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市201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做大财政“蛋糕”,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坚持依法理财、阳光理财,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026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99001万元超收1025万元,增长0.5%,比上年增收15766万元,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0382万元,比上年下降0.6%;非税收入完成49644万元,比上年增长50.2%。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2197万元,比年初预算数359736万元增支2461万元,增长0.7%,比上年增支9169万元,增长2.6%。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026万元,转移性收入193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547万元,调入资金1474万元,转贷政府债券收入108600万元,收入总计50964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2197万元,转移性支出31631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19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08600万元,支出总计502947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6700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6600万元。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部分项目跨年度实施,当年不能形成支出,需结转下年按规定用途使用。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3596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20450万元减收66854万元,下降55.5%,比上年减收26885万元,下降33.4%;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4637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40562万元减支75925万元,下降54%,比上年减支34954万元,下降35.1%。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3596万元,转移性收入1067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72万元,转贷政府债券收入58700万元,收入总计12354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4637万元,债券还本支出58700万元,支出总计123337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210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专收专列的基金和在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的跨年度使用的专项基金。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全市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万元,为预算数150万元的100%。全市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教育事业),为预算数150万元的100%。收支持平。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全市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4926万元,为预算数46032万元的76%,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保险费收入20188万元,投资收益364万元,财政补贴收入6443万元,其他收入7293万元,转移性收入638万元。全市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0083万元,为预算数41232万元的73%,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7256万元,其他支出2818万元,转移性支出9万元。收支两抵,本年收支结余4843万元,加上年结余2561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30458万元。结余资金包括按政策属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以及按规定够下年度一定月份支付的基金。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910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39665万元增收245万元,增长0.2%,比上年增收10286万元,增长7.9%。市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1259万元,比年初预算数301466万元减支207万元,下降0.1%,比上年增支2278万元,增长0.8%。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910万元,转移性收入193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497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1932万元,调入资金1474万元,转贷政府债券收入108600万元,收入总计46141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1259万元,转移性支出31631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2754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19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08600万元,支出总计454763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6650万元。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部分项目跨年度实施,当年不能形成支出,需结转下年按规定用途使用。
市级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9662万元,比年初预算数80450万元减收30788万元,下降38.3%,比上年减收4382万元,下降8.1%。市级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0583万元,比年初预算数100562万元减支39979万元,下降39.8%,比上年减支12958万元,下降17.6%。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9662万元,转移性收入1067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72万元,转贷政府债券收入28700万元,收入总计8961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058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20万元,债券还本支出28700万元,支出总计89403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210万元。结余资金主要是专收专列的基金和在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的跨年度使用的专项基金。
(三)开发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16万元,比年初预算数59336万元增收780万元,增长1.3%,比上年增收5480万元,增长10%。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938万元,比年初预算数58270万元增支2668万元,增长4.6%,比上年增支6891万元,增长12.8%。
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16万元,转移性收入1275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0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0万元,收入总计10292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938万元,转移性支出11932万元,债券还本支出30000万元,支出总计102870万元。收支两抵,年终滚存结余50万元。
开发区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34万元,比年初预算数40000万元减收36066万元,下降90.2%,比上年减收22503万元,下降85.1%。开发区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54万元,比年初预算数40000万元减支35946万元,下降89.9%,比上年减支21996万元,下降84.4%。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34万元,转移性收入120万元,收入总计405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54万元,支出总计4054万元。收支平衡。
以上数据已上报州财政局,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市年度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如有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
二、2015年及“十二五”主要财政工作
(一)2015年主要财政工作
