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楚雄市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关键之年,楚雄市委、市政府将殡葬改革和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列为重点工作,把殡葬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全力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楚雄市坝区乡镇3月1日起顺利执行火化并入公墓安葬,为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
强化工作统筹协调。调整充实了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全市殡葬改革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健全完善改革政策。印发了《关于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通知》、《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理顺了我市殡葬改革工作机制,确保了工作从上到下有人抓、有人管,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推动殡葬改革的带头作用,真正把各项殡葬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动员,形成浓厚氛围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事关民生保障,事关生态文明,事关乡村振兴,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人。楚雄市依托各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及挂村干部、加强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引导,召开专题群众会、户长会做集中宣传、发放殡葬改革宣传册10余万份,下发殡葬改革政策汇编、殡葬改革公告等音频资料600余册,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广播轮流发布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殡葬改革管理的通告。
三、加快公墓建设,解除后顾之忧
推进生态公墓建设,积极倡导树葬、花葬、草坪葬、盆景葬等绿色环保葬法,投入300余万元,新增草坪葬墓穴390座,花葬区10座,树葬区1座400平方米,普通墓穴563个,为推进楚雄市殡葬改革打牢了发展和服务基础。集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下拨资金458万元,共规划建设1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1个城市经营性公墓,总规划面积4058.38亩,一期建设372.45亩,覆盖全市60余万人。目前已建成可投入使用7个,如期实现3月1日起坝区乡镇全面实现火化并入公墓安葬的殡葬改革工作目标。
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推动党员干部强化标杆意识,从自家做起,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带头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从严控制红白事规模,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抓群众自治。推动各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突出移风易俗、敦风化俗的要求,健全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全市15个乡镇154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并为群众提供服务,覆盖率达100%。抓建章立制。根据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婚礼、葬礼标准、流程,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目前,全市2877个村民小组中,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的有2482个,纳入率达86.3%。抓满意度调查。抓好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向全市15个乡镇发放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表,发放调查表2650份,满意率达97.6%。
五、重拳出击,积极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以乡镇为单元,开展“三沿六区”违法违规私建墓地细致摸排,建立详实台账。组织民政、公安、城市管理、林草、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乱埋乱葬情况排查,共排查墓穴8253个;取缔3家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厂家,查封5个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摊点;着力整治生产销售纸扎祭品、在公共场所和公路乱燃乱放等祭祀陋俗,文明节俭治丧和低碳祭扫渐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