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楚雄市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重大发展机遇,打牢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活力快速提升。
一、“十三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情况
(一)收入情况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由2016年的30858元增加至2020年的40313元,绝对量增加9455元,累计增长30.6%,年均增长6.9%。增幅最高为2016年的9.1%。
从收入结构看,四项收入全面增长:
——工资性收入21422元,绝对量增加4134元,累计增长23.9%,年均增长5.5%。
——经营净收入1149元,绝对量增加593元,累计增长106.7%,年均增长19.9%。
——财产净收入5745元,绝对量增加2094元,累计增长57.4%,年均增长12.0%。
——转移净收入11997元,绝对量增加2634元,累计增长28.1%,年均增长6.4%。
(二)支出情况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增幅先升后降,由2016年的19978元增加至2020年的32523元,绝对量增加12545元,累计增长62.8%,年均增长13.0%。增幅最高为2018年的27.1%。
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快速增长:
——食品烟酒支出7809元,绝对量增加2165元,累计增长38.4%,年均增长8.5%。
——衣着消费支出2292元,绝对量增加1204元,累计增长111%,年均增长20.5%。
——居住消费支出7415元,绝对量增加2479元,累计增长50.2%,年均增长10.7%。
——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支出2209元,绝对量增加624元,累计增长39.4%,年均增长8.7%。
——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5378元,绝对量增加3481元,累计增长183.5%,年均增长29.8%。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944元,绝对量增加402元,累计增长15.8%,年均增长3.7%。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828元,绝对量增加1776元,累计增长86.5%,年均增长16.9%。
——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647元,绝对量增加414元,累计增长177.7%,年均增长29.1%。
二、“十三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特点
(一)收入的特点
“十三五”时期,楚雄市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四项收入呈现全面增长态势。
1.工资性收入支撑有力。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3%左右,是我市城镇居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7%。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期末占比较2016年下降2.9个百分点。
2.转移净收入增长平稳。转移净收入年均增长6.5%,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基本相近,占比基本稳定,保持在30%左右,是我市城镇居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9%。
3.经营净收入增长迅速。经营净收入年均增长19.9%,增幅位列四项收入之首。期末占比较2016年提高1个百分点。
4.财产净收入比重上升。财产净收入占比呈逐年递增态势,期末占比较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在四项收入中提升最快。
(二)支出的特点
“十三五”时期,楚雄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增长迅速。
1.消费占比稳中有变。食品烟酒消费、居住消费占比稳居消费支出的主体地位不变,但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食品烟酒消费、居住消费期末占比较2016年分别下降4.24个、1.91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消费涨势最猛,期末占比较2016年增加7个百分点。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期末占比较2016年分别下降1.1个、3.7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占比呈波动状态。
2.生存型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2020年生存型消费占比53.9%,比2016年下降4.5个百分点,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占比上升4.5个百分点,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恩格尔系数为24%,较2016年下降4.3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3.消费增速快于全省、全州平均。2016年—2020年楚雄市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分别比全省、全州快5.8个、5个百分点。衣着消费、交通和通讯消费、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增速最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5%、29.8%、29.1%。
4.消费倾向远高于全省、全州。2020年楚雄市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为80.7%,分别高于全省、全州平均15.2个、9.4个百分点,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三、存在问题
(一)收入增速慢于全省、全州平均。2016年—2020年,楚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低于全省、全州0.1个百分点。
(二)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2016年—2020年,楚雄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绝对量增长4134元,累计增长23.9%,年均仅增长5.5%,年均增长率分别低于全省、全州3.1个、2个百分点。
四、政策建议
(一)抓实稳增长政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保持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优化税费政策,减负降税,促进居民投资和消费,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提高就业创业热情;三是优化财政支出,加大对农林水利、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支出;四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搭建就业培训的服务平台,针对性地开展实用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多渠道保障就业。
(二)建立工资性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夯实居民收入基础。一是加大政策性增资力度,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合理的工资增长长效机制。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稳定就业环境。三是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经过培训的劳动者在规模、结构上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劳动力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