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cxstytj-/2023-1201002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22-12-23
发布机构: 楚雄市教育体育局 生成日期:
称: 2022年楚雄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工作情况报告
号:

2022年楚雄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工作情况报告

发表时间:
字体:[    ]

2022年楚雄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提质增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一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1次,以视频会议方式组织校园长书记参加省州市警示教育大会4次,组织收看警示教育专题片200余场次,组织200余人参加庭审现场警示教育1次。二是强化“三不腐”一体推进。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组的监督,强化对巡视巡察、审计、日常监督检查等反馈问题的整改和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情况的监督。召开“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4次,试点学校现场会1次,选树4所学校为试点。三是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扎实开展纪律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召开动员会议150场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303场次,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6051份,2207人参加专题研讨,开展警示教育116场,2192人开展交心谈心,开展专题党课72场次。

(二)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一是教育指标稳步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7.20%,分别高于全省、全州6.97、5.1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6.66%,分别高于全省、全州9.5、7.9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19%,分别高于全省、全州3.95、0.52个百分点。2022年高考(不含艺术特长生)600分及以上70人,一本及以上人数513人,本科及以上人数1917人。二是“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实现作业“减量提质”,依法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学科类培训及无证照148家全部关停。开展课后服务学校142所,参与学生5.45万人。楚雄市“双减”典型经验在省级会议上做交流,鹿城小学《用“六个五”系列课程做实劳动教育》入选全省各地落实“双减”典型案例。三是素质教育进一步夯实。成功举办楚雄市第四节师生书画摄影比赛。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鹿城小学获2022年度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提名,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课外活动,组建专业心理团队深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鹿城小学、东瓜镇中心小学荣获“全国百佳校园大课间优秀单位”。

(三)队伍素质不断优化。一是以“六个一批”促激发教师活力。扎实推进教职工县管校聘改革工作,82名教师在片区内完成了二轮竞聘,4名教师在第三轮竞聘中成功。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改革,初步实现党总支校长书记分设、党支部书记校长一肩挑目标要求。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4人,高中紧缺学科教师公开招聘32人,事业单位招考教师35名,特岗教师按程序转为普岗20人,分批次组织50余名校级领导和后备干部到省内外培训学习。二是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选派34人参加云南省第七期、第八期“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组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圆满完成楚雄市第三届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开展送培下乡活动,送培到校524人次,完成楚雄市第三届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培育“楚雄州名校长”5名,“楚雄州名教师”20名,“楚雄州名班主任”20名,评选楚雄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各100名。

(四)民生保障明显改善。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依法依规加强对86所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协助20家校外培训机构依法审批,协调降低风险保证金10万元。二是经费保障有力有序。拨付学生资助资金2404.03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54.606万元,争取彝州春暖爱心社资助金44.7万元,申报雨露计划资助金154.7万元。三是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实施阳光招生,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教育公平,全力做好2917名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就便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在校率100%,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学生入学率达90%以上。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施教育体育系统工程建设项目84个(其中在建项目45个,已完工项目39个),含代建及“投、融、建”项目,累计概算总投资9.91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14所,新建校舍及运动场地等面积达120084.05平方米。

(五)安全底线更加牢固。一是疫情防控常抓不懈。辖区268所学校严格按照“一校一案、 一校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二是安防建设不断完善。实现专兼职保安配备、校园封闭式管理、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护学岗设置四个100%。三是防溺水工作抓实抓细。完善防溺水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开展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增加学生防溺水知识和提高游泳技能,受益学生4577人。四是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组织10轮校园周边安全检查,全面消除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及师生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开展。五是校园食品安全护航成长。推进“互联网+6T实务管理和+明厨亮灶工程”,实施“6T”实务管理学校236家,达标216家。六是学生个人极端事件有效遏制。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色”管理机制,加大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力度。七是道路交通安全深入人心。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严格上、下学值班带班制度,执行“小红旗”路长制及“一带、一帽、一条”要求,共同守护道路交通安全。八是校园欺凌防范有效化解。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校园暴力恐怖应急预案,确保学校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楚雄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教育效果明显,社会效益明显。

