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号: 11532301015170424F/201806-00018 信息分类: 专项规划
发文日期: 2018-06-19
发布机构: 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8-06-19
称: 楚雄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楚雄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表时间:2018-06-19
字体:[    ]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加快旅游战略性产业发展和楚雄州实施“大旅游”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楚雄市旅游业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 旅游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647.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106.38亿元,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游客年均增长16.2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66%。

(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辖区内的AAAA级旅游景区从1个增加到3个;星级饭店从原来的四星级2家增加到4家;新增加经济型酒店8家、特色民居客栈27家,各类宾馆酒店和招待所达500余家,总床位数22661个;旅行社从7家增加到13家(其中星级旅行社6家),星级导游 65名;旅游汽车公司2家(其中星级旅游汽车93辆,星级旅游汽车驾驶员104名);新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2个;打造特色生态农庄3户,农家乐157户(其中星级农家乐33户,紫溪彝村特色农家乐13户);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1.2万余人,文化旅游业逐渐成为楚雄市经济的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着力打造彝人古镇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占地1740亩的彝人古镇旅游景区建设项目1至7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计划投资7.5亿元,总建设规模25万平方米,彝人古镇八期B地块盛世和园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二是建成四星级酒店1个(建华国际大酒店)。三是以楚雄市举办2012国际茶花大会、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投资5700多万元,实施了峨碌公园茶花精品园项目、紫溪山山茶物种园项目,以及州博物馆、紫溪山景区改造提升,增加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了景区(点)服务功能,创建了紫溪山、彝人古镇、州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是投资6200万元,实施了楚雄锦绣山庄游客休息站改造提升。

(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一是投资215万元,建成紫溪镇紫金村省级特色旅游村,受益户数324户,受益人口1360人,户均收入8300元,人均增加310元;二是投资495万元,建成马石铺省级特色旅游村,受益户数79户,受益人口385人,户均收入7900元,人均增加295元;三是投资1.2亿元,建成紫溪彝村彝族特色旅游村寨,受益户数84户,受益人口365人,户均收入38000元,人均增加15000元;四是投资650万元,建成树苴乡九街马家村回族特色旅游村寨,受益户数107户,受益人口570人,户均收入33500元,人均增加2791元。

(五)行业管理日趋规范。积极推行旅游行业管理标准化贯标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导游服务规范》、《导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行社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汽车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星级饭店标准》等国家、省级的行业标准化贯标工作。完成了20家星级饭店、34家特色民居客栈、6家经济型酒店、13家团队餐服务企业、6家旅行社、2家旅游汽车公司、76名导游、104名旅游汽车驾驶员的评定工作。

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发展机遇

1.从国内看:自2013年以来,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并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除了旅游业本身,《意见》也基于旅游从“一带一路”的战略层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要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来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增强旅游发展动力,将丝路旅游上升到国家高度。

2.从省内看: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复的《云南省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以昆明为中心,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使之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能源和商贸物流基地,…。”其次,云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要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性区域旅游集散地。《云南省大旅游产业建设方案(2014-2020年)》中提出的四条国际旅游经济走廊,将把我州建设成为全省新兴旅游目的地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3.从州内看: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楚雄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及“2112项目工程”实施计划(即建设2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10大旅游景区,10个特色旅游小镇和20个特色旅游村),将进一步推动全州旅游业向国际化、高端化迈进。

4.从本市看:楚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建设幸福美丽新楚雄,打造昆明后花园”的发展目标,同时还出台了《楚雄市“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每年市财政投入商贸旅游发展资金1000万元,将在全市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楚雄市的旅游业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从全市现实情况看,我市旅游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滞后于其他产业经济发展,部分项目因省、州政策调整,情况发生变化,规划目标需要进行调整。一是缺乏知名旅游品牌。目前,楚雄市的旅游仅以观光旅游为主,产品比较单一、结构不合理,文化内涵不深,缺乏鲜明特色和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尚未形成自己的旅游知名品牌;二是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我市的旅游景点仍按事业单位的运作方式运作,缺乏竞争机制,旅游产品老化,旅游企业规模小,缺少具有带动性、创新性的企业集团;三是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无论是行政管理部门还是要素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从业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都存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现象。

三、“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云南新兴旅游目的地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民族风情为特色、产品为基础,全面整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旅游新业态,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楚雄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实现楚雄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

(二)发展思路

立足良好的交通、区位、气候和彝族文化等优势,紧紧抓住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促进旅游业发展改革和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等重大机遇,坚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理清思路,实施旅游与一、二产业和城镇建设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巩固和提升民族文化体验游、乡村自驾游,积极开发以户外运动、康体休闲、养老度假为重点的新型旅游产品,不断开发旅游新业态。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建设“云南省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为总体目标。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加强空间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体系、旅游品牌培育等措施,把楚雄市建设成环昆楚旅游线上康体养生休闲基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云南精品自驾旅游线路,滇西、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更加重要的节点。建设云南新兴旅游目的地、创建云南特色旅游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建设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国际化高端化文化旅游品牌。

