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市统计局 >> 统计分析及解读 >> 正文
号: 11532301015170483J/201811-00009 信息分类:
发文日期: 2018-11-16
发布机构: 楚雄市统计局 生成日期: 2018-11-16
称: 楚雄市2018年前三季度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楚雄市2018年前三季度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发表时间:
字体:[    ]

今年以来,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紧扣目标短板,精准施策,笃定打赢 “三大攻坚战”决心和信心,努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把握全局、精准发力,1-3季度,县域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健康可持续态势。

一、县域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回升




前三季度,楚雄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94亿元,增长8.1%,较上半年回升2.1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全州0.9百分点,增速排全省77位、全州7位。从地区上看,在滇中县域经济活动圈中(主要指滇中10县、市、区),经济总量楚雄市排9位,增速排5位。从结构上看,三次产业占比由2017年的7.4:51.5:41.1调整为7.9:48.9:43.2,一、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二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从增速上看,二产业增速分别快于三产业和一产业3.4和3.6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缓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23亿元,增长20.2%,增速高于全省个9.8百分点和全州1.9个百分点,排全州第5位。

(三)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78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

(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加快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同期增速5.5%回升2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增速6%回升1.5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省(12.5%) 5和全州5.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州第9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差距较大

前三季度,楚雄市县域经济总量与滇中10县(市、区)比较,体量偏小,差距较大,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官渡区的31.4%、红塔区的55.6%,接近大理市,排位在第9位,增长速度排位在10县(市、区)中居中位水平。从产业结构看,滇中10县(市、区),一二三产业结构有4个县市“二三一”结构突出,楚雄市位列其中。对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一、三产比重,打好“三张牌”以促进楚雄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

(二)进出口持续下滑

今年以来,受外部市场需求环境持续低迷影响,前三季度外贸出口持续下滑,据商务部门统计,1-9月楚雄市进出口总额1.37亿美元,同比下降48.1%,其中,出口额1.37亿美元,下降48.1%。

    三、当前我市县域经济运行现状启示及建议

(一)以“三张牌”为突破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县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统筹协调好城乡发展,缩小县域城乡间差距,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精准施策,楚雄市“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提出无疑找到了突破点。因此工作重点,首先是务必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针对性的施策,特别是做好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瞄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结合楚雄市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具体落实好《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8条措施的意见》,把措施下沉坐实落实到经济工作责任部门,努力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使县域经济在结构上能够更进一步统筹协调发展。

(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围绕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力打造“三张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举措,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面临的诸多困难问题。要持续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按照“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大举措、最佳环境”的要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现保护环境与保障发展的协调统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县域经济获得协调、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