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曹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楚雄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教育部于2024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32号)、2025年印发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教监管厅〔2025〕1号),云南省教育厅于2025年印发《云南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措施的通知》(云教发〔2025〕10号),楚雄市教育体育局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推进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相关工作,目前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楚雄市辖区内共有各类学校286所,在校学生153549人;其中市属学校263所,在校学生81999人。楚雄市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科学是基础、科技是应用、电化教育是工具、信息化是手段、人工智能是前沿”的理念,不断提升科学教育,利用好电化教育这个工具,以人工智能为前沿引领,开展多样化的科技教育活动,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今年《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荐省级基础教育有关实验区实验校文件的通知》要求,楚雄市教育体育局积极申报1个全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和5所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目前申报材料已提交至省教育厅,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建设教育强国战略部署,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储备人才,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培育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目前,已草拟《楚雄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实施方案(2025—2030)(试行)》,正在报审中。
二、具体办理落实情况
(一)关于曹芳委员提出的分学段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意见建议
分学段推进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已撰写进《楚雄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实施方案(2025—2030)(试行)》草拟稿中的工作目标。具体是构建德才兼备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系统推进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以落实课程实施为抓手,充分利用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专栏,选用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优质读本,普及人工智能基本知识。指导好高中学校开发探究性课程(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初中学校开发项目式普及课程(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小学开发兴趣启蒙课程(低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高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实施。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开足开齐信息科技、科学、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全市四年级、七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地方课程,保障每周1课时(可结合科技教育等相关内容组织教学),指导各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每学期不少于4个课时。
(二)关于曹芳委员提出的增加群众身边人工智能服务机构供给的意见建议
1.打造实验学校。通过推进楚雄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总结成熟经验、强化工作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目前,按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楚雄市向省厅申报1个实验区和5家实验校。2.丰富交流活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案例和应用场景征集与评选活动,遴选形成一批优秀案例和典型场景。筹办人工智能科技节、人工智能作品展、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展示等多样化交流活动,在楚雄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设置人工智能教育专区。3.营造教育环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联合多方社会力量拓展活动交流平台,加强家校社合作共育,引导学生在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感知、体验人工智能,掌握必要的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人工智能素养,涵养科学探究精神,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4.拓宽推广体系。积极创设良好的人工智能学习环境,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夏令营、研学活动、讲座、展览等活动。充分利用年度科普日在各学校举办校园人工智能作品展、开展人工智能比赛、组织人工智能社团,丰富学生的人工智能体验与实践,全面培养学生探究、沟通、创新和协作能力。
(三)关于曹芳委员提出的引进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建议
市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会同分管人事领导认真研究人工智能学科教师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工作。按照《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办法的通知》(云组发〔2016〕12号)、《关于印发楚雄市教育体育、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市才组〔2022〕1 号)等文件要求,202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年计划招聘2人,2025年计划招聘人工智能教师10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将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原则,逐年扩大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学科教师招聘比例。
三、下步工作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快《楚雄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实施方案(2025—2030)(试行)》的报审与实施进程,确保分学段课程设置落地。督促各义务教育学校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严格开足开齐信息科技等课程,保障四年级、七年级每周1课时的人工智能地方课程,并指导中小学每学期完成不少于4课时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着力普及人工智能知识。
二是推进实验校建设与交流活动开展。精心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案例和应用场景征集评选活动,广泛收集优秀案例与典型场景。按计划筹办人工智能科技节、作品展、课堂教学展示等交流活动,并在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设置专区,促进校际间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整体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多提宝贵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