2.发展指标

(1)产业经济目标:到2020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1162万人次,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15%。

(2)产业规模目标:到2020年,建成高星级酒店5家,建成投资规模超亿元文化旅游园区4个,努力打造A级旅游景区5个,培植旅行社2-3家,改造提升和新建乡村旅游点10个,建设特色生态旅游农庄10个,打造农家乐经营户20户,实现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万人。

(四)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原则。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2.市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3.开放融合原则。推进改革开放与体制创新,加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旅游产业综合功能。

(五)空间布局

根据楚雄市旅游业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依托楚雄市的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遵循现代旅游发展规律,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和客源市场定位,按照整合现状、突出主题、加快建设、以点带面、功能互补、统筹发展的空间布局原则,确定楚雄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核、二组团、三区、四带、百家”的布局,形成楚雄市旅游支撑。

一核:即“一个核心集聚区”。加快推进彝人古镇及其北片旅游度假区、大紫溪山旅游区、太阳历文化园的提升和开发建设,实施山城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彝人古镇—紫溪彝村—大紫溪山全景式大旅游景区,着力打造楚雄休闲度假养生核心集聚区。

二组团:一是发挥新村、大地基、西舍路的区位、生态、气候等优势,开发马龙河、礼社江、哀牢山特色资源,发展生态、乡村、科考、探险等旅游,打造大地基—新村—西舍路生态旅游组团;二是依托中山、大过口中心集镇建设,完善生产资料、特色农产品、物联网、旅游等基础设施,打造中山—大过口文化旅游组团;

三区(即“三大旅游片区”):

1.大紫溪山旅游区:依托紫溪山景区现有基础,以紫溪大道、溪旅游小镇、康体养生、养老度假项目为重点,以“保护山顶、开发半山、发展山脚、融入城市”为发展方向,促进大紫溪山旅游区与楚雄城区山城一体化发展。建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乡村旅游、都市农业旅游和文化创意消费于一体的大紫溪山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和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2.民族文化旅游区:以彝人古镇、中国十月太阳历文化园、青山湖为重点。重点实施以彝族历史文化、服饰文化、祭祀文化、建筑文化、歌舞文化、彝药文化、饮食文化提升及开发,以及承载这些文化的一系列场馆,街巷,水域,房舍,器皿等建设项目的开发。主要发展休闲度假游、彝族文化体验游、以及以彝人古镇为中心的影视拍摄基地。通过高品位的规划、高档次的改造提升建设、高水平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把民族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祭祖、影视拍摄为一体的中国藏羌彝文化走廊精品旅游区。

3.情人谷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以朱洗冲、情人谷、泽龙生态旅游农庄为重点,建设以农业观光、养生度假,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四带:即“四条乡村旅游带”。一是建设楚雄中本“十里荷塘”乡村旅游度假带项目;二是建设紫溪山半山公路沿线乡村休闲旅游带;三是建设以马龙河、白依河及礼舍江为重点,发展以自驾露营、科考探险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四是环青山湖生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带。

百家:即“百家旅游要素企业”。即在楚雄市区、主要旅游景区和景点,重点建设打造客运站点、星级酒店、精品客栈、旅行社、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要素企业。

四、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动旅游项目建设

以重点旅游项目为支撑,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开发战略。强化项目策划、增加项目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开发和建设一批特色性、带动性、市场性强的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围绕全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旅游品牌打造,在全市范围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产品体系,集生态体验、民族文化、休闲度假、康体运动、养生养老、科考探险、自驾自助等旅游产品。

1.建设三大旅游片区:一是建设紫溪山生态旅游区。以紫溪大道、紫溪旅游小镇、养生养老度假项目为重点,建设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紫溪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是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区。以彝人古镇、青山湖为重点,建设以彝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区。三是建设情人谷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以朱洗冲、情人谷、泽龙生态旅游农庄为重点,建设以农业观光、养生度假,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

2.改造提升三大景区:着力对彝人古镇、紫溪山、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三大景区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增强现有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游览价值,增强吸引力。

3.推进四大重点旅游项目:着力推进“大紫溪山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泽龙生态旅游农庄建设项目”、“彝人湿地古镇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爱晚功城-国际养老文化产业基地”等4个重点旅游项目,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4.建设十个乡村旅游示范区:依托紫溪彝村宋村、紫金、云庆、冷水、红墙、云龙、挖铜、中本、马龙河、前马房、兴隆等,规划建设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特色旅游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旅游扶贫村,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打造十个生态旅游农庄:实施旅游与一、二产业和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战略,以“泽龙生态旅游农庄”、“紫溪庄园”、“摩尔农庄”、“中耕现代葡萄农庄”等为重点,推进生态旅游建设步伐,建设10个高品质的现代生态旅游农庄。

