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清廉楚雄”建设深度融入文旅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立足行业特色与资源优 势,创新探索“清廉+文旅”融合模式,通过教育思“廉”、文化助“廉”、载体推“廉”三维发力,持续筑牢廉洁文化宣传阵地,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一、“廉旅”融合创模式,让清风随旅入人心。
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以“红廉资源”为基、“旅游线路”为脉,构建“廉旅”融合新场景,让廉洁文化在山水间自然流淌。 在精品线路打造上,该局整合文化风情、康养休闲、美丽乡村等特色资源,推出18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红廉教育”主题线路尤为亮眼。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楚雄段)、西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吕合镇太邑村红军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串联起市图书馆、子午镇云龙教育基地等文化阵地,通过组织参观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厚植廉洁初心。
与此同时,“云端”廉旅新模式拓展了传播边界。紫溪彝村将廉洁文化主题广场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实现“云展示”“云打卡”;彝人古镇等景区嵌入“廉洁文化景观”,让游客在漫步中潜移默化接受廉洁熏陶。“线上+线下”的联动,形成了“以廉促旅、以旅带廉”的良性循环,让廉洁文化和旅游体验同频共振。
二、文化赋能传清风,让廉洁故事接地气。
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深耕本土文化土壤,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廉洁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专业文艺力量带头发力,市艺术团创作的花灯小戏《局长的家事》亮相全省新剧目展演,小品《彝秀清风》登上州级汇演舞台,用“看得见、听得懂”的艺术形式,让廉洁理念更贴近生活。全市141支业余文化团队则成为基层宣传主力,骠川花灯传承协会、彝剧表演队等深挖本地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创作出一批通俗易懂的作品,通过“送戏下乡”“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等活动,将廉洁故事送到田间地头。
丰富的文化活动更让廉洁氛围浸润城乡。演唱会、音乐节、广场舞大赛、“天天火把节”、四季“村晚”等活动中,廉洁主题的歌舞、彝剧、花灯轮番上演;廉政书画展、全民阅读、非遗民俗活动等载体,让“说廉、唱廉、演廉、扬廉”融入日常,推动廉洁文化在民族传承中广泛传播。
三、阵地联动强实效,让廉洁种子广扎根。
从城市到乡村,楚雄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多元阵地为依托,让廉洁文化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公共文化场所,市文化馆、图书馆及15个乡镇分馆、154个基层文化服务点,通过廉洁主题书法绘画巡展、诗歌朗诵、红色故事汇等活动,营造“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社会风尚。东瓜镇庄甸社区朱洗冲文化空间等“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更让廉洁文化有了“看得见的阵地”。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楚雄段)成为廉洁教育的重要窗口。这里不仅与市委党校合作开设廉政培训课程,还是机关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热门基地,非遗传承人化身“廉洁宣传员”,在“彝族火把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场所展示清廉主题作品。今年以来,该阵地已接待主题党日活动90余场次,3800余人次,服务市民群众免费参观1.3万余人次。
据统计,1-6月,楚雄市共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838场次,其中:线下1657场次,线上181场次,惠及群众68.09万人。开展送戏下乡60场次惠及观众8.23万人(其中:线下5.73万人,线上2.5万人);戏曲进乡村44场次,惠及观众3.86万人;文化知识和文化队伍人员培训223场次,培训人员22461人。一系列举措让廉洁文化在楚雄大地落地生根,为“清廉文旅”建设绘就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