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楚雄州委、州政府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为把楚雄市建设成为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重要基地,根据《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楚雄州“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楚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楚雄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是未来五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指南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十三五”取得成效
“十三五”时期,楚雄市紧紧围绕培强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的目标,不断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协调服务,狠抓工作落实,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逐步形成了集科研、中药材种植、生物医药制造、药品流通为一体,以彝族医药文化为支撑,涵盖中成药、民族药、中药饮片及原料药、西药制剂、健康产品、植物提取物、医疗器械与药用包装材料等生产流通协调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持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楚雄市建成医养结合民营医院2家,公立医疗机构23家,民营医疗机构22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2个,公办养老服务机构32个。引进建成生物医药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拥有GMP生产线64条,国药准字批文379个(其中,全国独家品种32个,省内独家产品86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彝族药品26个,国食健字保健食品批文11个,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84个,彝族药制剂29个,62个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6个品种进入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老拨云堂、盘龙云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盘龙云海、天利药业、老拨云堂等企业的产品获批云南省名牌产品。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达16.60亿元,较2016年增长57.9%。
二、中药材种植规模显著提升
大力发展以“基地种植+园区加工+深度开发”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高原特色农业、医药产业园区和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市境内有中药材243科1381种,约占云南省中药材资源种类的40%,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4.02万亩、产量达到2.2万吨以上、产值达3.18亿元,建成1000亩以上连片中药材示范基地1个,建成500亩以上连片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有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协会)12个、主要种植品种24个,种植续断、龙胆草、红花、重楼等中药材41个品种2.73万亩,动物药养殖1974头(只),实现产值342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3项指标均位居全州前列。
三、产业园区建设明显提升
园区布局不断优化,在苍岭镇智明 片区规划8.64平方公里,着力建设集科研、孵化、生产、会展、物流、综合保税和生活配套为一体的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庄甸、赵家湾、富民已建成4.8平方公里配套完善、功能健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2家科研机构,工业大麻服务中心和工业大麻区块链溯源数字化监管平台投入使用,云南麻叶、赛维汉普、芙雅生物等企业建成投产,省工业大麻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以中药、天然药、彝药为主,中药饮片、原料药、药品制剂、植物提取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保健食品、工业大麻等多产品、多门类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省继昆明之后集中度最高、最具发展活力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四、中彝医药传承发展
强化中彝医传承发展,建成中彝医馆24个,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和90%以上村卫生室提供中彝医药服务。坚持“外引”与“内育”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全市现有“云南省名中医”1名、“云南省基层名中医”2名、“彝乡名医”1名,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皮肤科、老年病科已被确定为州级重点专科,全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合格6人,州彝医医师资格考核认定通过56人。以市医院、市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形成中彝医、康复,养生为一体的康养服务体系,建成康寿老年天佑颐养院、十方延年养老服务中心、義延医养中心、如家医养中心等4家医养结合机构。彝医药水膏药疗法、拨云锭制作技艺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中国彝医药博览馆、中彝药制剂研发中心建成投入运营,争取彝药进入国家民族药。
五、科技创新不断推进
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有高新技术企业7户,省级创新试点企业3户,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州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组建省核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省核桃知识产权战略联盟1个,老拨云堂、盘龙云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三七总皂苷通过美国GRAS(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指标)认证。坚持“产业聚才”思路,拓展“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链,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联系,加快本地人才开发培养,建成摩尔农庄国家新药研发中心、楚雄民族药及生物资源产业化研发基地、老拨云堂彝药研发中心医药研发中心等3个,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45名,院士6名。