1.着力支持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基础更加牢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力度,投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046万元,支持各部门、各乡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14000万元。投入招商引资经费834万元,围绕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544万元,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400万元,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认真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安排工业企业扩产促销资金1200万元,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加大融资工作力度,全年融资到位资金236500万元,支持征地拆迁和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债券置换和平滑债务资金206445万元,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拓展持续发展空间。支持企业做好融资工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采取助保贷、惠企贷、税易贷、POS贷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2.着力强化财税征管,收入预算圆满完成。年初及时分解下达收入计划,突出谋早抓实。认真落实按月开展分析财税收入机制,强化政府高位协调,突出各征管部门的征收主体责任,及时协调解决财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紧紧抓住3月、6月、9月、11月这四个重要时间节点,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确保收入进度。健全财税联动征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应缴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不断改进征管手段,采取以查促收、堵漏增收等措施,堵塞财税收入征管漏洞,提高征管效率,确保应缴税款不漏缴、不迟缴;全面清理零星税源,做到抓大不放小。开展税收等优惠政策专项清理,既保障各类优惠政策执行到位,又避免越权减免税行为。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依法盘活变现存量资产,拓宽收入来源渠道;采取以查促收、以票管收等措施,确保应缴非税收入及时入库。认真执行土地出让政策,努力做好土地出让收入征缴工作。
3.着力优化支出结构,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认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各项要求,做好“三公”经费控制工作,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25.3%,实现了“只减不增”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支出61056万元,增长14.1%。支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市医院、市中医院2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加大乡村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7787万元,增长23.5%。按照社会保障托底的要求,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最低工资标准、基础养老金等提标政策,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创业、再就业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716万元,增长16.2%。加大以村组为重点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进村入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支持改善乡镇、村(社区)等人口聚集区的健身条件,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996万元,增长12%。持续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住房保障支出25888万元,增长162.3%。
4.着力支持统筹城乡,农村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围绕统筹城乡、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456万元,实施朵基水库至尹家嘴水库库连通抗旱应急项目、青龙河清淤、龙川江城区段治理、河前小河治理、三街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925万元,为雪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烤烟抗旱保苗、森林防火等提供有力保障。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2553万元,重点支持马龙河流域综合开发、蔬菜产业、畜牧产业、特色产业等。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697万元,整合其他渠道投入资金13899万元,支持大过口整乡推进、20个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安居工程、三街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等。兑付强农惠农补贴15371万元,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982万元,实施村内户外道路硬化项目215个、美丽乡村项目1个。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12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改造中低产田7200亩,实施产业化项目4个。2015年,农林水支出63078万元,增长42.4%。
5.着力加强财政监管,资金安全工作不断强化。以预算单位行政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培训,全面提高依法理财意识。把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贯彻到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每个环节,依法理财迈出新步伐。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对19个市级单位、15个乡镇进行重点检查,并顺利通过部级核查。对50个预算单位进行财务督导,对部分乡镇和部门2012年至2014年的扶贫资金、涉农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部门和乡镇财务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部门和乡镇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全面清理规范各种专项考核奖励项目,实施综合绩效考核。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存量资产清理,努力盘活存量资产。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健全“阳光采购”机制,完成政府采购金额11467万元,资金节约率8.7%。认真落实对乡镇财政管理情况定期开展全面检查的机制,对存在问题实行逐项督促整改,消除资金安全隐患。对村组公用经费保障情况开展全面检查,为做好村组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强村组经费管理奠定基础。
6.着力深化财税改革,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着力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共四本预算首次实现既全面完整又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存量资金按季清理制度和统筹使用机制,开展存量资金专项清理,收缴各部门、各乡镇存量资金9794万元,避免资金沉淀。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开展了政府性债务专项清理甄别,严控政府债务风险。“营改增”持续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落实,企业税负进一步减轻。“金税”工程三期稳步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二)“十二五”财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与2010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97289万元增加到200026万元,增长105.6%,“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5%,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完成200000万元、年均增长15%的目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187104万元增加到362197万元,增长93.6%,“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1%。
2.财政增收基础不断夯实。全面落实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打牢财政增收基础。“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175万元、招商引资经费4226万元,通过向上争资和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6亿元,实施新建改建城市道路、桥梁、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33个,城市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4710万元,支持过境省道、通乡油路、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和村组公路建设,积极改善交通条件。投入企业技改、以奖代补、技术创新和园区建设等资金47079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累计发展小额贷款公司10家、民营金融机构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所缓解。
3.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把保障民生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点,集中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随着支出的增长逐步增加。“十二五”期间,教育支出250523万元,年均增长15.7%,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小学、初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由400元和600元提高到600元和800元,投入3915万元一次性解决了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的历史遗留问题。农林水支出221121万元,年均增长16.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累计发放强农惠农补贴资金71807万元,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2518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37个。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6405万元,年均增长14.3%,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20元和150元统一提高到380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0746万元,年均增长16.3%,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1168元提高到1950元,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分别由154元和60元提高到317元和143元。
