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反复等不利影响,楚雄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8815万元,同比增长5.8%,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一、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种植业发展态势稳定。实现农业产值308898万元。全年粮食产量214075吨,增长0.3%;蔬菜产量18.39万吨,增长4.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4.4万亩,增长2.4%。
(二)林业平稳发展。实现林业产值69705万元,其中,林产品采集实现产值50940万元。主要林产品采集:核桃16914吨,增长6.69%;松籽61.6吨,增长12.79%;板栗212.2吨,增长3.62%;花椒107.3吨,增长5.94%;野生菌采集3526.6吨。全市造林面积19516亩,下降62.16%;幼林、成林抚育管理242600亩,增长27%;零星植树589.6万株,增长2.61%。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好转。认真落实各项稳产保供政策措施,各类养殖健康发展,实现牧业产值241765万元。
(四)渔业生产稳定。2020年水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有力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实现渔业总产值11204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楚雄市由于受资金缺乏、地理环境限制,设施农业规模偏小、科技服务设施农业的能力偏弱,农业设施现代化推广不足,农业科技水平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乡村从业人员减少,劳动力资源短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力度加大,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乡村劳动力呈现数量短缺、老龄化趋势,同时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制约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较大。除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外,蔬菜水果、核桃等经济作物以及生猪等畜禽产品的价格起伏波动大,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生产行情和市场变化多端,农民增收基础不稳固,影响农业稳产扩产。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仍不明显,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农产品优质率、加工率较低,产业链条短。
三、下步建议
(一)加强疫情防控,稳定农业生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生产防疫两手抓,统筹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工作,确保“两手抓、两促进”。抓实春耕备耕,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稳定农业生产。
(二)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乡镇、村和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性,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认真抓好小春生产,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调运调剂,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稳定农资价格。
(三)稳定农产品价格,加大产销对接,确保流通正常。充分发挥价格对生产的调节作用,体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各乡镇和涉农部门要敏锐把握市场信息,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向广大农户提供便捷、及时、正确的生产和销售导向信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调整种养殖结构,有效规避风险,保证种养殖户利益,畅通流通渠道,真正实现种养殖户和市场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