第二节 存在困难问题
一、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缺乏
目前我市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配套政策仍比较粗放,缺乏可操作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强的产业配套政策,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料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全市生物医药企业中,中小企业居多,“小、散、弱”现象较为明显。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少,龙头带动能力弱,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水平低。中药材品种多、规模小,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尚未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利益互补机制,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
三、产业基础配套薄弱
中药材产业基础配套薄弱,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不高,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依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市生物医药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赵家湾和庄甸片区,两个工业片区可开发利用空间不足,苍岭镇智明 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活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
四、品牌培育力度不够
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关键技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转化运用程度不高。对优势中药材品种及老字号中医药、彝医药的文化挖掘、宣传及市场拓展不够,缺乏系统、持续的宣传战略。产业发展信息化水平不高,产供销信息不对称。
五、产业融合发展不够
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度不高,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体系中,明显存在中间(生产加工)强、两头(原料种植科技研发和市场销售)弱的现象,上游缺乏规模化的原料中药材种植基地、科技研发平台,下游缺乏大型医药物流配送、药品流通企业,原料种植、科技研发、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环节缺乏有效链接,一二三产之间匹配性不高。
第三节 发展环境
一、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未来传统药物市场依然庞大,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药品改良中,传统医药依然占主导地位。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发展近三十年来,平均每年生物医药销售额以25%—30%的速度增长,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呈现出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强劲增长趋势。全球医药产业链和药品消费需求将逐步从欧美市场转移至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药品研发投入持续增强,生物医药技术不断突破,全球生物医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从国内看,随着亚健康人数增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健康消费需求由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国家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制定出台《中国制造2025》《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措施,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从全省看,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立足新发展阶段,云南省将进一步凸显特色和优势,推动包括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产业,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以提取物为基础的健康产品,以及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全州看,通过多年发展,全州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继烟草、冶金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之后,逐步崛起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是全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决策部署及楚雄州要“打造生物医药聚集区”的要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二、机遇和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加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导致药品需求呈上升趋势,医药市场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把生物医药作为当前和今后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国家将进一步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多个方面全力支持,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国办发〔2015〕27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5〕27号)等政策规划相继出台,进一步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发展环境。但生物医药产业也面临着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增加、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行业竞争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创新不足等挑战。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大有可为。楚雄市要抢抓发展新机遇,充分利用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地处滇中咽喉之优势,加大与国内、省内和周边国家的关联畅通,加快建设全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和云南省工业大麻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聚集新高地。