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政策优势,增创发展成效,深入破解瓶颈,全市经济主要指标质态良好,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趋好的积极变化。但是当前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有待进一步化解,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尚不强健。最后两个月,仍需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10月,全市经济延续了前三季度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主要呈现“七大亮点”、“两大不足”。
(一)“七大亮点”:规上非烟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规上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财税收入形势向好,增速加快;金融运行稳健有序;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持续快速增长。
1.规模以上非烟工业快速增长。1-10月,全市规模以上非烟工业实现增加值33.17亿元,当月增长15.3%,累计增长21.5%。规上非烟工业增速已连续9个月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增长势头强劲。1-10月,全市8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9户非烟企业产值超亿元,71户非烟企业产值实现增长,其中45户非烟企业产值增速超过20%。
2.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迅猛。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98亿元,同比增长31.3%,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一是从产业投向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7.62亿元,同比增长156.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23.88亿元,同比增长70.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8.24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49.47亿元,同比增长35.7%。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提速增长。受房地产市场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我市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呈现供需两旺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5.57亿元,同比增长76.5%,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84.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5%,商品房待售面积24.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5%。房地产销售去库存化成效明显。
3.社会消费稳步增长,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年初以来,全市促销措施及时有效,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91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型看,多数商品消费需求较为稳定,发展享受型商品消费增长较快。1-10月,全市限额以上烟酒类增长43.8%、金银珠宝类增长39.3%、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增长49.8%、通讯器材类增长31.5%、家用电器与音像器材类增长16.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4.1%、汽车类增长30.7%。
4.旅游市场繁荣,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持续快速增长。受暑假和“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影响,全市旅游业持续升温。1-10月,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3.18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54.19万人次,外国旅游者7682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240.54万人次,分别增长7%、23.1%和10.3%。
5.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收支增速加快。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43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0.82亿元,同比下降8.3%,降幅比1-9月收窄2.4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6.61亿元,同比增长59.9%,增速比1-9月回落1.3个百分点。在主要税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83.8%、7.6%和25.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15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其中,支撑国民经济核算的财政八项支出累计完成27.84亿元,同比增长31.3%。财政支出确保公共需要和重点支出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其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教育支出分别增长了6.9%、22.2%、43.4%。
6.金融运行稳健有序,存贷款增速回升。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3.24亿元,比年初增长14.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76.11亿元,比年初增长5.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1.42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7.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州外到位资金持续快速增长。1-10月,全市共实施州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271项,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65.08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年初计划目标的91.7%,其中:共引进省外项目173项,到位资金104.93亿元,同比增长53.6%;产业项目196项,到位资金77.92亿元,同比增长34.3%。
(二)“两大不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负增长,仍未扭负为正;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持续低速增长,形势较为严峻。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扭负为正困难较大。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8.89亿元,同比下降0.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2个百分点,比全州低8.9个百分点。一是烟草工业持续负增长。今年以来,受国家烟草生产计划调控影响,全市乃至全省烟草工业生产呈持续下降趋势。2-9月,全市烟草工业增加值降幅分别为7.7%、8.5%、9.6%、11.5%、12.9%、13.8%、11.6%和10.1%。1-10月,全市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55.72亿元,同比下降9.5%,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7.1个百分点。二是传统支柱行业步入低速增长的换档期。电力、化工和黑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优势行业明显回落。1-10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同比下降9.7%、13.7%和9.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支撑力明显下降。三是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1.5%,同比下降2.4%,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用电量持续负增长或低速增长,显示全市工业品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销售不畅。
2. 外贸形势严峻。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进出口需求下降,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低位徘徊,贸易摩擦日益加剧,订单转移加快等因素影响,全市外贸形势较为严峻。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8480万美元,同比增长4.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0.9个百分点,延续了1-4月以来持续负增长或低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趋势。虽然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需求温和回暖,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坚定目标信心不动摇。一是科学研判宏观形势。前三季度全国经济增速为6.7%,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积极改善,经济增长呈现向好迹象,宏观经济形势好于预期。随着国家、省、州稳增长、促改革系列政策措施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仍然有保障。二是务必加大“稳增长”工作力度。当前,解决全市经济运行中所有问题的关键,仍是要突出加快发展理念,继续加强对国家和省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要定期不定期会商经济形势、投资形势和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对照目标任务查找差距,备足重大政策“工具箱”、充实重大项目“工程包”,及时实施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力争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二)推进工业稳中提速。一是认真筛选全市的各类工业企业,针对不对类型的工业企业,发挥投资的积极推动和导向作用,对于传统的工业企业,想方设法推动企业优化升级,积极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使企业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对于代表时代潮流,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要积极发挥投资的导向作用,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大力培育,让其能引领市场,助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自今年5月以来,我市全面实施“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能确保辖区内所有企业税负只减不增,因此,全面落实这一优惠政策,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促进我市工业的发展。三是着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公平、优质的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尽快建成一批高技术、低污染的绿色企业,促进我市工业布局的优化升级。
(三)壮大主体消费市场。一是利用生产促进消费,努力创造我市区域消费环境。加强建设我市区域的餐饮和住宿企业,能有效提振我市消费市场,让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惠及到消费市场,促进整个产业的紧密发展。二是有效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利用金融杠杆的作用,把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发挥闲散资金的最大效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提高我市金融对地区经济服务的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四)提升投资支撑质量。一是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不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以投资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针对我市当前的投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现状,积极开拓新的投资领域,以投资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注重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抓住经济下行压力大时的转型期,充分发挥投资的导向性,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点,提升投资的支撑质量。三是继续认真核查亿元项目入库的清查工作,确保做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认真抓好项目谋划储备、项目申报、项目推进工作,努力形成“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入库一批”的项目建设态势,夯实投资基础,提升投资的支撑质量。
(五)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强文旅商结合,大力发展新型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鼓励“个转企”转型发展。引导信息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抓住高档消费,做大品质消费。二是完善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三是积极拓展市场消费规模。积极培育楚雄市“两会一节”等品牌会展,鼓励和扶持全市各乡镇打造主题鲜明的会展活动。实施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提升电子商务信息化水平。四是落实好国家、省、州促进房地产的政策措施,抓好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新政的实施,促进房地产去库存系列政策发挥有效作用。五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经贸促进拓展营销渠道活动,做好昆交会、南亚博览会等参展工作,促进外贸增长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