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以来,楚雄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各行业及时复工复产,农业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036万元,同比(下同)增长0.4%。
(一)蔬菜产量向好。一季度全市实现农业产值14030万元,增长4.1%,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7171亩,增长4.5%;产量55665吨,增长6.2%,为农业经济平稳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林业生产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林业产值1175万元,增长7.4%。全市造林面积9138亩,增长30.5%;幼林、成林抚育管理105950亩,增长8.7%;零星植树43万株,下降34.7%。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堪忧。一季度全市实现牧业产值64505万元,下降4.5%。生猪出栏90357头,下降24.6%;牛出栏12643头,增长5.2%;羊出栏36197只,增长5.2%;家禽存栏88.26万只,增长6%。生猪出栏大幅下降,影响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四)渔业产量回升。今年以来水产品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有力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发展。一季度实现渔业总产值4172万元,增长40.8%。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差。一是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影响农业生产。近年来,干旱、洪涝、低温等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农业生产的变数越来越大。二是现有水库设施多为土石坝结构,一旦遇到长时间干旱后又降雨,容易渗漏、滑坡或溃裂,蓄水养水能力较差,农业旱涝保收能力不强。多数田地布局零散纷乱,缺乏科学合理的配套排灌设施,导致涝不能排、旱不能浇,综合生产能力较差。
(二)畜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疫情防控工作亟待加强。一是畜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的影响,产能明显不足,且抗风险能力差。尤其是生猪价格暴涨暴跌,农户凭借自身的判断和经验很难准确预测市场行情,投资养殖的风险加大,农户养殖意向难以明确,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二是畜禽生产结构不合理,养殖效益起伏不定。全市畜禽分散饲养比重大,标准化程度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散养户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提前预判,畜禽养殖效益时有波动。特别今年以来仔猪价格持续走高,调运困难,大部分农户无法购买到仔猪,可谓是“一仔难求”,加上饲料价格略有上涨,养殖户利润空间很小,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导致养殖户补栏不及时,直接影响到上半年乃至全年的生猪发展。
(三)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较大。除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外,蔬菜水果、生猪、核桃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起伏波动大,生产行情和市场变化多端,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较大。
三、下步建议
(一)加强疫情防控,稳定农业生产发展。当前,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开展,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要保障防护物资和农资的供应,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资市场调控体系,加强对化肥、种子、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监管力度,控制价格上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建立公平竞争、管理有序的农资市场,为春耕保驾护航。二是积极主动抓好疫情期间农业生产,特别是促进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实现稳生产、保供应、促外销的良好局面。三是抓好抓实指导引导,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做好农产品市场预测预警分析,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一是要严格保护耕地,在此基础上稳定和提高粮食、蔬菜、烤烟等作物生产能力。二是要大力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灌溉和旱涝保收面积。在今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的因素,提高相应的建设标准,为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三)稳定农产品价格,加强产品流通,降低农户种养风险。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形成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实施配套、操作简单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充分发挥价格对生产的调节作用,体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敏锐把握市场信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向广大农户提供便捷、及时、正确的生产和销售导向信息,有效规避风险,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畅通流通渠道,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撰稿:马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