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省发展战略,锚定楚雄市“滇中崛起增长极核心引擎、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发展定位,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实现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度融入国内国际产业发展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推动全市乃至全州、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营造产业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各类主体的作用,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积极营造产学研医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聚焦高端、绿色生态
面向全球生物医药价值链和产业链,针对高端制造需求,推进生物医药企业加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升级;严守环保标准,形成绿色环保、生态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态势。
三、坚持开放合作,差异发展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强化扶优扶强,支持现有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知名度高、技术先进的生物医药大企业(集团)。合理优化配置产业资源,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形成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良性格局。
四、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
坚持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依托科技项目实施,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工艺,发展新兴工艺,创新营销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
五、坚持突出彝药,打造品牌
加强彝族医药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促进彝族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利用,巩固壮大彝族医药。实施品牌战略,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将“彝药”品牌做大做强。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围绕“彝药之都、康养楚雄”总体目标,将楚雄市建设成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核心区。
——生物医药聚集区。持续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到2025年,以彝医药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全省生物医药聚集发展区。
——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以“云药之乡”为引领,以药企所需原料为重点,加快建设15个中药材优质良种繁育基地,扩大种植工业大麻、重楼、云木香、黄精等优质道地药材品种,建成全省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
——全国一流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苍岭镇智明小草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引进一批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发展,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竞争力,引导中药饮片精深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建成全国一流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
——工业大麻产业示范基地。以打造“四区一基地”为核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大麻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领区、产业链构造和整合示范区、行业监管先行区,成为全省工业大麻产业示范基地。
——仿制药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云甸化工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品种研发,大力发展抗肿瘤、抗病毒、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仿制药,打造云南仿制药生产基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建成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核心区。本地育种育苗能够满足本区域种植需求,其中,中(彝)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中药材产值20亿元,中药材种植基地化率达50%以上。
——基地、园区建设目标。“十四五”期间,楚雄市中(彝)药材原料基地、彝医药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GAP)不少于2个、欧洲药用植物注册标准(CEP)认证基地1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5个、州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个。完成工业大麻产业基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将工业大麻产业基地列为云南省工业大麻产业示范基地。
——医药工业建设目标。引进、培育一大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十四五”期间,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发展到60户以上,建成投产30户以上。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20户,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户。建成集仓储、交易、运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易市场或现代物流配送中心1个;
——科技创新目标。力争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1个以上,院士工作站达到5个以上;研发新药、保健食品5个以上,医疗器械及新材料、新辅料5个以上,力争每年新增申报批准药品、保健食品批文6个以上,争取每年有1至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投放市场。
——彝医药品牌建设目标。培育1-2个知名度高的国内名牌产品,2-5个影响力大的省内知名品牌。力争彝药单品销售1000万元品种达10个以上,其中单品种销售超过5000万元的品种达10个以上,超过亿元的品种达1个以上,彝族药材中1-2个品种提升为国家标准,巩固和提升“云药之乡”创建成果和品牌影响力。