4.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了会议费、差旅费、公务接待等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一般性公务支出尤其是“三公”经费。建立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市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全面规范国有资源(资产)管理。制定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融资代建项目管理办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办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扶持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范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和管理。“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出台了28个关于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制度、文件,并将各级出台的目前普遍适用的财政法规制度汇编成《楚雄市财政法规制度汇编》,印发全市各级各部门学习使用。
5.财政改革深入推进。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一体化财政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实现了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控。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统发工资实现网络电算化管理。开展了财政专户银行账户清理,“十二五”期间共清理合并撤销财政专户27个,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制定了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从源头预防腐败。启用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付信息进行智能预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纳入“营改增”改革的范围逐年扩大。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实施,全市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均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责、权、利”结合、“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实施采管分离制度,政府采购目录以内及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全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启动了中长期财政规划和三年滚动预算编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积极探索中稳步推进。
6.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以财政督导为主要手段,按照一级预算单位每年督导面不低于50%的要求,实现了财政监督对预算单位的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对全市91个一级预算单位、88个二级预算单位进行了财务督导,5年累计完成一级预算单位循环财务督导117个(次),二级预算单位循环财务督导167个(次)。以专项检查为抓手,围绕部门预算管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会计管理、内部监督等热点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30个项目(次)开展了专项检查,有力地打击了财经领域的违纪违规行为。对全市134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4个乡镇开展会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25个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确保了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建立了每年4月对乡镇财政工作开展一次全面检查,10月对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督促检查的机制,通过检查促进乡镇财政规范管理。
回顾“十二五”,特别是2015年,全市财政工作克服了巨大困难,在迎接挑战中不断取得新胜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财政工作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结构单一,财源培植缓慢,财政增收后劲不足;二是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占比过高;三是土地出让和开发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作用减弱,资金筹措更加困难;四是预算约束力不够强,依法理财的环境尚待进一步改善;五是刚性支出增长速度超过可用财力增长速度,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六是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强化依法理财意识、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工作机制等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央、省、州和市委对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6年我市财政工作和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州委八届七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壮大财政收入规模,增强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在具体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收入预算编制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税政策相衔接。二是支出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勤俭节约、突出重点,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攻坚和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年度预算编制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四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在实行全口径预算的同时,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
为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充分考虑影响财政收支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议2016年全市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一)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214028万元,比上年增加14002万元,增长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78496万元,比上年增加16299万元,增长4.5%。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028万元,转移性收入19053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700万元,调入资金1500万元,收入总计41276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8496万元,转移性支出34265万元,支出总计412761万元。收支持平。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149102万元,比上年增加9192万元,增长6.6%。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13839万元,比上年增加12580万元,增长4.2%。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102万元,转移性收入19053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650万元,调入资金150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3366万元,收入总计36115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3839万元,转移性支出34265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3047万元,支出总计361151万元。收支持平。
2.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64926万元,比上年增加4810万元,增长8%。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4657万元,比上年增加3719万元,增长6.1%。
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926万元,转移性收入1304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0万元,收入总计780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657万元,转移性支出13366万元,支出总计78023万元。收支持平。
(二)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7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6404万元,增长30.6%。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0210万元,比上年增加15573万元,增长24.1%。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000万元,转移性收入10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10万元,收入总计8021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210万元。收支持平。
1.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5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38万元,增长0.7%。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0210万元,比上年减支373万元,下降0.6%。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0000万元,转移性收入10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10万元,收入总计6021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0210万元。收支持平。
