墨制备技术,着墨均匀性关键技术提升改造。

150

楚雄市

技改

2021-2025

29

志达科技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制备技术研究

研究生产工艺当中各工艺的配比,用最简便的程序制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1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0

楚雄三牧农业火锅底料深加工项目

牛油过滤技术的升级改造,油渣内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牛油的精炼工艺及牛油内脂肪酸的提取技术。

15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1

云南岭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年产300台矿山成套设备及2000吨矿山设备零部件项目

设计年产300台矿山成套设备及2000吨矿山设备零部件,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1000万元,预计可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新建厂房车间、办公楼以及配套设施。

2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2

富民工业园区检验检测中心、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办公楼、检测中心、建设研发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培训中心、创业园服务中心、企业孵化楼、专家楼、人才公寓,建筑面积338007.59平方米。

2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3

楚雄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项目

打造省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创业园、企业孵化园、共享智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之园。

10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4

新材料产业园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建设3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5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5

楚雄市科技企业孵化园建设项目

主要功能是为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公共物业、办公设施,提供法律、政策、管理、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公共服务。

10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6

楚雄三牧农业牛油及油渣的深加工

牛油过滤技术的升级改造;油渣内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牛油的精炼工艺及牛油内脂肪酸的提取技术。

3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7

楚雄绿巨人科技有限公司猕猴桃新品种引进项目

占地600亩,高品质猕猴桃200亩,新品种引进200亩,高抗性育苗繁殖园40亩,猕猴桃种质资源圃20亩,科技师范园20亩。已挂果的变异新品种100亩。

15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8

楚雄和康药业天门冬良种标准化繁育及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采集野生天门冬完整植株进行人工驯化栽种,年末采收种子后通过封闭式育苗

1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39

云南金沃蓝莓鲜果长途运输保鲜技术研究开发

蓝莓鲜果长途运输保鲜技术。

20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40

工业大麻智能制造与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楚雄市工业大麻智能制造与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拟规划用地面积4300亩,总投资427270万元,建设内容为:一是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主要包括:多功能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区、先进装备智能制造区;二是工业大麻研究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拟在楚雄市工业大麻产业园建设工业大麻研究中心。

427270

楚雄市

新建

2021-2025

41

楚雄工业园富民庄甸工业区富民片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项目

占地300亩,该创业园是富民片区产业链的延伸,以野鸭冲水库作为休闲旅游业产业,并结合周围辅以商业及服务业。

82727

楚雄市

续建

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