楚雄市“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 号 |
类别 |
内容 |
2020年 |
到2025年 |
1 |
生物医药产业产值 |
151.78亿元 |
200亿元 |
|
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 |
31.79亿元 |
100亿元 |
||
3 |
基地建设 |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 |
4.02万亩 |
10万亩 |
4 |
集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
24个 |
40个 |
|
5 |
企业培育 |
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 |
2户 |
5户 |
6 |
新引进生物医药企业 |
—— |
10户 |
|
7 |
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品种 |
7个 |
20个以上 |
|
8 |
研发彝族药新药、医疗机构院内制剂品种 |
—— |
10个以上 |
|
9 |
创新体系建设 |
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 |
—— |
10个以上 |
10 |
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 |
—— |
15个以上 |
第五节产业布局
楚雄市中药材品种种植规划布局 |
||||
类型 |
品种 |
主要乡镇布局 |
面积(亩) |
备注 |
重点发展品种 |
云木香 |
西舍路镇、树苴乡、大过口乡、大地基乡 |
20000 |
|
黄精 |
新村镇、大过口乡、吕合镇、西舍路镇 |
30000 |
||
何首乌 |
西舍路镇、树苴乡、大过口乡、八角镇 |
10000 |
||
岩陀 |
西舍路镇、中山镇、大过口乡、大地基乡 |
20000 |
||
鼓励发展品种 |
续断 |
树苴乡、新村镇、西舍路镇、大过口乡、大地基乡 |
10000 |
|
红花 |
新村镇、八角镇、子午镇、三街镇 |
2000 |
||
桔梗 |
中山镇、子午镇、东华镇、西舍路镇 |
6000 |
||
重楼 |
树苴乡、紫溪镇、苍岭镇、西舍路镇 |
6000 |
||
天冬 |
东华镇、新村镇、大地基乡、吕合镇 |
4000 |
||
附子 |
西舍路镇、树苴乡、中山镇、大过口乡、吕合镇 |
4000 |
||
党参 |
树苴乡、中山镇、大过口乡、八角镇 |
3000 |
||
金银花 |
大过口乡、中山镇、东华镇、新村镇 |
2000 |
||
白芨 |
新村镇、紫溪镇、东瓜镇、吕合镇、苍岭镇 |
2000 |
||
香橼 |
东华镇、三街镇、子午镇 |
2000 |
||
鼓励发展品种 |
灯盏花 |
紫溪镇、子午镇、吕合镇 |
3000 |
|
紫丹参 |
树苴乡、紫溪镇 |
1000 |
||
滇龙胆 |
中山镇、大地基乡、东华镇、新村镇 |
1000 |
||
石斛 |
东华镇、苍岭镇 |
1000 |
||
红大戟 |
新村镇 |
500 |
||
蜘蛛香 |
东瓜镇、紫溪镇 |
500 |
||
当归 |
西舍路镇、树苴乡、大过口乡、八角镇 |
2000 |
||
工业大麻及其他品种 |
鹿城镇、东瓜镇、吕合镇、紫溪镇、东华镇、子午镇、苍岭镇 |
20000 |
||
合计 |
15万亩 |
重点在西舍路镇、树苴乡、新村镇、大地基乡、紫溪镇等乡镇建设15个中药材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合计2000亩。切实降低本地中药材种苗成本,引导带动更多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
楚雄市中药材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布局 |
|||
序号 |
乡镇 |
品种 |
面积(亩) |
1 |
西舍路镇 |
云木香 |
200 |
当归 |
100 |
||
重楼等 |
100 |
||
2 |
树苴乡 |
续断 |
200 |
云木香 |
100 |
||
紫丹参、当归等 |
200 |
||
3 |
新村镇 |
滇龙胆 |
50 |
黄精 |
100 |
||
红花、续断等 |
200 |
||
4 |
大地基乡 |
续断 |
100 |
重楼 |
50 |
||
云木香、天冬等 |
200 |
||
5 |
紫溪镇 |
黄精 |
100 |
桔梗 |
50 |
||
紫丹参、灯盏花等 |
150 |
||
6 |
吕合镇、子午镇、苍岭镇 |
工业大麻优质良种繁育基地 |
100 |
合计 |
2000亩 |
楚雄市生物医药发展规划(区位与周边关系)图
楚雄市生物医药发展规划(产业园布局)图
楚雄市生物医药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图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建设优质原料基地
以“云药之乡”为引领,结合市场对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名贵药材、药食同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需求,持续扩大全市滇红花、金银花、天门东、云木香、重楼、黄精、续断等特色药材品种及灯盏花、白芨等优势药材品种种植面积,开展道地药材筛选及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原产地保护,打造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加快培育规范化、规模化龙头种植企业示范和动物药材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促进全市中药材原料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种植企业合作机制,共建原料基地、定制药园,完善中药材溯源体系,打造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按照《中国药典》标准,建立健全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以“乡镇+品种”的组合进行中药材质量定期监控及公报,对主要品种进行质量分级,实行优质优价。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保证药品可追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药材品牌。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集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道地植物药材(彝药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GAP)20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3个,州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5个,中药材基地化率达到50%以上。
第二节打造全国一流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
