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市场有效需求不旺的严峻形势,我市医药制造业克难奋进,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市医药制造企业2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05941万元,同比增长43.8%,从内部产品结构看,药品制剂中药饮片生产实现工业总产值178153万元,同比增长39.6%;原料药及植物提取物生产实现工业总产值5512万元,同比增长63.4%;天然保健品、健康产品生产实现工业总产值121935万元,同比增长51.7%;医疗器械及药用包材生产实现工业总产值341万元,同比下降75.7%。其中:
1.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2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03137万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工业增加值53841万元,同比增长38.2%(可比价增速,下同)。增速高于全市非烟增速14.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3个百分点。从行业内部结构看,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650万元,同比增长280.1%;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4002万元,同比增长20.5%;中药饮片加工业12375万元,同比增长35.5%;中成药生产业35934万元,同比增长38.4%;生物药品制造业803万元,同比增长2201.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77万元,同比下降76.3%。
2.规模以下医药制造企业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804万元,同比增长2.7%。
(二)主要医药产品产量增长平稳
上半年全市主要医药产品产量增长平稳,其中:中成药8038吨,同比增长37.2%;化学药品原药11吨,同比增长19.2%。
(三)重点制药企业拉动作用显著
上半年全市产值上亿的重点企业有8户,共完成产值246534万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业产值的80.6%,拉动全市生物医药业增长38.9个百分点。
二、楚雄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仍显不足
上半年楚雄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22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5.9%;实现工业增加值53841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4%。医药园区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制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实力弱,产业集中度不够,纳入统计的28户医药企业都为小型企业。加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一直处于以原料药材生产销售为主的低水平状态,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传统初级产品多,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二)企业盈利能力弱,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上半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172万元,同比增长64.2%,实现利润总额13347万元,同比下降20%,应交税金3248万元,同比增长153.2%。
(三)增长呈现高开低走态势,下降企业未从根本上扭转下降局面
上半年28户生物医药企业中,有5户产值仍然处于下降状态,即昆明市宇斯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分公司、云南极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楚雄健康产品有限公司、楚雄宝丰药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云南邦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别下降36.4%、50.7%、100%、75.9%、69.2%,云楚彝药有限公司、云南誉鑫医用包装有限公司未实现生产,直接影响了全市医药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促进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要充分认识医药制造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要充分发挥“楚雄州生物药业办公室”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各政府职能部门的资源,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在产业政策、重大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医药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落实好已经实施的各项产业政策,针对医药制造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制定和完善一批产业扶持政策。
(二)发展规模经济,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
医药制造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要找准楚雄医药制造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基础差等客观存在问题根源,采取财政贴息、补助、政策调控等多种方式,鼓励省内有发展潜力的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做大做强,围绕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构建产业链的思路,推动中药、原料药、大健康产品等形成产业集群。
(三)抓好医药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反映经济动态
做好药业监测工作,做好情况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异常及时跟踪,力争把困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继续抓紧抓好对制药企业的帮扶督促工作,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及时了解掌握市内制药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解决,确保企业健康稳步发展。首先要尽快扭转5户负增长企业下降局面,力争第三季度扭负为正;其次要督促已建项目但未开工生产的云楚彝药有限公司、云南誉鑫医用包装有限公司尽快开工生产,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增添强有力后劲,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强化项目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已签约项目尽快实现落地开工
促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实现投产,及时帮助解决云南龙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搬迁建设、=以及随国家新版GMP认证标准提升对生产条件进行改造的医药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在扩大生产经营中良性发展,更好的带动招商引资,拉动工业投资,带动当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