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楚雄市基层委员会:
你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楚雄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众创空间“精准帮扶”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针对城乡劳动者及小微企业缺乏经济能力和管理经验的实际,我们充分发挥政策合力,以电商创业为重点,努力培养电商型人才,大力宣传创新创业优秀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创新创业。努力创建集“办公、仓储、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全市现已建成省级创业园2个(楚雄州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楚雄州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园)、省级众创空间1个(启迪K栈众创空间)、省级校园创业平台1个(楚雄技师学院校园创业平台),入住创业园区孵化的企业261户,入驻创业团队共享受创业贷款、“两个10万”、云岭大学生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资金800余万元,入住团队经营收入达1.14亿元,孵化成功78户,带动就业1282人,孵化成功率达30%。
一、针对“精准帮扶,有效发挥政策的向导作用”的建议。目前我市主要做法是:一是强化政策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坚持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激发发展潜能,降低创业创新门槛。不断建立和完善创业创新体系,推进创业创新政策资源整合,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新格局。二是加大资金扶持,降低创业创新成本。针对创业创新缺乏启动资金的问题,我们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牵线搭桥,主动服务,努力为创业创新者解决实际困难。2017年全市“贷免扶补”成功扶持448人,放贷金额4319万元;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成功放贷321人,放贷金额3198万元,两项贷款共计扶持创业者769人,放贷金额7517万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三是搭建创业平台,助力创业创新。顺应创业创新发展新趋势,积极培育建立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空间、创新空间、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共享空间,降低其参与创业创新的成本和门槛。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创业孵化园或众创空间2个,争取到省级创业平台建设资金180万元。2017年全市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共入驻创业项目71个,举办各类创业创新活动20余场,组织培训、参观学习4000人次,入驻创业团队共享受创业贷款、“两个10万”、云岭大学生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资金200余万元,入驻创业项目涉及知识产权、软件开发、广告设计、文化传媒、农产品开发与销售等行业。下步我局将积极申报省级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和校园创业平台建设项目,争创省级示范园区、空间和平台,形成一批专业楼宇、创业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加强创业群体孵化和培训,拓宽创业渠道,优化创业环境。
二、针对“众创空间逐步建立股权长期收益模式”的建议
在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双创”的出现,是一股清流。但是,清者亦有浊的含混。指标化建设数量多、服务同质化、房租依赖和盈利不足、投资风险控制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缺乏等,均是当前众创空间存在的问题。
2017年4月楚雄州制定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创业创新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从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强化金融政策扶持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安排,为推进创业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组织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楚雄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总协调人、召集人和副召集人,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局,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工作。各级各部门强化政策协同、工作联动、齐抓共管,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下步我局将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创业创新发展新模式。构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市场引入风投资金、政策扶持小额融资的多渠道创业资金投入机制,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共同扶持企业,帮助青年创业者多方筹集资金。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加大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青年就业创业基金,多渠道助力各类群体创业创新。
三、针对“政策性无偿资助的支持方向,逐步取消对众创空间场地租金、固定资产以及网络、水电费用的支持性补贴,转为对成功培育孵化的创业企业并实现股权盈利的众创空间的奖励性补贴”的建议,局将采取三项措施推进工作。
一是整合孵化服务平台,加强对孵化服务机构成功案例的总结和推广。当前对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不可谓不大,建设、购置或租赁办公场地补贴,水电、网络费用和购置科研辅助设备经费补贴,空间运营经费资金支持,以及各项有关地方经济贡献、获得融资、获得人才荣誉等指标的奖励等,对支持众创空间在地方发展有积极作用。众创空间建设越来越多,质量参差不齐,在指标化的政策导向下,混杂了不少缺乏实质孵化能力的空间载体,同质化问题严重。下一步要做到整合提高。
二是对于众创空间的优惠支持将以阶段性考核为准,限制众创空间盲目发展。对于孵化能力仅停留在提供空间载体和基础服务内容的孵化器1.0或2.0版本的,限制其规模扩张,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真正以孵化项目为目的并具备实质孵化能力的服务机构上。
三是对众创空间进行综合孵化平台和专业孵化平台分类,综合孵化平台由园区承担,提供综合服务,政府在示范性园区支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孵化平台由专业机构承担,民营承办为主,形成特色的创业服务生态系统,提供差别化服务。
楚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