加快布局建设8.64平方公里的苍岭镇智明小草中药配方颗粒基地,以神威药业为龙头,将瑞药金方、盘龙云海、延寿堂、新世纪中药饮片、裕丰药业整合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创新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生产,建设集产业孵化、会展交易、科技研发、仓储物流、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瞄准国内医药百强企业,采取精准招商、重点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配方颗粒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加强与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等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和加工生产工艺提升,开发破壁饮片、超微饮片、免煎饮片、精制饮片等新型产品,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可控能力,建立具有楚雄特点的生态、环保型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大力推广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支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在滇外省份进行产品审批备案,争取每省获备案一批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强化营销宣传,扩大中药配方颗粒的知晓度、认可度和使用面。到2025年,建成全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力争实现产值20亿元。
第三节建设仿制药生产基地
抢抓全省仿制药基地建设机遇,发挥云甸化工园区投资优势,推动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品种研发、建立高端制剂关键技术平台,加强“中间体+原料药+化学制剂”联合发展。大力发展抗肿瘤、抗病毒、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仿制药,开展化学药新药、改良型新药、高端仿制药研发生产,打造云南仿制药生产基地;鼓励现有企业引进国外专利药授权许可,依法申请专利强制许可,拓展仿制药品种。大力发展大宗化学原料药及辅料、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推动集约化生产,逐步形成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体系。到2025年,力争引进和新建化学药生产企业5家,实现产值20亿元。
第四节推进中彝医药传承发展
完善彝医药理论体系建设,充分挖掘、整理、研究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验方、典籍、彝方,加强彝医药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完善彝医药临床、科研、教学、标准、药材种植、药品加工销售和彝医药文化相互配套的彝医药体系;以彝药深度开发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开展重点彝药传统疗法及其附属、衍生产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二次开发,加快现代中药(民族药)大品种培育,提升彝医药品牌知名度;发挥盘龙云海、老拨云堂等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优势,提高中(彝)药产品知名度,将陈香露白露片、蒲地蓝消炎片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将秋泻灵合剂、紫灯胶囊、彝心康胶囊等产品打造成“云药”品牌;推进三七等特色中药材品种及核桃、雨生红球藻等特色健康产品加工,研究开发各类药膳、药酒、药茶、饮品,以及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系列保健食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中彝医药及健康产品。
到2025年,争取新增保健食品批准文号3个以上,新产品投放市场10个。
第五节打造全省工业大麻产业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楚雄工业大麻种植的自然气候条件优势和政策优势,规划布局坝区7个乡镇种植优质工业大麻品种2万亩,并配套科研种植和繁种种植基地。以富民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国内工业大麻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建设以国内工业大麻龙头企业为核心, 相关机构和企业参与,汇集多方面优势资源和服务功能,集花叶深度开发、纤维加工、大麻食品加工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重点开发以CBD(大麻二酚)生物医药产业为主体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共同发展的高品质、高附加值工业大麻终端产品,提高中高端产品研发制造能力。依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探索建立产业规范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构建产品质量追溯管理
体系,提高工业大麻产品质量。设立萃取分离研究中心,加大工业大麻萃取分离、提取物应用等科技研发,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工业大麻溯源及数字化监管平台示范建设,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产业发展全程监管,对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渣、废液、废物进行科学处置,严格监管,促进全市工业大麻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工业大麻种植稳定在2万亩以上、年产花叶2万吨以上,CBD提取物突破300吨,形成年产值达50亿级的新兴产业。
第六节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
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核心,加快引进一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构建高端医疗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发展敷料、液体敷料、抑菌类产品、消毒类产品、卫生用品等医疗器械,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加快建设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及配套产业链,培育中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带动医疗器械上下游产业发展。支持一批转型转产的中小医药企业,以抢占价值链中高端为导向,以生产I、II类医疗器械产品为突破,实施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逐步构建独具特色的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搭建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监管各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服务企业对接创新成果,加速新型生物材料研发,开展生物医药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生物基材料、医用卫生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加快推进彝医药特色医疗诊疗设备、特色运动治疗设备研发。到2025年,引进和培育一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发一批医疗器械和设备,力争实现产值5亿元。
第七节构建完善医药流通体系