(二)培育壮大旅游要素主体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积极发展商务酒店,大力发展休闲度假酒店,合理发展民俗经济型酒店(客栈),在全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完备、服务优良、环境优美、国际化程度高且具有彝族特色的旅游酒店业发展格局,全面提高我市酒店业整体的供给能力和产业水平;二是积极发展房车旅游、自由行、自助游等新型游览组织方式,形成专业化运营的旅游批零体系;三是依托丰富的农产品、林产品等生物资源优势,开发以地方名特食品、彝族菜肴、风味小吃等为主的特色餐饮文化,推动建立高、中、低档次相结合的旅游餐饮体系;四是大力开发以彝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彝族药品等为主的具有便携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旅游商品,提高全市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五是进一步培育做强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旅游企业,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旅游企业,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三)推动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按照景区融入城市,城市变成景区的理念,以彝人古镇、彝海公园、茶花谷等重点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休闲娱乐中心和旅游购物场所,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彝族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宜居、宜赏、宜游、宜商的特色旅游城镇;二是推动旅游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增加旅游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重点巩固彝人古镇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福塔文化园2个文化主题园,推出一批以《太阳女》为代表的文艺精品节目,使之既能满足旅游团队演出的需要,又能满足送戏下乡演出服务群众的需要;三是推动旅游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以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结合全市特色村庄和生态农庄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特色旅游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以紫溪山片区、情人谷片区、中本片区农家乐为重点,提升改造创建20户农家乐,着力打造具有更高档次和水平的乡村庭院旅游产品,使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舞台;四是推动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全面开展绿色旅游企业创建工作,将紫溪山创建为生态型景区,将彝人古镇景区创建为循环型旅游度假区,鼓励旅游者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倡导低碳旅游,形成文明健康、节能环保的消费方式。

(四)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一是加大楚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推广和传播,使“风情彝 乡·魅力楚雄”旅游形象主题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内涵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健全;二是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按照“巩固传统市场、提升新兴市场和拓展潜在市场”的原则,重点拓展昆明、攀枝花等重点客源市场,加大对成都、重庆、上海以及港澳台客源市场的宣传营销力度。三是建立专业化的营销渠道,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充分利用和借助省内专业旅游营销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的力量,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需求,广泛开展多层次的促销活动,不断提高旅游营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整合节庆资源,创新旅游节庆产品开发,丰富旅游节庆内容,巩固提升培育火把节、茶花 文化旅游节、樱桃节三大品牌节庆,真正发挥节庆拉动消费的重要作用。

(五)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服务、大管理”的理念,进一步整合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积极构建“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旅游市场监管由单一部门发挥作用向多部门共同发挥作用转变;二是加大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企业标准化宣传及评星定级工作力度,规范产业发展,提升行业服务品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结合旅游交通建设和《全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提升改造一批星级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购物商店、旅游标识牌、旅游广告宣传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四是以“智慧旅游”为切入点,开展智能景区示范点建设,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建立楚雄市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五是落实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六是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工作,建立旅游经营者诚信等级认定、信用监督和行业失信惩戒制度,引导企业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注重质量与诚信的发展方向转变。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培训“四大工程”。一是培养一批思路开阔、务实创新、熟悉旅游业发展、具有宏观决策能力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形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二是实施“星级导游员”培训工程。规范导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星级导游员选拔、培训、使用、管理、激励等机制,培育一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优秀导游人才,充分发挥高星级导游员的宣传、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实施“名师、名厨、服务明星”工程。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以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餐饮、乡村旅游等旅游企业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一支技艺精湛、能够全面支撑旅游业服务品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四是实施“一线员工”职业素质提升工程。以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加强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推进多层次职业技能竞赛,全面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建设一支职业操守好、操作能力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充分展示我市旅游形象的一线服务人员队伍。

(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云南省旅游条例》,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旅游执法力度,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一是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违法行为查处信息共享和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全市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构建设,搭建起以州级96927旅游投诉专线电话为中枢,以市级旅游投诉机构为支撑、覆盖全市各个旅游消费环节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二是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力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引导旅游者文明出行、健康旅游、理性消费和友好交往,积极引导楚雄市民树立旅游意识,主动参与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营造文明、祥和、安全、有序的旅游大环境;三是加强旅游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旅游要素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按照大旅游、大统计的思路,把老城区、开发区的旅游要素统计工作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便捷化推进。

五、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调整充实楚雄市旅游产业协调领导小组机构,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统筹推进旅游业开发建设工作。实施楚雄市重点旅游项目目标责任制,将旅游产业发展列为督查重点,及时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推动重点项目及重要工作落实。

(二)创新管理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原则,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权责统一、精简高效、协调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旅游产业政策支持、产业调控、产业统筹、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职责,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力量,推动由单一的行业管理向产业促进和综合协调方向转变。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旅游规划、项目建设、形象推广、市场监管、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每年安排一定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旅游产业发展。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四)保障项目用地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优先布局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在省州下达我市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保障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可依法优先予以申报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与旅游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取作价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

(五)完善规划体系

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健全规划编制和评价体系,完善规划实施保障制度。修编《楚雄市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楚雄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把文化特质、民族元素、历史积淀、自然山水融入到城乡建设中,培育好我市文化旅游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