2.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2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6066万元,增长408.4%。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5946万元,增长393.3%。
开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000万元。收支持平。
(三)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草案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150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5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收支持平。
(四)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计划62028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保险费收入38920万元,投资收益58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1915万元,其他收入250万元,转移性收入362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5423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53757万元,其他支出1659万元,转移性支出7万元。收支两抵,本年收支结余6605万元,加上年结余30458万元,年终滚存结余37063万元。结余资金包括按政策属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以及按规定够下年度一定月份支付的基金。
四、“十三五”财政发展思路及2016年财政工作措施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十三五”全市财政发展的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以“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抓脱贫、惠民生”为主线,着力加强财源培植,强化收入征管,改善收入结构,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壮大支柱财源;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是年均增长8%,到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突破300000万元。
围绕“十三五”财政发展思路和2016年预算目标,2016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目标抓收入,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按照人代会通过的预算,认真分析税源情况,结合各征管部门职能调整和重点项目投入情况,科学、合理、及时将收入计划分解下达各征管部门、各乡镇。着力抓好关键时间节点的收入组织工作,确保收入进度,做到高开、稳走、稳收。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严禁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超越权限多征、预征或者减征、缓征、免征应征税款,严厉打击各种漏税、逃税和骗税行为。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加大对资源类非税收入的征缴、监管力度,做好资产盘活工作,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严格执行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涉企收费监测机制,既不随意减免,又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依法依规做好征地拆迁和用地报批工作,加快土地出让进度;切实做好土地出让收入征管工作,支持征地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支持发展打基础,继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按照“十三五”规划,着力抓好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加强对上级财政政策信息的捕捉、研究,把握有利时机,紧盯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上级支持。围绕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和政府支持的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步伐。按照《滇中经济城市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认真做好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以项目实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持续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在培强做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商贸物流、健康养老、“互联网+”等新业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不断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夯实财政增收基础。着力支持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投融资决策机制,组建投融资担保公司,依法合规地进行政府性融资;扎实抓好整体城镇化项目融资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力度,拓宽经济社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
(三)优化结构抓支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和“三公”经费,2016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经费要在2015年基础上压缩5%,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扶贫等民生投入。教育支出安排69046万元,增长13.1%。支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把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作为重点,加大义务教育“薄改”等基础设施投入,支持教育设备更新、学前教育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47779万元,增长4.5%。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安排39022万元,增长3.3%。支持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4152万元,增长3.9%。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积极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全民健身工程。
(四)突出扶贫抓“三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把脱贫攻坚放在2016年“三农”工作的首位,按照市委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整合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等项目资金,更多地向贫困地区倾斜,确保全市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认真落实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做好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增强农业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促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支持加快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覆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2016年,全市农林水支出安排65465万元,增长3.8%。
(五)深化改革促发展,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根据事权与支出责任,进一步理顺市级与开发区的体制。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编制2016年预算和2016-2018年三年滚动预算,实施跨年度中期财政平衡。推进税制改革,继续推进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坚持权责明晰、突出重点、放管结合、稳妥有序四项原则,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缓解财政投入不足。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推进批量集中采购,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政府性债务管理、公务用车等改革,以深化改革为依托,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强化监督抓管理,稳步提升理财水平。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促进财政管理依法、规范、公开、透明。继续加强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更加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职责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财政监督工作的机制,实现财政监督与业务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财政监管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在确保到期债务按时偿还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办法,提高政府债务使用效率,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按照每个乡镇财政所不少于3人要求,确保乡镇财政所人员配备,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定期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的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纪违规行为。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16年财政收支预算,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凝心聚力谋发展,改革创新创佳绩,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