加快建立种植养殖、初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流通体系,鼓励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在楚雄建立分支机构,建立覆盖城乡的药品配送网络。加快规划建设云南现代中药材物流集散中心,加强与国药集团、华氏医药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搭建医药流通平台,充分借助大企业、大集团的销售网络和渠道,营销楚雄医药产品,让全市的独家产品、优势产品走出云南、走向全国。推进“互联网+” 经营模式,支持药品流通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提供网上药店、药品配送等延伸服务。引进渠道商、医药电商及流通服务商,搭建具有专业特色和楚雄特色的流通销售公共平台。强化生物医药流通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建立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效控制药品流通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到2025年,建成中(彝)药材电子交易平台1个,实现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医药、医疗器械流通业实现销售额10亿元。
第八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
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口帮扶楚雄州的契机,切实加强人员互访、挂职交流、项目合作、行业领军人才引进等,发挥楚雄师范学院、楚雄医专、楚雄技师学院等院校作用,大力引进和培养医药行业适用人才。加快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工程,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破壁饮片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及产业化研究;加快工业大麻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和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研究。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库。到2025年,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6个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户,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彝乡人才、威楚人才等各类人才50名以上。
第九节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中(彝)医药优势,以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健康管理等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以保健养生、康体休闲、健康养老为主的中(彝)医健康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将楚雄市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医疗保健服务基地。到2025年,以乡村卫生健康机构为网底、市级医院为龙头、基层医院为枢纽、民营医院为补充,覆盖全体居民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级医疗机构专科特色服务突出,疑难重症诊治和卫生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乡镇卫生院能够承接基本的常见的普通疾病的诊治,县域内首诊就诊率达90%。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充分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凝聚市属有关部门和乡镇工作力量,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做好政策研究,积极帮助企业做好有关政策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及时跟踪、协调解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及有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发挥中药材产业对全民健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领作用,加大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省、州对珍稀濒危药材、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材营销网络、运营平台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整合各部门各类资金,加大对中药材生产基础设施、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质量标准体系、产业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龙头企业培育、信息平台建设等环节给予支持。做好生物医药企业运行动态跟踪、监测、预警、分析,及时协调做好要素保障。
第三节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项目纳入全市招商引资重点范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入楚发展。鼓励国内外知名投资人、投资团队或企业在楚雄市设立面向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并购基金,构建满足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投资支撑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进中药材资源整合、品牌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云南中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和在新三板挂牌融资。
第四节 强化人才保障
加强基层中药材生产、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中药材专业基础知识和规范化生产技术的现场或在线技能培训,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技术鉴定和信息服务队伍。加强生物医药高层次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创业,推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采取高薪聘用、股权激励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
第五节 发挥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发布行业信息,推动企业合作,促进市场稳定。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及时反映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及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政府的相关诉求。支持云南省医药行业协会、云南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等专业协会和行业组织建设,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协作组织力量。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及时分析发展趋势与预测,促进产需有效衔接。
