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高新区,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
抓好大春农业生产对稳步推进产业扶贫和打造“绿色食品牌”,确保全年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9年大春农业生产工作的意见》(楚政发〔2019〕5号)要求,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提出2019年大春农业生产工作意见,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市两会精神,按照“调结构、抓特色、优产业、提品质、强科技、拓市场、保供给、促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绿色食品牌”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定粮食生产,聚焦魔芋、果蔬、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生产目标任务
1.大春生产目标任务。全市计划种植农作物44.4万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30万亩,力争粮食产量15270万公斤,其中水稻14.5万亩(其中优质稻10万亩)、产量8700万公斤,玉米13.5万亩、产量6210万公斤,杂粮2万亩、产量360万公斤;种植经济作物14.4万亩,力争产值113600万元,其中蔬菜4万亩、产值14600万元,魔芋8.4万亩、产值84000万元,其他经济作物(中药材、花卉等)2万亩、产值15000万元。
2.晚秋生产目标任务。全市计划种植农作物13.2万亩,力争实现粮经产量11874万公斤、产值20042万元。其中:粮食作物5万亩,力争实现产量774万公斤、产值2462万元;经济作物8.2万亩,力争实现产量11100万公斤、产值17580万元。
(二)科技目标任务
1.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40万亩、良种30万亩。
2.推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5万亩;水稻集中育秧0.9万亩,其中旱育秧0.5万亩;玉米集中育苗0.5万亩。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3万亩、电脑农业6.6万亩。
4.推广耕地质量体系建设化肥减量35万亩,土样采集74个,施肥调查1370户。
5.实施病虫害监测10组,水稻稻瘟病防治示范1万亩,水稻稻飞虱防治示范1万亩。
6.实施农机化作业65.56万亩,其中:机耕35万亩,机收6.7万亩,机插秧1万亩,机械植保9.75万亩,机械排灌13.11万亩。
三、工作重点
(一)调整结构,抓好产业发展。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抓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稳粮烟、优果蔬、提花药”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确保因地制宜推进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任务落到实处。围绕粮食生产稳定供给目标,完成3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任务。抓好优质稻连片种植,大力发展鲜食、青贮玉米订单生产,扩大优质杂粮规模,扩大蔬菜、魔芋、中药材、人工食用菌、花卉等有市场、效益好的特色高效产业发展。高海拔区域重点发展魔芋、中药材、山地蔬菜、杂粮杂豆等,中海拔区域重点发展优质稻、商品果蔬、青贮玉米、花卉等,低海拔区域重点发展鲜食玉米、反季蔬菜等。
(二)转变方式,抓好绿色生产。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把绿色生产作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点来抓,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和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形成土肥水增效技术集成的现代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加强“田园清洁”整治,推行农膜减量和回收利用,注重农田内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生活和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清理,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关键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用量,保护耕地质量,建设绿色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品相。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抓好绿色生产示范样板落实,努力形成“以点带片、以片促面”的绿色生产格局。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强化生产投入品监管,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和场地、产品认证,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巩固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
(三)培育主体,抓好规模经营。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抓手,充分应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整合财政、信贷、扶贫、招商引资等扶持政策,积极扶持培育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全市涉及农业生产的每个村(居)委会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个以上,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租赁、转包、入股和订单生产、电商销售等方式,建立优质稻、果蔬、魔芋、中药材、低热农作开发等优势产业种植和生产加工基地,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大春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四)突出增效,抓好科技推广。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把科技推广应用作为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效的举措来抓,注重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配套,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抓好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机插秧、作物间套种等重点科技措施任务的推广落实,提高科技到位率和耕地产出率。围绕农业生产需求,着力加强对特色经作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加大水稻楚粳28、37、40号和魔芋“楚魔花1号”等优良品种的推广,引进推广抗病优质的辣椒、大白菜等新品种蔬菜,不断提高良种推广覆盖率,为产业培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构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新型经营主体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新型农机具及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生产水平。
(五)挖掘潜力,抓好晚秋生产。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把晚秋作物生产作为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和农民增收目标实现的最后一道防线来抓,坚持市场为导向,订单为主攻,特色为抓手,科技为支撑,依托土地空间,合理利用茬口,注重产销对接,着力连片开发,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烤烟田、玉米地、果园地和低热河谷地等,因地制宜抓好玉米、豆类、薯类等粮菜兼可型作物种植,扩大萝卜、瓜菜、菜用豆、青贮玉米等高产高效适销对路特色作物种植,确保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任务落到实处。加大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市场前景好的中早熟品种推广种植力度,避免与小春生产争地。紧扣节令要求,抢抓种植节点,适时进行栽种,力争8月中旬全面结束。每个乡镇至少要办好100亩以上连片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示范样板各1片以上,辐射引领带动晚秋作物大规模生产。
(六)瞄准对象,抓好产业扶贫。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围绕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把大春农业生产与产业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抓,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抓实产业扶贫的规划引领、项目扶持、主体带动、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五个全覆盖”,促进扶贫举措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引导贫困户在大春农业生产中发展好短平快的产业,实现早日脱贫致富。整合各方面的财力、人力、物力集中投入,用好用活脱贫攻坚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和扶贫产业培植发展,确保贫困户有粮吃、有收入,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关键季节抓粮食、一年四季抓特色”的思路,切实增强抓好大春农业生产的主动性。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驻村蹲点抓,相关部门主动配合抓,科技人员包村分片联系对接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为大春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服务保障。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三农”服务工作保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为大春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抓好资金兑付,充分发挥政策在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生产资金投入,用好用活上级下达项目扶持资金,重点向科技措施推广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倾斜,充分发挥资金在推动农业生产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做好优质良种、化肥、农药等农资调供储备和选购指导的同时,强化市场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充足、质量安全,满足生产所需。围绕优质高产高效,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宣传,强化关键技术指导,组织好农机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抓好营销服务,落实订单生产,搞好品牌创建,抓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统筹做好用水用电的管理和调剂分配,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发挥作用。各乡镇和市农业农村局要选派由机关干部、科技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实行挂点联系和分片负责的工作机制,进行分类指导服务和督促落实。
(三)科学防灾减灾。各乡镇、市属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坚持“顺势而立、主动应对、科学避灾、积极抗灾”的原则,扎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气象、农业等部门要切实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强灾害性气候的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灾害预警,科学指导好农业防灾减灾。超前准备应对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物资、队伍、技术等,组织做好灾后自救恢复生产,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农业部门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发动和指导农户做好统防统治,力争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农业、财政等部门认真抓好救灾资金预算和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工作,为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因灾损失提供有力保障。
(四)严格督查考核。市人民政府将把大春农业生产目标任务和重点科技措施作为农业目标责任制重点,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在大春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市农业农村局将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报存在问题并跟踪问效,促进农业生产任务落到实处。各乡镇也要成立督查组,检查督促包村、包组、包片干部抓好工作任务落实,努力形成市、乡两级共同推进大春农业生产的工作局面,确保高质量完成生产目标任务。
附件:1.楚雄市2019年大春农业生产种植计划分配表
2.楚雄市2019年晚秋作物生产种植计划分配表
3.楚雄市2019年粮食生产科技措施推广任务分配表
楚雄市人民政府
2019年3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