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包含辖区内所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态和主要经济指标等信息资料的数据库。科学管理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有效开展统计调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也是紧跟“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服务企业发展,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现状
1、从行业看:全市第一产业法人单位1481个,占法人单位总数(下同)的13.94%;第二产业法人单位1172个(其中:工业单位501个,建筑业单位671个),占11.03%;第三产业法人单位7970个(其中:房地产单位356个,批发和零售业单位3227个,住宿和餐饮业单位541个,其它单位3846个),占75.02%。
2、从机构类型看:全市企业法人8967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84.41%;机关、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村(居)委会、其它组织机构共1656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15.58%。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单位主要以企业法人为主,其他法人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较小。
3、从地区分布看:全市法人单位中鹿城镇有4317个,占40.64%;东瓜镇有4272个,占40.21%;其他13个乡镇有2034个,占19.15%。
二、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不实单位数量多,核实填报难度大。楚雄市每季度待处理新增单位近1000家,新增单位逐年增加。一是企业注册条件相比之前宽松了许多,注册时门槛较低,导致企业注册数量大幅增加;二是有关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资料不完全准确。存在单位联系电话有错误、登记地址不详细、经营活动随意填写,行业划分不清楚等问题,导致名录库有序维护困难较大。还有一些单位属于“皮包公司”,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固定经营地点、没有固定办公人员、多挂有公司的名义,造成名录库单位数量虚多,核实工作量非常大。
2、注销单位难以及时剔除。名录维护注销单位主要依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提供的单位注销信息开展,但是部分注销企业登记十分消极,破产或停业之后不及时注销,未办理注销手续,使得已经关闭的企业在名录库中依然存在。
3、经济指标收集困难。部分单位注册后到正式营业还需一段时间,基本情况表中涉及的从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等关键经济指标难以统计。加之大多数单位属于民营、私营单位,办公场所流动性大,联系方式变动频繁,核实难度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部门信息与名录库指标部分统计口径不一致。例如部门的行政区划代码是六位,而名录库是12位;部分单位注册地址数据只填报到乡镇,而名录库里细化到了街道门牌号等;类似的情况都作为待处理单位中的一条变更内容。
5、名录库程序设置不完备。由于程序设置原因,名录库中大量企业基本信息比对变更,涉及的部分指标不能够由程序识别后自动变更,而必须要经过手动逐一变更操作才能完成,就楚雄市现在待处理单位有9251条,其中变更有8730条,这样大的工作量,由人工逐一处理实属不科学。
6、编制、民政部门数据还需要每季度人工收集后导入处理,不仅更新不及时,而且还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
三、建议
1、加强与部门沟通,完善数据共享平台。一是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其在企业信息登记指标填写时尽量与统计系统名录库指标口径一致。如增加部门数据指标中的九位行政区划代码信息、单位地址细化到门牌号、增加企业主要业务活动等信息,减少基层统计人员维护工作量;二是加大对企业生产情况的核实与清理,促使破产企业主动到相关部门办理注销手续,解决名录库中已消亡单位沉睡库中的问题。
2、完善名录库系统程序功能。建议上级统计部门,在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程序中,增加部分自动变更功能,解决手动更新问题,减轻基层基本单位维护工作量。
3、增加编制、民政部门数据衔接系统。建议上级统计部门进一步完善部门信息转换系统,按月或按季导入编制部门和民政部门数据,,使数据得到及时更新。
4、加大宣传与业务培训。一是要加大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各级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工作,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让被调查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到统计工作中来,减少实地调查难度;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和程序培训力度,使其熟悉业务、程序操作熟练,完成统计工作时能做到得心应手。四是加强地区间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沟通信息,不断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