第六节加强评估督导
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动态评估机制,分年度制定任务清单,定期对市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贯彻执行规划情况进行督导。围绕楚雄市“十四五”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形成统一衔接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建立规划及时跟踪、定期评估和修改完善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新变化,适时对规划做出调整。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楚雄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支撑项目表
附件:楚雄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撑项目表
楚雄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撑项目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地点 |
建设性质 |
项目建设 起止时间 |
总投资 |
“十四五”时期 计划完成投资 |
备注 |
1 |
楚雄市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
重点在西舍路、树苴乡、新村镇、大地基乡、紫溪镇等乡镇建设15个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合计面积2000亩。其中,省级良种繁育基地3个,州级良种繁育基地5个。 |
|
新建 |
2023-2024 |
5500 |
5500 |
|
2 |
楚雄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
全镇种植中药材10000亩,建设高标准样板基地1000亩 |
西舍路镇 |
新建 |
2021-2023 |
500 |
500 |
|
3 |
楚雄市八角镇七彩中药材种植项目 |
种植三七、重楼、黄金、白芨、金银花、续断、香叶天竺葵等中药材5000亩,配套相关基础设施。 |
八角镇 |
新建 |
2021-2025 |
21500 |
21500 |
|
4 |
三街镇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
每年发展红花、白术、黄精、滇重楼、天门冬等中药材种植3000亩。 |
三街镇11个村委会 |
新建 |
2021-2025 |
3000 |
2000 |
|
5 |
新村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1.28万亩,新建中药材加工用房2600平方米,蓄水池600件及引水沟渠、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新村镇 |
新建 |
2020-2025 |
4200 |
4200 |
|
6 |
新村镇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核桃种植加工建设项目 |
1、建设核桃种植基地5000亩,种植基地配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50公里,50立方米小水窖500个。2、新修种植基地机耕道路40公里,建设管理用房300平方米。3、支砌75号砂浆挡墙500立方米、C20号混凝土浇灌地面1000立方米。4、新建2层框架结构综合加工厂房1100平方米(其中:一层共800平方米,含核桃综合加工车间、分级车间、初级成品库、更衣室、卫生间;二层共300平方米,含办公用房、化验室);新建一层砖混结构员工宿舍和食堂400平方米。5、新建钢结构烤房500平方米。6、新建2层钢结构成品仓库、配电房280平方米。7、新建供电系统(变压器、电缆、电线等设备)并配置电、消防等必要保障设施。8、新建150平方米冷藏库1座。9、购置100吨地秤1台、真空包装机1套及其他必要生产设备,形成年产1000吨核桃干果、鲜果、及果仁的加工能力。 |
新村镇 |
新建 |
2020-2025 |
3850 |
3850 |
|
7 |
楚雄市新村镇“中药材小镇”建设项目 |
按照“1+5+N”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即打造1个道地品种:滇红大戟;培强5个重点品种:滇黄精、滇红花、滇重楼、天门冬、草珊瑚;巩固一批辅助品种:佛手、百部等),规划种植示范基地6个,推进相关配套设施(水池、水管、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等)建设;建设楚雄市山区片中药材交易及物流集散中心1个;打造中药材初加工园区(其中布局3个初加工厂);推进中药材农旅布局(打造中药材乡村旅游区、中药材康养旅游示范带、健康养生观光旅游中药谷、中(彝药)文化学习传承示范基地、中药康养度假山庄)建设。 |
新村镇 |
新建 |
2021-2035 |
40000 |
15000 |
|
8 |
楚雄市“核桃小镇暨核桃植物蛋白高标准原材料基地”建设项目 |
在新村镇内建设12万亩核桃植物蛋白原材料生产基地,其中建设3个万亩连片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核桃低效林改造9万亩。在新村镇集镇新区建设占地规模20亩的核桃蛋白原材料初加工园区,配套建设核桃原材料冷链仓储设施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80000平方米,引进先进核桃蛋白原材料初加工生产线及设备,建设园区路网5公里、管网25公里、电力等市政工程。 |
新村镇 |
新建 |
2021-2025 |
11000 |
11000 |
|
9 |
楚雄市生态峡谷康养旅游区建设项目 |
在新村镇咪者河、礼舍江沿岸,修建栈道、健康步道10公里,对现有沿岸溶洞进行开发亮化、绿化、美化,修建温泉康养区1个,修建游客接待中心3个,建设竹筏漂流码头5个,建设精品半山酒店1座,精品民宿2个,修建跨江玻璃栈道5公里,修建游乐场1座,改阔建景区道路及其配套市政工程。 |
新村镇 |
新建 |
2021-2025 |
12600 |
12600 |
|
10 |
楚雄市新村镇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建设 |
在新村镇西叉、腊曲、洒树咪等村委会分别建设鸡枞、干巴菌、松茸、葱菌等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3个,建设仿野生菌栽培实验基地4个,建设野生菌冷链仓储设施4座,在新村镇集镇新区建设占地15亩野生菌食品加工研发销售区1个,建设产品电商展示销售中心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建设标准厂房50000平米及其园区路网5公里、管网25公里、电力等市政工程。 |
新村镇 |
新建 |
2021-2025 |
6000 |
6000 |
|
11 |
中山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
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5000亩 |
中山镇 |
新建 |
2021--2025 |
2000 |
2000 |
|
12 |
中药配方颗粒基地建设项目 |
近期(年内)以楚雄高新区庄甸园区为基础,规划建设庄甸中药配方颗粒先行示范基地。中远期以正在规划的智明小草片区为重点,规划建设中药配方颗粒融通发展一体化基地。 |
庄甸医药园区及苍岭小草片区 |
前期 |
2023-2025 |
1000000 |
500000 |
|
13 |
医药原料药与制剂建设项目 |
主要建设年产500吨氨甲苯酸及氨甲环酸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 |
|
前期 |
2022-2024 |
20000 |
20000 |
|
14 |
彝药医用冷敷药膏生产线项目 |
建设彝药医用冷敷药膏产业化生产线。 |
中小企业创业园 |
前期 |
2021-2022 |
