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楚雄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国务院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全局紧扣目标短板,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全市县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重点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据测算,今年1至3季度,全市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302.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5%,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GDP)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74%,占比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主要特点:
从传统产业板块来看“两增一平”,其中:烟草及配套产业增长9.6%,增速较上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18.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建筑建材业增长19.1%,增速较上半年回落7.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20.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能源冶金化工增速持平,占GDP比重同比下降0.4%。生物医药及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食品产业“一增两降”,其中:高原特色农业增长10.1%,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分别下降4.1%和12.1%,占GDP比重同比分别增加0.8个百分点和减少0.5、0.6个百分点。文旅+商贸产业“两增两降”,其中:商贸物流业增长8.2%,文化旅游业增长0.7%,占GDP比重同比分别减少4.4和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板块“一增一降”,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6.9%,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下降27.2%,占GDP比重同比分别减少0.4和0.1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各重点产业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发展步伐,促进了有限资源和优势的整合,烟草及配套产业、能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并驾齐驱为经济总量贡献了主要份额,分别实现增加值74.78亿元、31亿元、82.75亿元和45.3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分别达到18.32%、7.59%、20.27%和11.11%。
二、重点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表现
受资源利用有效性、环境保护整改和能耗管控措施的影响,二产中部分重点行业生产支撑性恢复困难,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自2月份以来产出持续下降,卷烟生产已基本完成全年计划,烟草及其配套产业难于为继,全市非烟行业及整个工业经济处于低迷徘徊状态。建筑业受投资项目支撑不足影响,产出同样不容乐观。第二产业在三季度“攻九成”中对GDP拉动作用乏力。
三、工作思考及建议
现阶段重点产业要获得突破性发展,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思想理念和创新性制度保障。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首要动力。我们需要联系工作实际,要树立冲破各种制约新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的信心和勇气,下沉坐实工作目标与规划。一是建立工作目标推进责任单位清单制度,通过此举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加快我市重点产业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二是加快推进工业大麻项目落地,成立发改、工信、公安、市场监督、财政、税务、自然资源、农林水等为主要责任单位项目推进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落实项目推进工作,尽快让项目落地形成产能,产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