(六)体育工作缤纷出彩。一是做实项目建设规划。东兴体育公园、老体协综合楼及消防通道等附属工程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完成楚雄“滇中体育小镇(高原体育中心)”、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皮划艇训练基地、多功能体育馆建设项目、滇中楚雄国际体育五星级商务酒店建设项目5个规划。完成体育公园申报8个。二是学校体育欣欣向荣。与云南省足协举办2022年云南省女子足球后备梯队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云南省U09、U10、U11女子足球队委托楚雄市建队,楚雄市足球改革发展工作经验在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交流,北浦小学、鹿城小学、东瓜镇中心小学被授予“云南省体操协会梯队训练网点共建单位”。在楚雄州2021-2022年度青少年校园三大球二小球州级总决赛中,包揽小学、初中、高中男女足第一名。三是社会体育再创新高。楚雄市公共体育场和老年体育健身中心全面融入国家体育总局数字控制中心。配合州民宗委、州教体局备战组队参加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4枚金牌、2枚银牌;携手市残联组队参加楚雄州第七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获单项17枚金牌。组建5个项目代表队117人参加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体操比赛,共获7枚金牌、8枚银牌、16枚铜牌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其中青少年足球比赛男子甲组获金牌1枚,铜牌1枚;举办第九届云南牛人家庭马拉松比赛。四是老年体育蓬勃发展。举办楚雄市第一届“火把杯”气排球邀请赛,在云南省十一届健身气功交流赛中获得2个集体项目第三名、1个个人单项第二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全州老年人气排球比赛包揽男女队第一名。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部分学校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不充分,违反师德规范的现象没有彻底消除;二是学前教育公办园少、民办园低小散等问题依然突出;三是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区域性失衡,“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四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专业建设等仍需要加强;五是普通高中高考优生率和一本率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要求差距较大;六是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聚焦党的建设筑根基,奋力答好党建引领担当卷。一是扛稳抓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员教师“三培养”机制,注重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优化班子结构,全面启动教育系统基层党支部“党员积分制”建设,实施党务、政务两公开,组织开展基层支部书记党建述职评议,推进中小学党建规范化建设。三是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向基层学校延伸,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中整治教育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整治文山会海、工作留痕等问题。

(二)聚焦教育公平促发展,奋力答好教育提质品质卷。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促进学前教育增量扩容,共同缓解城镇化加快、“三孩”政策全面实施后空前加重的学前教育压力。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好控辍保学成果,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县管校聘”改革为抓手,针对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推动教师交流轮岗。三是推进高中教育提质增效发展。积极研究和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坚持政策导向抓改革、抓教学。用好东西部协作重要平台,继续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临沧一中等学校的合作,更大力度引进先进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引领带动全市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资源。

(三)聚焦队伍建设强素质,奋力答好树人正己人才卷。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增强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涵养高尚师德,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切实加强书记、校长队伍管理培训,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不同形式、级别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三是持续深化“三名工程”。发挥工作室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大名师推优力度,重点培养推出一批专家学者型名校长、名师和名班主任团队,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聚焦学校规划谋宏图,奋力答好服务保障暖心卷。一是尽快出台《楚雄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二是加快鹿城镇中心幼儿园、西城幼儿园(分园)、新苗幼儿园(青龙幼儿园)、彝海小学、青龙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思源实验学校改扩建项目。做好村完小、幼儿园校舍维修、食堂改造、校园文化提升等工作。三是加快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迁建项目、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选址和建设用地协调相关工作。

(五)聚焦安全保障守底线,奋力答好校园安全守护卷。一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续推进,常抓不懈。二是紧绷校园安全稳定这根弦。着力防范化解教育领域重大风险,针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夏季溺水、校园欺凌等突出问题狠抓隐患排查,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最和谐的场所。三是强化意识形态领导。动态把握师生精神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科学研判形势,做好思想引导,防控错误思想对校园的侵袭和渗透。

(六)聚焦体教融合示范市,奋力答好协调发展健康卷。一是激发群众体育活力。积极申报争取实施新建楚雄市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等17个重点公共体育项目,努力争取实施乡镇及以下168个社会类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项目。力争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和其他公共体育设施实现100%向社会开放。二是增强校园体育能力。持续推进体育中考改革,统筹好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和学生健康体检指导工作,健全学生体育联赛机制,谋划开展中小学生运动会、篮球、足球、啦啦操等项目体育联赛、小学生游泳普及工作;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持续做好U09、U10、U11女子足球训练工作。三是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充分发挥“体操之乡、足球之乡”的优势,加强青少年体操、足球队伍建设,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持续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着力打造体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