500 |
500 |
|
15 |
裕丰药业药品制剂生产线建设项目 |
占地80亩,建设中药饮片、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等6条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
庄甸医药园区 |
在建 |
2019-2021 |
12000 |
4000 |
|
16 |
铭鼎药业技改搬迁项目 |
占地60亩,建设中药前处理提取、药品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干混悬剂5条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
|
在建 |
2020-2021 |
10000 |
5000 |
|
17 |
|
进行中草药种植及药膳的开发。 |
|
新建 |
|
25000 |
25000 |
|
18 |
三街镇核桃精加工加项目 |
建设三街镇核桃乳加工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厂房、机械设备。 |
三街镇三街村委会 |
新建 |
2021-2025 |
5000 |
3000 |
|
19 |
楚雄市树苴乡地道中药材干片生产线建设项目 |
在五街集镇建设地道中药材干片一个,占地面积5亩,厂房2500平方米,生产设备1套。 |
树苴乡 |
新建 |
2021-2025 |
800 |
800 |
|
20 |
楚雄市示范性托肓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
依托楚雄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原位置改扩建托育服务中心,总占用地面积4143㎡,总建筑面积6254㎡,新建托位200个。新建户外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睡眠区、用餐区、盥洗区、游戏区、配乳区、母婴室、保健室、消毒房、办公室等,并配置专业托幼设备,并提供托育从业人员培训、托育机构管理咨询、家庭养育指导和社区亲子服务等服务。 |
楚雄市城区 |
新建 |
2021-2022 |
1500 |
1500 |
|
21 |
楚雄市全民健康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
楚雄市全民健康智慧医疗信息平台、楚雄市人民医院院内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楚雄市基层医疗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楚雄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楚雄市疾控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楚雄市中医医院院内信息化提升改造。 |
楚雄市各医疗卫生机构 |
新建 |
2020-2022 |
11400 |
11400 |
|
22 |
楚雄紫溪森林康养旅游小镇 |
打造森林休闲度假区、森林康养区、生物彝药区 |
紫溪彝村 |
2020-2025 |
103900 |
|||
23 |
楚雄农村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建设项目 |
新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1个,占地10亩,培训教室20间,培训实作场地5亩,作为全州农民工培训中心。 |
苍岭镇李家村委会原农机站内 |
新建 |
2021-2025 |
2000 |
2000 |
|
24 |
楚雄市树苴乡中药材基因库测序及扩繁研发中心 建设项目 |
新建占地4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中药材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中心一个,新建中药材扩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一个。 |
树苴乡 |
新建 |
2021-2025 |
1000 |
1000 |
|
25 |
苍岭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
该项目占地120亩,建筑面积约5200平方米,含接待中心。主要建设涵盖种植、养殖、休闲、康养、民宿、观光、体验、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园。 |
|
新建 |
2021-2025 |
13000 |
13000 |
|
26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楚雄工业大麻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及工业大麻科研种植项目 |
建设综合实验室5000平方米、专家公寓5500平方米、智能温室2050平方米、实验室台柜1100延长米、室外配套工程及园林绿化等。在楚雄市开展工业大麻育种研究 |
工业大麻产业基地 鹿城镇军屯社区、中本社区 |
新建 |
2021-2025 |
5977 |
5977 |
|
27 |
湖南方盛制药工业大麻项目 |
1.规划用地面积约180亩,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约60亩,用于建设工业大麻花叶加工厂房、仓库等;二期、三期用地约120亩,用于建设加工厂房及检测中心办公楼等。 2.分期在楚雄建立工业大麻工业原料种植基地,其中一期种植面积不低于 3000亩,二期根据一期种植情况及生产加工的原料需求,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
工业大麻产业基地 鹿城镇 |
续建 |
2021-2025 |
60000 |
50000 |
|
28 |
云南麻叶工业大麻种植加工项目 |
一期建设约300—500亩工业大麻示范种植基地1个,建设占地面积25亩的大麻二酚(CBD)提取加工厂一个;二期建设投资1.4亿元人民币,计划建设研发楼、提取车间、综合仓库等。 |
工业大麻产业基地 鹿城镇 |
续建 |
2021-2025 |
50000 |
40000 |
|
29 |
云南赛维汉普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大麻种植加工项目 |
一期建设约200亩工业大麻示范种植基地一个,建设占地面积约25亩的大麻二酚(CBD)提取加工厂一个;二期建设占地面积约30亩的工业大麻麻籽食品、保健品加工厂一个。 |
工业大麻产业基地 鹿城镇 |
续建 |
2021-2025 |
24000 |
14000 |
|
30 |
云南汇荐久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大麻种植加工项目 |
1.建设工业大麻种植基地一个,在签订本协议后1-3年内完成投资规模3000万元,种植工业大麻5000亩。 2.建设工业大麻原料加工厂。投资4500万元,在开展种植的基础上,用地面积约15亩,于2020年底实施原料加工建设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为建设工业大麻油脂加工项目;二期为工业大麻加工项目 。 |
工业大麻产业基地 鹿城镇 |
新建 |
2021-2025 |
7500 |
7500 |
|
31 |
重庆汕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大麻种植与加工项目 |
项目选址在工业大麻产业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00亩,其中:一期项目用地面积约50亩,建设年产10吨工业大麻加工厂一个,包括原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检验检测室、办公楼、宿舍、生产设备系统工艺调试等设施的全部建设,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 |
工业大麻产业基地 东华镇、苍岭镇 |
新建 |
2021-2025 |
70000 |
50000 |
|
合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